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持續對台遊說晶片製造「五五分」,引發高度關注。專家埃澤爾評估,川普於任內達標的可能性極低,但他認同商務部長對「矽盾」的看法:要防衛他國,取決於美國是否有能力在衝突中自行生產所需晶片,持續作戰。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27日受訪時,重申即將與台灣達成貿易協議,已向台灣提出美台在半導體產能上達到50:50的構想。他也回應台灣對失去「矽盾」這層安全保障的疑慮,強調美國本土晶片充足,才能保護台灣。
美國晶片生態系短時間趕不上「五五分」目標
美國拚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台灣經貿辦審慎以對,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負責全球創新政策的副總裁埃澤爾(Stephen Ezell)則說,要在川普剩餘任期內達成的可能性極低。
他今天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目前台灣每月總共生產570萬片晶圓,而2022年美國只生產112萬片。現在隨著「晶片法」(Chips Act)效應,美國的全球半導體製造產能占比預計由2022年的10%,提升至本世紀末的20%,每月晶圓產量上看340萬片。
「但顯然,即使這樣也比台灣現在的水準低。」埃澤爾說,現實情況是,美國在提高半導體製造產量水準方面正取得實質進展。但如果說能在未來3年、也就是川普第二任期內內,就達到與台灣「五五分」的目標,那是個極高的奮鬥目標。
持續作戰能力端視本土半導體產能
而台灣有意見認為「矽盾」(Silicon Shield)一失,也失去美國安全保障,盧特尼克的論點是,如果台灣掌握95%的晶片,美國要怎麼取得這些晶片來保護台灣?難道透過空運或船運?如果美國掌握一半晶片,就有能力做必要的事。
埃澤爾指出,盧特尼克這番話確實有道理。美國當然需要強大而多元的本土半導體製造能力,這不只是為了維持經濟活動,而是幾乎所有高科技產業,從汽車到家電,都仰賴半導體。
「半導體無疑是美國經濟實力的關鍵,但對國防也至關重要。看看當前最先進的武器,例如極音速武器、無人機、人工智慧系統、監視衛星,樣樣依賴高階半導體。」
他說,如果來自台灣的半導體供應中斷,美國將需要強大的國內產能來持續支持作戰行動。美國的國家安全,以及防禦西方國家或志同道合國家,的確取決於美國是否具備在衝突情境下生產所需晶片的能力。
這就是晶片法的大方向。
2020年,美國的尖端半導體晶片產量戰全球晶片總產量不到10%。埃澤爾說,這還是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之前,疫情來襲使半導體供應鏈中斷,加上地緣政治緊張不斷升高、以及中國公然將美國視為對手等,確實讓美國決策者意識到,本土生產足夠的晶片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至關重要。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累積足夠的政治意志讓晶片法過關,為半導體產業提供520億美元(約新台幣1.5兆元)的支持。
台灣健全半導體產業是第一道防線
埃澤爾另談到對台灣矽盾的看法。他指出,這在於台灣能承受中國施加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壓力。要做到這一點,台灣首先必須擁有強勁、高效運作、高附加價值的經濟,而半導體產業絕對是支持台灣經濟實力的核心,支撐著台灣軍事與國安利益。
從這個角度來說,台灣的「第一層矽盾」就是健全的半導體產業,強化台灣自我防衛的能力。
他表示,如今更廣泛的說法是,台灣的關鍵半導體供應將迫使其他國家在衝突時挺身保衛台灣,例如美國可能因此有強烈利益動機護台,這個想法合理,但半導體可能不會是唯一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