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異驚悚電影《詭鄉》是台裔新銳導演馬新語首部編導劇情長片,創作靈感取材自導演及監製陳頡昕的家族故事,人氣男星初孟軒、「新生代鬼后」雷嘉汭、「國民阿嬤」王滿嬌、實力派男星張翰主演,全片在台中梧棲拍攝,更大膽實地取景於當地鬧鬼房屋,拍攝過程詭譎異常。
初孟軒和雷嘉汭先前在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時,擁有不少情愫,人氣高漲,可惜曖昧有緣無份。這次再度合作電影《詭鄉》,再續前緣的兩人,隨著初孟軒返鄉相遇,還一起調查家鄉過往祕密,而有了更深的羈絆。
片中他們有許多有別以往的挑戰,初孟軒努力揣摩演出恐慌壓抑情緒,還狂練嘶吼叫到身體發麻;而堪稱靈異專業戶的雷嘉汭,這次為戲學習催眠,還被老師認證有慧根,她準備角色壓力頗大,回家還拿自己當練習對象,相當積極又拼命。
《詭鄉》劇情講述,在美國長大的男主角李昂(初孟軒飾),發現本該死去的奶奶的病危信後,前往台灣,卻發現她不僅活著還身體健康。追尋真相時遇見了女主角小文(雷嘉汭飾),共探家族秘密。
情感逐漸升溫的兩人揭露震驚真相,使得李昂發現自己被捲入一個超自然的謎團之中,他必須面對棲海鎮的黑暗秘密和家族的不解之謎。這部電影融合懸疑、愛情與超自然元素,探討家族、身份與心理狀態。
《詭鄉》的創作,來自導演真實的人生旅程
馬新語表示,他所創作的《詭鄉》,既是一部鬼故事,也講述了一位華裔美國人返鄉尋根的旅程。在人生路途中遭遇靈魂支離破碎之痛時,很多人會本能地渴望回到那個曾給予他們夢想與希望的故鄉,那裡不僅有啟程時的初心和夢想,也有能夠治癒心靈創傷的家人,提供了一個撫慰千瘡百孔之心的避風港。
「我生活在大洛杉磯東區,一個在西方相當罕見的華人密集區。這裡的華人比例高,以致於不少在此成長的孩子們的中文甚至比英文流利,他們的生活圈幾乎全是中文環境,從家庭到學校,從飲食到文化,都深受華人傳統的影響。」
然而,對這些孩子來說,那個被稱為「家鄉」的地方,只不過是從父母口中聽來的故事,他們對於自己的根源有著一種朦朧且奇特的情感。馬新語說,「正是這種在失去一切後對未知故鄉的探尋和尋根之旅,激發了我創作本片《詭鄉》的初衷,透過這部電影,我希望深入探討身份認同、家族聯繫及對歸屬感的渴望,這些深層次的主題正是本片《詭鄉》的靈感來源。」
透過這部電影,他想讓觀眾明白,正視並解決心理問題的重要性,面對這些症狀其實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逃避問題,那才會導致無法挽回的災難。
再續《八尺門的辯護人》前緣,雷嘉汭與初孟軒默契十足
初孟軒回憶,初次接觸《詭鄉》劇本時,當時十分的驚訝,因為故事結構「翻轉再翻轉」,導演將複雜的題材巧妙融合,建構出一個獨特且完整的世界觀。在角色身上,他看見了許多與自己相似的影子,也因此能更深刻地投入其中。
他坦言,劇情的推進,往往源自角色精神狀態的動搖,這種不穩定感成為整部作品驅動故事的重要核心,第一次完整讀完劇本,他感受到的是濃烈的氛圍壓迫,甚至一度覺得毛骨悚然。
而劇中隱含的情感線索,從分離到抉擇,都讓人思索在現實中若遇上類似處境會如何選擇,讓觀眾在驚悚之外,也能進一步思考「如果這一切真實發生,自己會怎麼面對?」
雷嘉汭分享,和初孟軒的合作,真的非常熟悉與自在,「我們在《八尺門的辯護人》之前,就一起拍攝過4、5支廣告,這份默契成為《詭鄉》拍攝中的一大助力。」
