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在9月重創花蓮光復鄉的阿美族部落,當地災情嚴重,至今已19人死亡,受傷破百。如今颱風風神將來,尚未恢復元氣的當地怎麼辦?花蓮光復鄉中央緊急應變協調所於16日宣布,將採三階段撤離,並有全套防颱規劃來因應堰塞湖潛在威脅。另外18日起禁止志工入災區,請外界呼籲鏟子超人們暫時勿前往。目前救災進度?無家可歸的災民是否有安置?如何準備避難包?細節一文拆解。
風神颱風即將來襲,雖然不會直接侵襲台灣,但氣象專家提醒,東部地區的大雨機率偏高。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即將進入警戒狀態。災民該怎麼辦?政府會防災嗎?
根據「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粉專專家於17日的預測,第24號颱風「風神」正在生成中,目前位於菲律賓東南方海域,環流組織正逐漸成形,有望增強為輕度颱風。粉專也預估,從週日(19日)下半天起至週三(22日)這段期間,颱風外圍暖溼氣流將與東北季風在台灣東側、東北側產生共伴效應,形成大量雲雨帶,容易造成北部、東部、恆春與南屏東等地降雨。
其中,「基隆北海岸、台北東側、北部山區、宜蘭、花蓮」等地區出現持續性大雨或強降雨的機率高。
若共伴效應的交會點剛好落在台灣上空,將可能出現更驚人的降雨量,提醒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因應可能生成的「風神」颱風,花蓮光復鄉中央緊急應變協調所於16日宣布,全面啟動防颱大作戰,針對堰塞湖的潛在威脅,制訂了嚴謹的三階段撤離方案,以保障民眾生命安全。總協調官季連成在行政院記者會上強調,為確保所有居民都能及時收到疏散訊息,必要時將啟動類似防空警報的「堰塞湖警報」,強制通知民眾進行垂直避難。
風神颱風來襲,花蓮三階段撤離方案詳解
此次撤離計畫依據雨量及堰塞湖水位設定啟動時機,並針對不同需求的民眾規劃了相應的撤離方式:
第一階段:預防性疏散
當氣象署預測24小時累積雨量將達200毫米時,便會啟動第一階段撤離。 此階段主要針對行動不便及有特殊醫療需求的民眾,包括長者、獨居者、臥床病患以及需要洗腎的患者,將他們優先安置於醫療機構或預設的收容場所。
第二階段:強制疏散平房居民
隨著雨勢的發展,第二階段將對居住在平房的居民進行強制疏散。由於平房缺乏垂直避難的條件,因此有必要將這些居民轉移至更安全的避難點。
第三階段:全面垂直避難
若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上升至1公尺的警戒線,將立即發布「堰塞湖警報」,要求所有居住在多層樓房的居民立即進行垂直避難,也就是移動到自家建築物的二樓以上。
鏟子超人別來!18日起志工禁止到災區
為降低致災風險,相關單位已在馬太鞍溪堰塞湖採取多項防範措施。季連成表示,堤防高度已加固提升至5公尺,並在可能的溢流處部署了太空包。同時,下游河道也已加強疏濬,以確保洪水能順利排出,避免灌入低窪地區。
為了確保災區管理的秩序與安全,自18日起將全面禁止志工進入災區。季連成解釋,此舉是為了保持撤離規範的明確性,避免因管理混亂而影響救災效率。防颱工作將由中央、地方及軍警消組成的督考小組全面執行,並會逐戶宣導撤離政策,確保訊息傳達無死角。
當地居民該如何準備避難包?
目前,光復鄉、鳳林鎮及萬榮鄉等地的災後復原工作已全面轉為防颱模式。這次的撤離規劃不僅是應對「風神」颱風的具體方案,也被視為一次壓力測試,旨在強化未來應對類似災害的能力,將災害風險降至最低。 總協調官也提醒所有居民,應隨時準備好避難包,內含藥品及個人生活必須品,以備不時之需。
國軍救災、居民安置進度
不過除此之外,目前國軍進駐後,清淤泥的進度也大幅提前,另外行政院記者會上也談論到臨時安置的狀況如下,讓災民不至於無家可歸,民宅復原的比例也很高。
環境與民宅清淤進度 (截至10月14日)
● 國軍協助民宅清理:總計1606戶需清理,目前已完成1585戶。
尚有21戶未清理,情況如下:
● 無屋主: 3戶。
● 房屋毀損無法進入: 房屋已遭沖毀2戶、危樓無法進入1戶,共計3戶。
● 清理中: 6戶。
● 道路問題: 因道路未通,需待標示後才能開挖的共9戶。
● 農地土砂掩埋:遭土石掩埋的農地目前尚待整治,相關計畫正在規劃中。
臨時收容安置狀況 (截至10月15日)
● 大全活動中心: 收容44人。
● 安心住方案: 協助安置254人。
- (資料來源:行政院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