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讀本郝書| 從突圍思考到專準人生 郝旭烈郝哥@基隆塔

台灣人均GDP有望續贏韓國!為何民眾無感?國發會主委揭原因

林仕祥
user

林仕祥

2025-09-17

瀏覽數 600+

國內主計總處預測今年台灣人均GDP達3萬8066美元,高於韓國政府預估的3萬7430美元。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國內主計總處預測今年台灣人均GDP達3萬8066美元,高於韓國政府預估的3萬7430美元。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國內主計總處預測今年台灣人均GDP達3萬8066美元,高於韓國政府預估的3萬7430美元,且明年有望站上4萬美元的新高點,較韓國明年的預估值3萬8947美元,領先幅度拉大。國發會主委葉俊顯今(17)日和媒體茶敘,看好台灣在人均GDP上,將持續領先韓國,主要原因在於台韓產品議價能力。另外,韓國一個主力產業被中國貨嚴重衝擊也是原因。但他也坦承,連他母親聽到經濟成長率數字4.45%,都問他「4.45%可以換什麼?」顯然無感。如何才能讓台灣人有感?葉俊顯也試圖提解方。

今年新台幣走勢強,頻現2字頭,推升台灣人均GDP,使台灣領先韓國,但也有人擔心強勢新台幣可能影響出口競爭力,不過葉俊顯對此並不擔心。他回憶,2019年至2020年左右,當時新台幣的漲勢同樣驚人,但強勢新台幣並沒有影響到出口的表現,反而出口額還一直往上衝高。

「我們在AI、先進製程半導體這一塊,有很強的議價能力!」葉俊顯強調,只要產品具有獨特性,就能跳脫一般國際貿易商品的「價格與匯率波動關係」,不但可掌握定價權,也不會因匯率升高而影響到談判能力。他預估,至少在未來5至10年內,台積電仍能維持既有優勢,而隨著台灣相關產業在全球攻城掠地,看好台灣未來人均GDP持續領先韓國。

葉俊顯預估,至少在未來5至10年內,台積電仍能維持既有優勢。張智傑攝

葉俊顯預估,至少在未來5至10年內,台積電仍能維持既有優勢。張智傑攝

中國過剩產能衝擊,韓國受傷程度大於台灣

另一方面,韓國的產業結構與台灣不同,以財閥為主,過去對中國的投資、對中國市場的倚賴程度比台灣更重,導致中國的過剩產能慢慢衝擊全球時,韓國受到的衝擊較台灣更大,原本在中國市場的韓貨,將慢慢被中國貨替代掉,「最明顯的產品就是汽車。」這樣一來一往下,就拉開台韓人均GDP的差距。

葉俊顯也指出,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破4%不難,相關數據顯示AI需求仍非常強勁,「甚至台積電都說,產能到明年還是滿的,」預估到明年為止,隨著全球AI需求持續上升,台灣出口表現將維持在一定高水準,連帶增加國內投資力度。但受關稅影響,消費的部分就不如出口跟投資的表現亮眼,「比如汽車都堆在港口,因為大家還在觀望,」對經濟的貢獻度相對較低。

調高基本薪資外,是否有其他改善所得差距方法?

只是雖然台灣近年經濟成長數字亮眼,但從社會財富分配狀況來看,情況卻逐漸惡化,導致愈來愈多民眾對「亮眼數字」無感。他指出,國發會正在調查「基本薪資調漲」與「所得中位數」之間的關係,來確定是否有除了提高基本薪資外,更好的改善台灣所得差距作法,希望讓民眾都能享受到經濟成長的果實。

葉俊顯並強調統計數字要跟人民生活產生連結,才能讓民眾更「有感」,並透露他數日前跟母親間的對話:「我高興地跟媽媽說,今年經濟成長率達4.45%!她卻問我,4.45%可以換什麼?」

【倒數2週】訂遠見年度最優惠(2年送1年、1年送半年)只到9/30>>

葉俊顯說,這樣的對話顯示經濟成長數字跟人民生活失去連結,若能先算出台灣今年每人平均增加的名目所得是多少,再將這個數字用食物去換算,比如說每天多一塊排骨,透過這樣的比喻,民眾就會對經濟成長數字相對有感一點。

因此,未來這段時間,「精準政策」將是國發會對各部會的重點管考項目,他將要求各部會必須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最好是透過影片來呈現政策「Before & After」的差異性,讓民眾理解這項政策對自己生活的改善程度,推展相關政策。

在AI浪潮下,台灣經濟實力站上新高度,但未來的考驗,不僅在於與他國在數字上的較勁,能否讓更多民眾享受到經濟成長的果實,將是未來國發會的攻堅重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