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一個行業,能像中國大陸房地產業這樣盛產億萬富翁。若要票選「台灣人最需要認識的大陸房地產大亨」,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絕對可以排在前三名。
今年57歲的王石,所統領的萬科集團,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房地產上市公司,成立至今24年,總市值高達1384.7億人民幣(以4月22日股價計算),約新台幣6000億元。2007年營業額約1539.5億台幣,冠居全中國大陸。
其實萬科不只是大陸最大,也堪稱是全世界最大的住宅開發公司。2007年總共售出4萬8000套房屋,已經超英趕美、稱霸全球。
白手起家,創造房地產神話
王石當過軍人、做過搬麻袋的工人,在深圳白手起家,並成為唯一一家首批上市公司中、連續15年維持獲利成長的企業,被譽為中國房地產界的神話。
不只是大而已,在很多被視為暴利和奸商的大陸房地產業者當中,王石還是個異類。因為他非常強調高品質、服務與誠信的重要性。
鏡頭轉到萬科北京「假日風景.紫苑」的樣品屋,儘管北京這一天都在下雨,綿連的春雨忽大忽小,卻擋不住一群又一群的人來看房。對大陸人來說,萬科是高品質的代表,是低密度宜居住宅的同義詞,因此也是中國房地產品牌中,最陽光的一個。
樣品屋的一隅,香水沙龍裡正在免費幫人調配香水,不管是看屋的人,還是已經入住的屋主,都可以在這裡配到一瓶個人專屬的香水。
跟萬科買房,還能得到一項很特別的服務,諸如周邊哪裡有垃圾轉運站、可能的道路噪音、粉塵廢氣等,都會在銷售現場清清楚楚地標注,協助客戶慎重選購房屋。
因為,誠信一向是萬科的發展基礎,萬科堅持客戶有權知道自己所關注的訊息,儘管這麼做,會影響客戶的購屋意願。
獲獎無數,重建地產公信
王石接連七年獲得北京大學企業案例管理研究中心所評選的「年度中國最受尊敬企業家」。另外,有「綠色奧斯卡」之稱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全球最適宜人類居住城市(社區)國際大獎」,十年來第一個個人獎項——人居卓越貢獻獎,也頒給了王石,這也是該獎首次頒給中國人。
對人尊重,追求公平,環保實踐,以及牢記社會責任的價值觀,是王石獲得殊榮的主因。
除了蓋中高檔優質住宅,王石也在廣州推出無利可圖的廉租房。2000年,他發起「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商場協作網路」,致力於重建房地產的行業秩序和公信力。他參加阿拉善生態協會,參與治理中國的荒漠化現象,去年更選上會長。
有趣的是,這位房地產大亨極度喜愛極限運動,他攀登過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穿越過南北極,還根據古書《大唐西域記》,走了一趟「玄奘之旅」。每一趟都艱難危險,最新的探險計畫,則是前進新疆海拔最高的庫木庫里沙漠,2008年5月出發。
王石這個名字,台灣人不太熟悉,不過,王石對台灣並不陌生,他親自來台三次,前兩次都是參加公益,只有去年11月是來考察台灣房地產市場。
4月21日,就在大陸總身價5000億台幣的富豪團轟動考察台灣房地產投資機會時,當天王石就在北京接受《遠見》專訪。以下是專訪摘要:
借鏡台灣,市場分層精細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未來兩岸經貿交流的機會將大幅增加,請問你對兩岸房地產市場前景有何看法?
王石答(以下簡稱答):經濟發展上,其實兩岸已經非常密切了。如果能直航,雙方的氣氛能夠更和諧一些,有利於兩方面經濟發展,這是毫無疑問的。
大陸有更多的同行可以到台灣去觀摩、學習。台灣同行則可以向大陸輸出管理軟體,如團隊和策劃等能力。
表面上看,大陸現在做得很好,建案規模大。但實際從消費者居住的環境細緻度分析,台灣做的還是在大陸的前面。
例如在市場細分方面,台灣的同行非常優秀,雖然市場不是很大,但是這一點非常值得大陸同行借鏡。
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我去年年底去台灣,在台中參觀了一個小社區,不是很大,訴求單親家庭居住,整個布置的環境、訴求等,完全是針對單親家庭,細分到這種程度,大陸是沒有的,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台灣醫療強,房產業已飽和
問:你認為大陸房地產業者會大舉到台灣投資嗎?
答:我覺得沒有那麼容易。台灣本身投資已經很飽和,本身並不是在高速增長的市場,投資的機會不是很多。大陸人若到台灣投資住宅,開發給誰住呢?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不動產需要大量的投資,台灣就那麼點大,或許政府還會擔心會不會因此顛覆台灣股市,會不會帶來什麼危險,很複雜的。
至於大陸人到台灣投資旅遊業的話,這也不是大陸人的長項,台灣的旅遊業做得已經非常好了,競爭也十分激烈,大陸人再去投資旅遊業,就沒有那麼多機會了。
問:那你有考慮在台灣買一、兩棟豪宅嗎?
答:首先說我願不願意去,其次,你敢讓我去嗎?台灣一定有安全的考慮吧,會有條令和規定,我為什麼要花錢到台灣卻受限制?
