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新制與新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下,多重因素帶來的斷鏈危機,一再打亂企業全球布局策略。為此,「2025第23屆遠見高峰會」於11月6日的第一場專題論壇,便以「地緣政治 供應鏈重新布局」為題,由《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擔任主持,與談者包括大成集團董事長韓家宇、緯穎科技董事長暨策略長洪麗寗、巨大集團董事長劉湧昌,他們如何深度剖析這場變局的挑戰與契機?這其中,劉湧昌直言近期巨大面臨美方CBP暫扣令的最新處理進度;洪麗寗則談關稅衝擊下赴美國設廠的心路歷程。
近年來,全球供應鏈可說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劇烈震盪。從川普1.0時代掀起中美貿易戰,到川普2.0時代提出對等關稅新制的關稅戰,引發供應鏈重新布局,供應鏈的韌性成為台灣產業界關注的顯學。到底實際上該如何因應?2025遠見高峰會6日的論壇便以此為主題,特別邀請三位不同領域企業領域分享應戰方式與解方。

韓家宇:併購在地企業搶進美國
第一位與談人是大成集團董事長韓家宇,事業版圖橫跨了農糧、畜牧與食品加工。其中,台灣白肉雞每三隻就有一隻來自大成。集團最大投資在台灣,第二是中國與東南亞。基於美國市場對於亞洲食品需求大增,大成2024年也收購美國德州Amy Food食品加工廠,今年繼續二期擴建。
「一個企業的經營非常重要,就是全球的部署,」韓家宇指出,過去很多人都建議大成到美國設廠,但食品業,尤其肉類加工涉及兩國談判,要到美國頗為困難。另外,哪怕能銷美國,也不知道要賣到哪裡,「銷售通路非常重要,我們買了一個公司之後,現在就清楚美國市場的銷售狀況。」
韓家宇直言,當時大成赴美時並不清楚川普接下來的高關稅政策,增加出口困難,「我們是矇對了!」看在他眼中,美國設廠成本高,約是台灣設廠至少三倍,且土地在內的法規嚴格,但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尤其美國現在對東方食品的喜好度超乎想像,其年成長率13%比一般食品高得多,是很好的市場,大成目前也有擴廠計畫。

「分散風險是企業經營重要一環,」韓家宇也建議,企業若有意前進全球最大市場美國,可透過併購一家已獲利的當地小公司,藉此快速了解較不熟悉的當地市場,對在地經營絕對有幫助,「所有東西都脫離不了所謂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如果是對的話,就應該趕快去做!」
外界也關心,大成是否擔心台灣後續開放美國農產品零關稅?「關稅改變一定會擔心,」韓家宇不諱言,台灣習慣吃溫體豬,不見得非常喜歡美豬,但美國雞肉進口現在愈來愈多,「對雞會比豬擔心多一點。」
洪麗寗:關稅驚魂後更堅定赴美布局
第二位與談人是緯穎科技董事長暨策略長洪麗寗。 緯穎是全球資料中心解決方案的領導者,營收與獲利屢創新高,更成為AI伺服器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讓洪麗寗成為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來台宴請供應鏈時,獲邀出席的唯一女性。
洪麗寗帶領緯穎,近年積極深化在美國與東南亞的布局。除了原先的台灣、墨西哥、捷克製造基地外,分別2021年在馬來西亞、2025年在美國設廠;為避免地緣政治影響,緯穎也自2024年起全面去中國化,所有製造完全撤出中國。
「我們第一天就是必須要接近客戶,」洪麗寗指出,成立13年的緯穎,目前共把產品交付全球23國逾600個資料中心客戶,她也形容交付資料中心就像交到大賣場,「客戶要求你明天早上八點鐘到,你就要到,你不能前一天晚上到,也不能十點到,不收貨,因為大家都繁忙在卸貨、上貨。」
也因此,緯穎過去由墨西哥廠供美洲客戶、捷克廠供歐洲客戶、中國廠供亞洲客戶。但她透露,2019年開始已感受到中國製造的壓力,所以她除率緯穎鮭魚返台,也計畫把產能移出中國。當時資料中心約七成在新加坡,但她決定設廠馬來西亞,也是基於接近客戶的想法。後來發現新加坡限電,意外做了正確抉擇。

