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的高市早苗在4日的自民黨魁選舉中,擊敗其他四名男性對手,成為日本自民黨新任總裁,也即將創下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的紀錄。她以強硬保守立場著稱,長期批評中國擴張,並公開支持台灣,外交路線勢必牽動東亞局勢。不過,儘管高市的當選象徵著性別藩籬的突破,但她的保守政策與財政主張,也讓她的未來執政之路充滿挑戰。
現年64歲的高市早苗出身於奈良縣,與許多政治人物不同,她並非來自政治世家。她的母親曾是警官,父親任職於一家汽車公司。她於1993年首次當選國會議員,並在 2000 年代成為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堅實盟友。
高市早苗與安倍一樣,支持修訂日本的和平憲法,這在日本國內是一個極具爭議的立場。她也曾擔任經濟安全、總務大臣等政府要職,是少數晉升到日本政府最高層級的女性之一。在這次黨魁選舉中,高市早苗在兩輪投票中擊敗了四名男性對手,成功當選新任自民黨總裁。
難以打破的性別藩籬
儘管高市早苗即將創造歷史,但她的當選不必然預示著日本女性地位的全面改善。
《時代雜誌》分析,日本在全球性別差距報告的「政治賦權」指標中排名G7國家最低,專家也指出,高市早苗是堅定的保守主義者,缺乏促進性別平等和家庭友善政策的紀錄。
「高市早苗在性別議題、家庭友善政策和女性賦權方面沒有非常正面的記錄,」天普大學東京分校亞洲研究與歷史學教授金斯頓(Jeff Kingston)分析:「她來自黨內的右翼,有著強烈的、保守的家庭和社會價值觀的傾向。」
名古屋大學政治學教授武田裕子表示,雖然女性領導人具有「象徵性影響」,但高市早苗成為黨魁的本質是「安倍式自民黨政治」的延續,尤其在文化和傳統方面仍將非常保守。
友台態度激怒北京,台海議題恐成導火線
《紐約時報》指出,高市早苗在政策上以強硬保守著稱,她嚴厲批評中國擴張軍事和經濟影響力,並呼籲日本加強國防能力。
在經濟方面,她是「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即低利率和寬鬆政府支出)的堅定支持者。
她強調政府應擴大借貸和財政支出以刺激增長,並反對日本央行目前的升息趨勢,她的政策重心將放在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進行投資,例如核能、AI等技術。
另外,她的保守立場,特別是在台灣議題與二戰歷史問題上的態度,可能使原本已緊張的中日關係進一步惡化。
北京對選舉結果僅稱「屬於日本內政」,但同時要求日本「恪守在歷史與台灣等重大問題上的政治承諾」,並奉行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近年來雖然中日兩國在經貿與人員交流方面努力改善,但在安全領域仍存在深層的矛盾。
《南華早報》報導,高市早苗曾多次與台灣政要會晤,包括今年 4 月與總統賴清德在台北談論AI與國防合作,7 月又在東京會見外交部長林佳龍,均引來北京強烈反彈。
她在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投書的文章中,強調台海和平穩定關乎日本安全,並呼籲與中國領導人展開「坦誠對話」,同時警告不得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
作為前首相安倍晉三的盟友,高市過去主張日美應制定台海衝突的聯合作戰計畫,也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供奉二戰甲級戰犯,每逢日本政要前往參拜都會激化中韓兩國的不滿,若高市在本月秋季例大祭選擇前往參拜,分析認為勢必引爆外交爭議。
中國官方與媒體則多將她形容為「右翼民族主義者」。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更直言,若她上台,中日關係惡化風險將高於其他候選人,不過,也有專家持相對樂觀態度。
日本創價大學東亞事務專家林泰偉認為,中日經貿高度依存,高市在黨內選舉中已展現相對中庸的形象,若面對全國大選,勢必需要爭取更廣泛支持,因此在實際政策上可能更趨向中間路線。
目前自民黨在兩院皆未過半,高市仍需國會表決確認才能正式出任首相。但可以確定的是,她的領導將為未來的中日互動增添新的變數。
內外交困的執政考驗
一旦成功上任,高市早苗將領導一個面臨多重挑戰的國家,包括食品價格上漲、工資停滯、中國在南海的軍事集結以及人口高齡化帶來的壓力。
此外,她還需要在這個月稍晚美國總統川普出訪亞洲期間,與美方建立關係,並繼續處理美日貿易協議的細節。
儘管她認可石破茂政府達成的關稅協議(日本承諾在未來幾年向美國投資 5500 億美元以換取 15% 的關稅),但她也曾表態,如果協議條款被認為「高度不平等」且有損日本國家利益,不排除重新談判,這將可能引發與川普政府的緊張關係。
不過,她支持增加國防開支和強化軍力,這與美國要求盟友承擔更多防衛責任的要求一致,有助於鞏固美日聯盟的基礎。
高市早苗的當選,不僅具有性別象徵,更是日本政治「安倍路線」的延續與再詮釋,她的保守價值觀與友台立場,也勢必牽動中日關係與區域安全局勢。
而在國內,她必須回應通膨壓力、勞動停滯與人口老化等棘手挑戰。能否在外交與內政之間取得平衡,將決定她是否能真正打破傳統政治框架,帶領日本走向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