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結束東南亞行程,抵達東京,展開亞洲之行中最繁忙的一天:與剛上任的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進行關鍵會晤。這場會面不僅為了鞏固美日兩國在軍事和經濟上的「最強層級盟友」關係,更將重點聚焦於全球戰略物資——稀土的供應鏈安全問題。
《美聯社》報導,川普與高市早苗的會晤,充滿了親切友好的氛圍。川普對高市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表示祝賀,稱其為「一件大事」,並讚賞她的握手「非常有力量」。高市早苗則巧妙地將話題引向兩國共同的文化橋梁,承諾在明年美國建國250週年之際,將贈送250棵櫻花樹及秋田縣的煙火。她還特別提及自己的導師、前首相安倍晉三,強調安倍與川普透過高爾夫建立的深厚情誼,並贈送安倍使用過的推桿等禮物,展現承繼美日友好關係的政治姿態。
為了回應川普對日本汽車貿易的關切,日本代表團特意在會場外展示福特F-150皮卡等美國製造車輛,並在午餐中安排美國牛肉和米飯,極力營造友好的經貿氛圍。
PM Takaichi gifts President @realDonaldTrump a golf bag signed by Hideki Matsuyama and Prime Minister Abe’s putter ❤️⛳️ pic.twitter.com/YlaYnfr846
— Margo Martin (@MargoMartin47) October 28, 2025
強化合作,聚焦投資與稀土安全
在實質性成果方面,兩國領袖簽署兩項重要協議。首先,雙方簽署了開啟兩國聯盟「黃金時代」的實施協議,這份文件重申美國對日本進口商品徵收15%關稅的框架,並確定日本將設立一筆5500億美元的基金,用於在美國進行戰略性投資。更具地緣政治意義的是,雙方隨後簽署第二項協議:美日關鍵礦物供應框架;這項協議,承諾共同確保稀土等戰略礦物的供應鏈安全。
此舉與川普在向美軍講話時透露的另一項消息相互呼應:高市告知他豐田汽車計畫在美國汽車廠投資100億美元。此外,川普此行還登上美國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向美軍講話,展現兩國堅不可摧的軍事同盟,而白宮方面,也透露高市將提名川普競選諾貝爾和平獎。

稀土戰略:深海巨藏與中國的籌碼
《海峽時報》提到,美日聯手確保稀土供應的急迫性,來自於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上的壟斷地位及其地緣政治運用。稀土是製造電動車、飛機引擎、半導體和軍事武器等高科技產品的關鍵金屬元素。
近期,中國對多種稀土實施出口限制,被美國官員形容為「全球供應鏈的權力攫取」,川普也威脅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以示反擊。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在南鳥島附近海域探測到的「半無限」稀土礦藏,成了戰略希望。這片深海寶庫擁有高達1600萬噸的儲量,含有比中國陸上礦藏更高濃度的中重稀土,理論上,可供應全球數百年。然而,這些礦物位於水深達6000公尺的海底,開採成本極其高昂,專家估計每次試探性航程費用不菲,使得其商業可行性在短期內難以確定。
這也意味著,儘管日本已透過與澳洲、印度等國合作,並投資在馬來西亞和越南的精煉廠,將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度降至約六成,但由於全球稀土精煉環節仍集中在中國,日本仍易受到北京貿易限制的影響。美日此次簽署的協議,正是為了利用日本的資金和美國的技術優勢,共同推動深海採礦技術的發展,為全球建立一條擺脫中國壟斷的長期、可靠的稀土替代供應鏈。
從貿易投資到關鍵礦物供應鏈
川普與高市的此次會晤,不僅透過高爾夫和文化禮節鞏固個人的友好關係,更將美日同盟推向以經濟安全為核心的「黃金時代」。
兩國簽署的協議,特別是關於關鍵礦物供應鏈的合作框架,是對抗中國在地緣政治中利用稀土壟斷作為籌碼的直接回應。儘管日本南鳥島的巨大稀土儲藏,在商業化開採上,面臨技術和成本的巨大挑戰,短期內仍無法完全切斷對中國的依賴,但美日同盟的深化,以及戰略資源合作的啟動,象徵著兩國正致力建立一個更具韌性和多元化的全球供應體系,為未來數十年維護高科技產業和軍事技術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