COP觀點 COP觀點 【11/26活動報名】 8大重磅講者全面解析COP30

後川普時代提前降臨?共和黨地方選舉慘敗,明年期中大選敲警鐘

廖綉玉
user

廖綉玉

2025-11-11

瀏覽數 100+

美國民主黨在地方選舉全面告捷,被視為是川普第二任期的首度挫敗。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美國民主黨在地方選舉全面告捷,被視為是川普第二任期的首度挫敗。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00:00
00:00

美國民主黨在地方選舉全面告捷,被視為是川普第二任期的首度挫敗。然而,也有專家提醒,民主黨的勝選雖提振士氣,卻難掩其經濟與民意連結的隱憂。對此,民主黨必須以改革來回應現實壓力;另一方面,共和黨則開始面臨「後川普時代」的挑戰。

日前,美國紐約市、紐澤西州、維吉尼亞州、加州,分別舉行市長、州長選舉、選區重劃公投。結果,民主黨大獲全勝,這讓陷入低迷一年的民主黨士氣大振,也標誌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第二個任期迎來首次重大考驗。然而,專家提醒,這一次的勝利固然振奮,但不等於民主黨在2026年期中選舉已經穩操勝券,距離「翻轉國會」仍有不小距離。

民主黨高舉反川普旗幟,共和黨遭民意反撲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在4日的選舉大獲全勝,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民主黨憑藉反川普的競選綱領橫掃共和黨對手,關鍵訴求聚焦於民生經濟,內容包括優先降低高昂的生活成本、改善公立學校、投資地方基礎設施、提高超級富豪的稅收,成功打中選民痛點。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34歲的民主黨紐約州眾議員曼達尼(Zohran Mamdani)在紐約市長選舉勝出,成為首位穆斯林裔、百年來最年輕的紐約市長。他承諾擴大社會福利範圍,包括托育免費及房租凍漲等;而選前,川普曾多次批評曼達尼是「共產黨員」。對川普來說,曼達尼的勝選是重大挫敗;因為川普曾親自支持曼達尼的主要競爭對手、獨立候選人柯莫(Andrew Cuomo),並威脅說,如果曼達尼當選,將切斷紐約市的聯邦資金。

民主黨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4日在社群平台X上表示:「今晚的選舉結果,是對川普政策理念的否定,美國人民堅決拒絕MAGA激進主義體現的殘酷、混亂、貪婪。」

34歲的民主黨紐約州眾議員曼達尼(Zohran Mamdani)在紐約市長選舉勝出。取自X@ZohranKMamdani

34歲的民主黨紐約州眾議員曼達尼(Zohran Mamdani)在紐約市長選舉勝出。取自X@ZohranKMamdani

不等於下回翻盤!《經濟學人》:不是穩操勝券

然而,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認為,雖然民主黨的表現超出預期,但這次地方選舉並不能解決民主黨長期存在的問題。一些民主黨人以為民主黨的現狀,比專家預想來得好,以為明年的期中選舉穩操勝券。但,這是錯誤想法。

《經濟學人》指出,民主黨的喜悅消退後,他們仍將面臨同樣的問題:民主黨的移民政策、氣候變遷政策、種族議題政策,與贏得全國執政所需選民抱持的觀點,相去甚遠。

《經濟學人》認為,正確的經驗教訓是,首先,要像曼達尼一樣,關注經濟與民眾的負擔能力;其次,要選擇與競選地區契合的候選人;第三,不要在動盪的時代,扮演捍衛建制派的角色。《經濟學人》指出,與一年前的總統大選一樣,這次選舉與其說是支持某個綱領,不如說是再度表達不滿。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華盛頓分社社長查利安(David Chalian)直言,不要像川普那樣,試圖用煙霧彈掩蓋人們對經濟指標的擔憂,並聲稱物價下降,但實際上物價沒下降,人們沒感受到這一點。他指出,從政治角度來看,過去一年,從拜登(Joe Biden)與川普身上,還有這些成功民主黨人的身上,我們學到的教訓是,必須承認並以一種真實的方式,回應人們在經濟上的感受。

警鐘敲響?過度解讀?未來走向無法預示

1年前,川普以振興經濟的競選承諾當選,上任後卻向各國課徵對等關稅,美國民眾原本就對物價上漲感到不滿,通膨升溫讓他們的生活壓力,民怨持續積聚。

免費報名12/20活動!顏宗海醫師教你避開食安陷阱,破解餐桌上的各種疑慮。

此外,目前聯邦政府陷入史上最長停擺,大量聯邦員工被迫休無薪假,政府服務一片混亂,俗稱「糧食券」(food stamps)的補充營養援助計畫(SNAP)資金凍結,約4200 萬美國人的食品援助面臨風險。根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10月最新民調顯示,愈來愈多美國人將政府停擺歸咎於川普及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導致4日選舉成為對白宮治理風格的連帶追究。

川普5日也承認,儘管這些地方選舉的地區,都是民主黨的傳統票倉,但民主黨4日的選舉大獲全勝,對共和黨來說,還是壞消息。他也承認,政府停擺是對共和黨不利的負面因素:「如果你看看民調機構的數據,政府停擺是重要因素,對共和黨不利,那是重要因素,而且他們說我不在選票上,那是最大的因素。」

一些共和黨領袖認為,不該對這次的地方選舉結果過度解讀。眾議院議長強森(Mike Johnson)5日表示:「昨晚(4日晚間)發生的事情是,民主黨占優勢的州與城市都投票給民主黨……任何人都不該對昨晚的選舉結果過度解讀,非大選年的選舉,不能預示未來的走向。」

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在社群媒體X上直言,他認為,「對數個藍州的選舉反應過度,很蠢。」然而,他承認共和黨「必須更努力動員選民去投票」,並補充說他們必須關注一般民眾,強調住房負擔的議題,這也是曼達尼及其他民主黨候選人反覆強調的重點。

川普光環失色?「跛鴨總統」影響仍在

CNN資深政治記者沃夫(Zachary B. Wolf)直言,他不認為川普會因此改變執政方式,或是改變身為總統的行事作風。CNN華盛頓分社社長查利安則認為,因為川普掌控整個共和黨,很難想像那些必須在明年黨內初選獲勝、爭取在2026年連任的共和黨人,會真的想方設法與川普保持距離。然而,沃夫認為隨著時間過去,川普的權力正逐漸減弱,「川普時代」已經接近尾聲。

美國媒體《Politico》6日直指川普已經進入「跛鴨時代」(lame duck era),儘管川普仍然深受共和黨選民的擁護,是近數十年來該黨最具統治力的領導人,但許多共和黨人私下表示,如果川普不允許共和黨人針對延長《平價醫療法案》(ACA)補貼進行談判,他們準備與川普決裂。即將退休的共和黨內布拉斯加州聯邦眾議員培根(Don Bacon)表示:「川普幾乎不具備跨黨派合作的能力,他必須面對現實,學習如何與他能講道理的民主黨人交談。」

《Politico》指出,共和黨國會議員知道,撇開關於川普第3個任期合憲性的種種猜測不談,川普永遠不會再競選公職,這讓許多議員意識到,過度跟隨川普的政策可能不是好主意。

這場地方選舉提醒政治人物的是,政治精英爭論意識形態時,民眾關心的只是房租、醫療、教育、物價。誰能以務實的方式回應這些焦慮,誰就能在動盪時代抓住多數民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