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訂遠見雜誌兩年送一年,還送為你精選的必讀好書!

關稅戰牽動資產布局!工業地產交易掀熱潮,背後原因比你想得更現實

郭逸
user

郭逸

2025-09-03

瀏覽數 1,250+

企業把握市場時機,彎道加速布局商用不動產,推升今年工業地產交易額突破500億元大關。信義全球資產提供
企業把握市場時機,彎道加速布局商用不動產,推升今年工業地產交易額突破500億元大關。信義全球資產提供
00:00
00:00

台灣工業地產市場正迎來一波「退與進」的浪潮。統計顯示,今年前八月上市櫃法人商用不動產交易量達938億元,其中工業地產就占562億元,超過六成,成為市場焦點。老牌製造業陸續出售閒置廠房,釋放資金以因應研發、升級或關稅壓力;同時,資金雄厚、仍在擴張的企業則積極進場布局。這場退與進的交易熱潮,究竟代表產業轉型的契機,還是企業在壓力下的被迫選擇?

今年以來,台灣工業地產市場相當熱絡,一筆筆交易,顯示工廠已不再只是承載生產線的場所,而是企業靈活調度資產的籌碼。

從老牌大廠的退場,到新興企業的進場,這場「退與進」的交易潮,也揭示了台灣產業轉型的另一個現實面,在國際局勢與關稅壓力下,企業的資產活化比外界想像得更務實、也更現實。

根據信義全球資產統計,今年前八月上市櫃法人商用不動產交易累計達938億元,其中工業地產占562億元、逾六成。若聚焦四月至八月這五個月期間,交易量為44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2%,顯示在美方「對等關稅」政策影響下,買方態度更加謹慎,賣方洽談時程也相對拉長。

觀察交易雙方角色,賣方大多是過去叱吒風雲的老牌企業。友達、宏達電、穩懋半導體,甚至老字號的泰豐輪胎,都選擇出售使用率低或閒置的廠房。對這些企業而言,不僅是資金回流,更是一種資產活化策略,讓企業能將資金重新投入研發、升級產線,或用於因應國際關稅風險。

與此同時,買方則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樣貌。台達電在七月以69.5億元收購泰豐輪胎觀音廠,創下今年工業地產最大交易紀錄,因為該地點緊鄰台達電中壢總部,將有助於資源整合與長期發展。

類似台達電的買家,多半處於擴張期,資金實力雄厚,能夠趁勢布局,填補老牌企業退場留下的空間。

台達電在七月以69.5億元收購泰豐輪胎觀音廠,創下今年工業地產最大交易紀錄。取自桃園市政府

台達電在七月以69.5億元收購泰豐輪胎觀音廠,創下今年工業地產最大交易紀錄。取自桃園市政府

資產活化成主流,老牌大廠積極處分閒置廠房

「今年市場中,賣方處分工業不動產的動機,以資產活化居多。」信義全球資產總經理林三智直言,資金回收後的運用方向主要有三種。其一是再投入更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商用不動產;其二是挹注研發與轉型升級,強化競爭力;其三是充實營運資金,專注本業並降低關稅衝擊風險。

39週年慶特別企劃,訂遠見還能帶走行李箱、咖啡機等好禮!

信義全球資產經理林建勛則強調產業結構的變化。他指出,賣方多來自傳統製造業,包括金屬、化工與原物料等勞力或資本密集產業,大多在早年累積了土地資產,如今選擇出售並轉型;他也觀察到,買方是中大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與全球化公司,即便面臨關稅壓力,仍展現應變能力並持續布局。

談及處分動機,林建勛指出,一部分企業因營運壓力或預判產業前景不明而選擇出售資產,將資金回流本業;另一部分則是處分閒置或不合適的資產,轉而購置更大、更新的廠房。

各個工業地產的交易案例顯示,企業在當前局勢下,不得不重新檢視手中的資產,並透過買賣來維持靈活性與現金流。

2025年上市櫃法人總價十億元以上工業地產交易案。信義全球資產提供

2025年上市櫃法人總價十億元以上工業地產交易案。信義全球資產提供

關稅壓力下,企業買賣資產更謹慎

必須注意的是,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也影響了工業地產交易。今年四月美方宣布政策後,許多出口導向的製造業企業感受到額外成本壓力,數據顯示,四月至八月工業地產交易量為44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顯示政策確實讓買方更加謹慎,賣方洽談時程也延長。

林三智提醒,有資產處分需求且回收資金具時效壓力的賣方,應依據實價登錄行情及市場趨勢,適度調整價格期待,以加速完成交易。他強調,及早回收資金,不僅有助於營運布局,也能為企業的轉型策略保留更多彈性。林建勛則表示,部分產業確實面臨被迫轉型的壓力,有些企業因關稅與國際局勢的影響,必須迅速調整布局,轉型成本高且挑戰大。

事實上,台灣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期間,就曾掀起一波高階產業回台設廠潮。不同的是,如今的壓力來自更複雜的國際局勢與貿易壁壘,企業要在資金、技術與供應鏈之間做出平衡,難度更甚以往。隨著交易金額動輒十億元起跳,工業地產逐漸走向金融化,它不再只是企業自用的物理資產,而是可以用來調度資金、活化資產,甚至成為金融商品的一部分。

台灣工業地產交易潮,不只是單純的資產買賣,更是產業轉型的縮影。老牌企業退場、資金轉入研發與升級,新興買方積極布局,形成市場新局。面對多變局勢的挑戰,廠房早已超越生產線的角色,成為企業靈活調整的關鍵籌碼,也映照出台灣製造業在現實壓力下,務實調整與持續進化的必然道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