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戰場落幕後,被完封的執政黨調整隊形。內閣改組這次16位閣員異動名單中,今年44歲、新任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更成備受矚目的亮點。身為民進黨的「幕僚世代」,張惇涵行事作風靈活細膩、治軍嚴謹,被黨內視為十項全能的「通才」,將在新團隊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上任後將面臨3大挑戰:藍委曾批他總預算爭議造謠,另外還有兩件事也預料將讓他壓力不小。
「我會做好秘書長這個控球後衛的角色,貫徹執行卓院長總教練的戰略目標。」「我會把球快速、精準傳向讓團隊得分有利的位置,化被動為主動,穩健推動各項施政。」9月1日,張惇涵正式走馬上任接下政院秘書長一職,透露已在週末跟各部會首長通話,事先掌握5項需解決的問題、5項即將推動的政策、5項施政亮點,期許各部會能All In,站在第一線與社會面對面溝通。
對於這項人事案,過去與張惇涵共事過的黨內人士,都評為「比好更好」,認為張惇涵有望成為新團隊的「大秘書長」。
從張惇涵過去的歷練來看,歷經地方、中央等行政事務的歷練,當過桃園市新聞處長、總統府發言人、總統府副秘書長……等等。總統賴清德施政的三個重心: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張惇涵均擔任副執行秘書,足見賴清德對他能力的肯定。
跟過多位老闆,吸收蘇鄭蔡賴的功力與精華
過去的歷練,張惇涵其實跟過許多「老闆」,包括前行政院長蘇貞昌2010年挑戰台北市長時,提出的「台北超越台北」口號,就出自張惇涵的創意。接著2014年,張惇涵被時任桃園市長鄭文燦借將,擔任桃園市新聞處長;2019年擔任總統蔡英文的總統府發言人、副秘書長;再到現在的行政院秘書長。這些「老闆」們或許派系不一、風格不同,但一致的是,對張惇涵的辦事能力均深具信心。
「這說明他(張惇涵)就是個幹才,他能獲得黨內不同派系領導級人物的重要,說明有其過人之處。」與張惇涵同為黨內幕僚世代的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受訪指出,張惇涵的歷練涵蓋地方到中央,二十餘年的經歷,吸收了黨內多位領袖級人物的功力、精華,看好張惇涵接任行政院秘書長後開展的新政局。
行政院秘書長一職,由屬於幕後的幕僚性質,相較下較不會浮出檯面,但政治重要性卻不容忽視。
行政院秘書長最重要的工作,是整合跨部會的業務,意味需要強大的溝通、協調能力,才能讓政府的政務推動穩健落實,「惇涵這方面的能力、政治的敏感性與政策的掌握度都非常強。」吳思瑤說,除了對內的整合與溝通外,張惇涵過去的發言人經歷,不但讓他腦筋動得快、靈活,對外論述的能力也強,看好張惇涵就任後,可改善行政院先前相對「不那麼到位」的對外溝通能力。
嚴格程度圈內有名,對時事反應敏銳
一位與張惇涵共事多年的總統府幕僚形容,除了熟稔各項政策議題,注意細節且記憶力驚人外,張惇涵的嚴格更是「圈內有名」,時刻提醒團隊,隨時隨地都在盯,頗有蘇貞昌的風格。但這樣嚴格的個性,其實是出自對後輩的期待。
「有一次事情沒達到他的要求,被他『嚴厲的指正』,嚴厲程度是我此生沒經歷過的。」但過了兩天後,張惇涵又再把這位幕僚找來,靜靜聆聽幕僚的看法,確定是否是雙方認知有落差,再細心開導傳授做事「撇步」,建議未來若出現類似的問題,怎樣做會更好。他的嚴厲,主要目的是為提攜後輩。
該幕僚指出,張惇涵就任府內三大委員會(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的執行秘書,由於每一場委員會出席的人數眾多、政策專業度又高,會前、會中與會後,都需要複雜的溝通。但他很能掌握節奏,把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哪項議題應該跟誰溝通、溝通過程的分寸與應對進退,都鋪成的很好。甚至,長年擔任發言人的張惇涵,對時事議題反應敏銳,「感覺隨時和他(張惇涵)討論一個議題,他都能掌握最新狀況,」更會創造金句,提前塑造輿論環境。
吳思瑤也透露一項她跟張惇涵的小故事,「幾次選舉,我都會私下把我的定裝照、想好的Slogan(口號)傳給惇涵看,只要他那關OK了,那就沒問題,我就更有信心。」她說,張惇涵就是一位做事不囉唆、不拖泥帶水,講重點後就開始執行的人,各方面能力兼具,是一位全面型的人物。
藍委批他總預算爭議造謠,上任三大挑戰
儘管黨內看好這一人事布局,但張惇涵接任行政院秘書長後,大罷免失利、朝小野大……等挑戰依然艱鉅。吳思瑤說,張惇涵的第一個挑戰,就是不能再讓行政院出現過去「各吹各調」的狀況,除了管考個部會外,更重要的是要去「控管政治風險」,特別是針對一些對政治領域較不熟悉的部會首長們進行控管,免去先前執政團隊四處救火的困境。
第二點,就是跟在野黨之間的溝通,如何緩解過去的政治僵局,讓政務能穩健推動。特別是在張惇涵接任新職前,就有藍委砲聲隆隆,批評張惇涵在先前的總預算爭議造謠,資歷不夠,不適任擔任政院秘書長這麼重要的職務。未來張惇涵如何透過表現,去化解在野黨對自己的負面看法,將是政務推動的關鍵風向球。
最後,則是張惇涵跟執政黨立法院黨團的溝通。由於張惇涵資歷尚淺,僅44歲,低於多數的執政黨立委,如何說服這些「哥哥姐姐們」,相當考驗張惇涵的靈活度與論述能力。
新秘書長上任,面對黨內的期待、大罷免失利後的新政局,「全才」的張惇涵若能在幕後扮演好居中協調的角色、穩健推動政務,明年的2026地方大選,綠營仍有機會逆風高飛,扳回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