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留填資料 立即留填資料 錯過報名?別錯過洞見,揭開企業決策者核心觀點

台灣要發展軟實力!高希均:在兩岸地圖上找到和平

君子社會貢獻贈獎典禮暨獲獎人演講〉「和平」是台灣最有說服力的「武器」

萬年生
user

萬年生

2025-11-05

瀏覽數 350+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以「『和平』是台灣最有說服力的『武器』」為題進行演講,強調和平是我們對這一代、下一代的責任。張智傑攝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以「『和平』是台灣最有說服力的『武器』」為題進行演講,強調和平是我們對這一代、下一代的責任。張智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遠見高峰會從2016年起,設立華人社會首創的「君子企業家獎」,表彰對人類發展帶來正向影響的企業家。而「2025第23屆遠見高峰會」(以下簡稱「2025遠見高峰會」)更首度擴大將表彰人物,擴大到過去數十年來,對台灣社會各領域有卓越貢獻的典範人物。本屆共有三位君子社會貢獻獎得主,分別為:資深媒體人張作錦、台灣管理教育開創者許士軍,以及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

11月5日,在「2025第23屆遠見高峰會」君子社會貢獻獎頒獎現場,以記者為終身職志,長年耕耘於新聞界,培育無數文壇新秀的資深媒體人張作錦,成為首位得獎者,「他生命的歷程,展現了社會精英對於真理和公義的追求,也為新聞人與評論工作者,樹立了不朽的典範。」

第二位得主是台灣商管教育先驅許士軍,除了作育英才無數,啟發產學革新,引領企業正向成長,對社會發展貢獻卓著,「以知識為燈塔,照亮台灣企業與教育的前路,他不僅是一個學者,更是一個實踐者。」

這兩位2025年君子社會貢獻獎得主張作錦、許士軍,特邀台灣大學前校長孫震擔任贈獎貴賓。

至於第三座君子社會貢獻獎,贈與投身文化事業超過40年,秉持以推動閱讀與學習為終身志業,致力於建立進步社會的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特邀台達集團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擔任贈獎貴賓。

2025第23屆遠見高峰會共頒發三座君子社會貢獻獎,得主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左三)、臺灣管理教育開創者許士軍(右三)、資深媒體人張作錦(右二),由台達集團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左一)、國立臺灣大學前校長孫震(左二)擔任頒獎人,右一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張智傑攝

2025第23屆遠見高峰會共頒發三座君子社會貢獻獎,得主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左三)、臺灣管理教育開創者許士軍(右三)、資深媒體人張作錦(右二),由台達集團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左一)、國立臺灣大學前校長孫震(左二)擔任頒獎人,右一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張智傑攝

從戰亂童年到留學夢想

贈獎儀式後,高希均以「『和平』是台灣最有說服力的『武器』」為題,發表演講。

身兼2025遠見高峰會大會主席團暨本屆君子社會貢獻獎得主的他,在上台致詞時,一開始先表達,遠見高峰會舉辦這23年來,每年都會公開表揚值得台灣社會尊敬、表達敬意的人士,「除了我例外,」高希均語帶幽默說,自己和另外兩位本屆社會貢獻獎得主張作錦、許士軍,有個共通特點,「要88歲以上,沒到那個階段難達到,「他們兩位坐輪椅上台,⋯⋯遠見重要聚會,有機會坐輪椅上來,是很大榮耀。」

高希均說,三人的故事,都要從1937年中日抗戰開始說起。話匣子大開的他,談起自己的兒時成長經歷說,南京大屠殺時,在南京出生的他才剛滿一歲,他爸媽很幸運在前三個月已經先離開南京,到了蘇州和上海。

1945年,中日抗戰勝利時,他還在讀書;1949年,國共爆發內戰,同年底,國民黨撤退到台灣。那一年,13歲的他坐輪船離開上海,從高雄碼頭抵台,「那一剎那,對我講是展開新生命;對中華民國講,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新的可能;對中國大陸講,有機會建立一個新的國家、不同的體制。」高希均也不諱言,至今長時間來,兩岸的兩個體制還能互相包容,十分幸運。

在台灣待了十年,23歲的他,申請到美國助教獎學金赴美留學。

訂遠見一年,尊榮典藏《張忠謀自傳》上下冊,啟發你的遠見人生!

「當時留學引人目眩,因為台灣年所得太低,大學畢業生一個月薪水只有新台幣800元,相當於20美元,」高希均回憶,儘管自己幸運申請到200美元的獎學金,不愁學費、生活費,卻買不起當時一張要2萬4000元的學生包機機票。

在眷村長大的他,也感念當時時任少校的父親,月薪不過新台幣800元,為籌措兒子的機票費用,因此提早退休,領了1萬8000元退休金;還有6000元的差額,則是他母親靠跟鄰居標會,才把他送上飛機。

他至今還記得,母親送機時對他說:「爸爸把一生退休金給了你,下一個月家裡生活費不知道在哪。」當他到美國,領到200美元的獎學金時,每個月他都寄30美元回家,「還好西北航空,從沒失事過。」

往事浮上他心頭,那麼近,像昨天。

「家裡每個月本來只有800新台幣,我寄30美元、1200新台幣回家,」高希均說,當時爸媽收到錢,都會坐公共汽車從台北南港搭車到衡陽街銀樓換錢,隨即到知名麵包店買一些一個要價1、2塊的麵包,當時在2000戶的眷村引起一股轟動,「以高希均做例子,想辦法念好書、申請到獎學金,你就可以吃很好的麵包。」

在他眼中,那時候是貧窮的台灣,也是「奮鬥、上進的台灣」。

和平是我們的責任、承諾跟榮耀

接著,高希均回到專講主題說,「和平,是台灣最有說服力的武器。」他強調,「我們要發展軟實力(Soft Power),不是硬實力(Hard Power)。」

他也秀出照片,提到以軟實力一詞聞名於世的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曾應天下文化之邀來台,並在2010年12月8日與時任總統馬英九對談,創下到總統府擔任演講貴賓的首例。

而高希均也分享,奈伊在2024 年底出版的重磅回憶錄《活在美國世紀》一書中,其中280頁寫道,奈伊過去從未公開過的「祕辛」:「我有一個從來沒有公開過的公共角色,就是我參加了1996年的7月份,跟四位美國負責中國外交關鍵的人士,我們五個人有一個祕密的mission、專門飛到台灣,跟李登輝總統談了一個半小時,時間到飛機回去,就是傳一個訊息:『你不可以宣布台灣獨立!』」

專講最後,高希均搶先曝光,自己將在12月號《遠見雜誌》發表的2000字文章最後兩段文字:「如果台海沒有和平,兩岸就失去了所有。兩岸不打仗,有你有我;兩岸和平,有你有我;兩岸交流,有你有我。」

「和平,讓它變成台灣最有說服的武器,這是我們對這一代、下一代的責任,也是我們一生的承諾跟榮耀。」他也以嚴長壽的暢銷書《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強調,「『在兩岸地圖上,要找到和平!』這是我們彼此之間互相要做的任務,我們要的是和平,不是打仗,一起努力。」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