相較於過去《八尺門的辯護人》中角色之間的隔閡,彷彿隔著一道牆而難以親近;這次《詭鄉》中的人物,則是從陌生到逐漸滋生好感,關係的推進讓她與初孟軒在表演的角色上更能認識彼此。
她說,這次的合作氛圍更加輕鬆,聊天時更容易進入角色情境,使表演的張力自然流露。而與初孟軒多年累積的默契,讓兩人不必刻意迎合,彼此都能在自在的氛圍中完成角色的情感鋪陳,讓合作變得格外流暢而真切。
「鬼后」雷嘉汭,一開始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鬼片擔當
有趣的是,雷嘉汭出道後的電影長片,幾乎都是鬼片擔當,完全是個「鬼后」,成了專業的「鬼片擔當」。雷嘉汭笑說,自己從未想過演藝之路會朝這條路線發展,而出道以來,接到的長片多半是驚悚恐怖類型,她把這視為一種緣分,也未曾有過排斥。
她分享,恐怖片提供了多樣化的表演可能,有的可能是有被附身、有的可能是經歷死亡,甚至有的鬼片還能融入喜劇元素,讓角色形象與表演張力顯得更全面。
雷嘉汭笑說,自己過去其實不敢看鬼片,但為了做功課、準備角色,才開始觀摩,即便如此,「我其實也只敢看自己演過的《哭悲》與《化劫》,因為我就算知道劇情,仍然會感到害怕。」
相較以往作品,雷嘉汭覺得《詭鄉》裡的角色不再是單純的「鬼」,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她每日醒來彷彿要再死一次,卻又真實地活著,帶著執念。這樣的設定允許她在每一場戲呈現不同面向,並將角色背後的故事逐步攤開,讓表演有更多層次可供探索。
雷嘉汭分享,在《詭鄉》的一場「鬼化」演出時,依然能感受到那股詭異的氛圍,「當時在梳化時,就被化成恐怖的模樣,我在演出時並不刻意思考怎麼讓觀眾害怕,而是專注於詮釋角色內心深沉的怨氣與怨念,彷彿把那些情緒注入身體,尋找一個能夠發洩與衝擊的出口。」
雖然妝容驚悚,她卻坦言相當喜歡,因為上妝後那雙恐怖的眼神彷彿能穿透一切,甚至讓工作人員都不敢直視,覺得她身上好像有「什麼東西」。
為了讓角色更具說服力,她在表演時也刻意減少眨眼動作,並抹去過多的人性特質,連走路方式與說話語氣都重新設計,力求呈現一種「飄浮」的質感,讓觀眾真正感受到一股陰冷而不屬於凡間的氣息。
初孟軒探索催眠過程,理解原諒的深意
初孟軒也說,這次劇情中的角色,對催眠有很深的著墨,包含在精神狀態上始終處於混淆與不穩定的邊緣,他也試圖在演繹過程中,探索這種曖昧不明的真實感。
隨著劇情推進,各種詭異的事件不斷浮現,他的角色不僅是觀眾進入這個故事的引導者,更承載著與家人之間複雜的情感糾葛。他形容,角色彷彿在帶領觀眾進行一場「密室逃脫」,每一次遭遇、每一個細節都是重要的線索,既是對劇情謎團的解鎖,也是對家族祕密的追尋。
導演馬新語補充,《詭鄉》表面上展現的是一部充滿驚悚元素的鬼片,其次融入了催眠的神祕過程,但其核心,實則探討了「原諒」這一主題。他們逐漸意識到,自己之所以痛苦,不僅是因為恨,更因為罪惡感的折磨,當兩位主角開始治療心靈的創傷,真正回歸到心理治療的關鍵—原諒自己,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
他說,原諒作為一個普遍且易於引起共鳴的主題,能夠深刻地觸動觀眾的心弦。「我相信一部恐怖片能否讓觀眾感受到滿足,關鍵在於它是否能夠建立起與角色之間強烈的情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