兩岸未來只要直航,大陸的觀光客去台灣消費,就很好了。香港是最好的例子。
再來有可能的就是開放教育、醫療,這當然就要和香港競爭了。比如現在香港幾所大學,每年都要把中國20多個狀元吸引到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去。台大之類的好大學是不是也能吸收到大陸的學生?至少學生是去讀書,台灣政府就不用擔心了。
我知道台灣的醫療保健做得是比大陸要好,這也是台灣的優勢。再一個是高階經理人的培訓,畢竟台灣做市場經濟,搞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這方面走在大陸前面。
四成功祕訣,2012完成轉型
問:萬科會成為中國重要的房地產公司,成功的祕訣有哪些?
答:萬科能夠做到現在,比較有影響力,也比較成功,當然和時間有關係,因為做了很長時間,有一個積累。
第二個是專注,萬科就專做住宅,其他生意都沒有。
第三個,做大了以後,要想排在第一位,我們覺得上市很重要,房地產本身又屬於資金密集型,要很快地發展,資金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做房地產耗時很長、又很專注的,不只萬科一家,為什麼萬科能成功?那是因為我們運氣不錯。
還有一個在資產負債表上看不到的東西,就是企業的文化。萬科做簡單不做複雜,透明不黑箱,有規範而不權謀,講求責任而不放任。
問:據瞭解,萬科最近正在進行轉型,為什麼?
答:萬科一開始不只做房地產,而是什麼都做,做什麼都賺錢。1994年萬科計畫發行B股,協助上市的渣打銀行告訴我,如果要投資房地產,他們會投「深深房」(深圳一家專做房地產的公司)。要是投資零售業,會投上海的華聯,因為它專門做超市,接著又舉了幾個例子,但意思就是都不會選萬科,儘管萬科是賺錢的。
我一聽就明白了,於是選擇了房地產,花了九年,把其他的業務一一砍掉。後來又轉成純做城市住宅,是根據萬科的資產規模和競爭力,所做的一個減法。
2005年開始,將展開另一個轉型,把萬科從營銷製造轉向技術研發,叫做「住宅產業化」。這種挑戰,比當年的多元化經營項目往房地產的轉型更難,我預計由2007到2012年的五年來完成。
住宅產業化,低耗材少汙染
問:什麼是住宅產業化?
答:萬科原本沒有建築公司,現在我們要推住宅產業化,就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方法,這意味著降低勞動成本,和提高房子質量。因為傳統的施工方法,都是手工操作,質量不穩定。
再從企業責任來講,傳統的施工方法會大量消耗木材、產生污水和建築垃圾。從環保、從企業公民的角度來講,都必須改變傳統的方法。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地,這樣大量的浪費,都會換算成碳排放量。
萬科正處於劇烈的變化,真正的革命才正要開始。而且我們不但自己推,也要在行業當中推,只要其他同行願意,我們住宅產業化的技術平台是開放的,不保密、不收費。
我們希望五年以後中國的建築業有10%採用住宅產業化,這樣的節能效果相當於葛洲壩一個月的發電量,減少污水的排放量,相當於十個西湖,減少木材的砍伐,則是6000公頃的森林。
不過,20多年來,萬科每一次的轉型,我都保證股東的報酬率不會被降低。
阿拉善協會,做企業慈善家
問:你個人也轉型好幾次,從企業家到志工企業家,從探險家到公益活動家,有受到什麼啟發嗎?
答:其實,我不是特別喜歡做企業,但一旦做了,它是你的職業,一定要從職業準則來盡到你的責任,要盡力、講誠信,這是基本的原則。
加入阿拉善生態協會,這個兩岸企業家共同出錢出力,努力治理荒漠化的公益組織,原本是給發起的北京企業家劉曉光一個面子,但那天晚上開會討論章程,讓我改變了看法。我發現參加的不僅僅有中國的企業家,還有台灣、香港、新加坡的企業家。平常沒有深交的這些人,非常熱烈的討論,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環保,爭論得面紅耳赤,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我也突然發現這個組織讓中國的企業家在民主選舉進行了自我訓練,於是我從一個旁觀者、一個給面子的角度,變成一個積極的介入者。
2003年,我登上珠穆朗瑪峰之後,接著就想登上七大洲最高峰,北極、南極也想走一走。去北極探險之前,一位老教授親自到機場給我送行,帶了一封信和一面旗子,希望我將旗子插在北極,為物種保護做點宣傳。我很感動,受那封信的啟發,以後就把探險和公益環保結合起來了。
問:你去年當選阿拉善的會長,未來幾年希望做到什麼?
答:生態荒漠化的解決問題,要五年、八年才能評估結果,阿拉善的社區建設要持續進行,另一個是要和大自然保護協會聯合獎勵中國的NGO(非政府組織)。我也希望把阿拉善變成孵化器、環保包,借鏡阿拉善的經驗,讓阿拉善協會的100位企業家在自己的企業裡做慈善事業。像萬科就在廣西資助白頭葉猴、北部灣白海豚的保護,再擴展到整個地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6月份我準備到美國訪問,拜訪美國財長鮑爾森,他在高盛任職時同時是大自然保護協會的董事長。我還會拜訪華人百人會,和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加州搞環保非常前進。我還會安排兩次行程,希望明年可以去以色列,這個國家在荒漠化治理、節能用水、高科技農業等,都做得非常好。接著去日本,單就環境保護和提高能源的效率上,日本做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