「我們在墨西哥日子過得好好的,川普忽然說要跟墨西哥、加拿大抽關稅,我們就緊張得要死,」洪麗寗直言,川普當選之後緯穎確實不少挑戰,今年年初,她的心跳每個月都跟著川普公布的政策起伏,「2月公布,過兩天他又說緩一個月 ,客戶說趕快出貨;3月又來一次,我真的被抽了三天關稅,到3月4號、5號,又說再延期一個月,那三天我跟各位講,其他客戶都停,有一個客戶緊急要貨, 帳單是當天就到,三天3200萬美元,那個關稅嚇死了⋯⋯。」也因此,她決定一定要到美國設廠。
洪麗寗也觀察,AI是國安議題,「我認為AI晶片作為美國國防的力量,這個不會因為川普下台就消失。」
「在美國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美國的電是多樣性的,天然氣電力的供應是比墨西哥相對容易取得。」她也不諱言,不管在墨西哥、美國,緯穎面臨的兩大挑戰是客人瘋狂蓋資料中心,逼著供應商競爭,接著是每天都來問你有多少產能、你要給我多少電。面對挑戰,緯穎能做的就是以彈性和敏捷去應對,「就是你怎麼做我怎麼應變,讓我的員工能夠很適應全球化的移動。」
「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保持最簡單的心!」她也建議企業,可以問自己做企業的初心,她相信當保持韌性,就能面對一個個挑戰,「每一次的逆境都是你的菩薩,都會讓你變得更有韌性、更堅強!」
劉湧昌:迎難而上,走向永續治理
第三位與談人是全球自行車產業的巨人、巨大集團董事長劉湧昌,2025年3月也出任中部地區上市櫃公司磐石會會長。巨大集團積極布局全球生產基地,除了台灣、中國大陸、荷蘭,近年也前進匈牙利、越南,藉此貼近市場與分散供應鏈。
「川普說來美國投資不用付關稅,下台後怎麼辦,優惠還存不存在?」劉湧昌直言,過去幾年中美局勢變化和地緣政治下,其實企業很難做長期投資,他認為未來必然是美國、中國、歐盟三分天下的趨勢。
台灣自行車產業特殊,過去常面臨美國、歐盟的傾銷控訴,這讓他體認到經營國際市場,要長期生存,一定要在地化。
外界也關心,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日前因輸美商品涉及「債務束縛」在內的勞動人權相關疑慮,因此對巨大集團祭出暫扣令(WRO),反映出全球供應鏈出現哪些新問題?巨大的最新處理進度又為何?

劉湧昌透露,當前陣子巨大正籌組自行車永續聯盟(BAS)時,突收美方暫扣令,美國市場約占巨大營收5%,「我們去了華府跟官員見面,氣氛好,對方說我們知名度太高,供應鏈很有影響力,請你把供應鏈整理好,第三方稽核報告出來會快速處理。」他指出,巨大會迎難而上,這需要一點時間,但「會解決,沒問題。」
「巨大遇到的狀況,就是其實台灣的產業都共同要面對的問題,」他也坦言,台灣大部分有聘雇移工的企業,其實都面臨因移工法令30年前制訂,明明符合國內法令,卻沒辦法滿足美國、歐盟對人權要求;包括「直聘」在內,他建議政府應與時俱進檢討外籍移工的管理法規與制度。
再問他,對未來供應鏈的發展有什麼要注意的趨勢或挑戰?劉湧昌不諱言,整個世界不是只有美國跟中國,不要忘記還有第三大的歐盟市場也很大,「面對這些市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