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9月9日國內將掛牌成立運動部,首任部長李洋更引起話題,台灣運動風氣要起飛了嗎?2025《遠見》運動城市排行榜28日出爐,六都組由新北市擠下台北市榮登榜首,一般縣市組由屏東縣以三連霸之姿蟬聯寶座。另外台北市、嘉義市也有其他方面傑出表現。還有哪些縣市的運動發展相當有特色?一文完整拆解。
《遠見》自2023年起,將各縣市的運動政策列為重要觀察指標,發布全國首份「運動縣市大調查」,體檢22縣市的運動政績。不僅公布總榜,也將20項指標分成「全民運動」與「競技運動」兩大類別,讓評比更全面;此外,考量資源差異,排行榜分為「六都組」與「一般縣市組」,讓評比更具公平性。
新北、屏東 競技運動實力領跑全國
綜觀2025年榜單,新北市、屏東縣奪冠關鍵在於「競技運動」的優勢。在「競技運動」排行榜中,新北市取得75.7分,為全國唯一破70大關的城市。此外,在11項指標中,包括「職業運動隊伍縣市贊助金額」「職業運動隊伍數」等5項指標拿下全國第一名,及「全國性運動會參與人數」等3項指標拿下第二名,表現亮眼。
屏東縣在「競技運動」的一般縣市組中,11項指標有3項第一名、2項第二名,尤其是在「半職業運動隊伍縣市贊助金額」,以3150萬元的數字力壓群雄。
台北、彰化 全民運動軟硬體實力強
總榜六都組與一般縣市組第二名分別是台北市、彰化縣。台北市在「全民運動」排名全國第一,在其中9個指標,拿下2項第一名、2項第二名、1項第三名;特別是「推動體育運動志工人數」,台北市有5,223人,甚至多於五都志工人數總和。(表12)
彰化縣在「全民運動」一般縣市組拿下3項第一名,特別是「公有場館設施對外開放數量」共有631處,表現優異。(表8)
台中體育經費為全台最高 嘉市登總榜進步王
至於季軍,六都組為台中市、一般縣市組則是嘉義市。台中市這次在「競技運動」和「全民運動」均較去年前進一名,分居第二,特別是在「體育運動經費總額」,以逾34.9億元笑傲全國,顯見台中推動運動城市的雄心。
嘉義市不僅在總榜獲得佳績,排名也較去年躍升六個名次,堪稱是今年的進步王。同時在「全民運動」一般縣市組中,拿了2項第一名、1項第二名、2項第三名,尤其是「獲贈運動村里認證比例」,以8.33%的成績稱雄全國。
桃園、台南 分獲場館、選手資源友善之都,高雄獲評為「鐵騎幸福」之都
從個別指標來看,六都組的桃園市,公有場館設施對外開放比例為六都第一,可說是「場館友善」之都;台南市在「平均每位基層運動選手獲得訓練站培訓經費」霸榜六都,謂為「選手資源友善」之都;高雄市則是在自行車車道長度上稱霸全國,獲評為「鐵騎幸福」之都。
基隆為「體育志工」之都,竹市、竹縣、苗栗競技運動政策有斬獲
一般縣市組當中,北台灣的基隆市在「推動體育運動志工人數」表現不俗(表12),為「體育志工」之都。
新竹市在「基層運動選手訓練站培訓選手數」稱雄,是「運動培力」之都。新竹縣則在「職業運動隊伍數」勝出,為「職業運動」之都。
苗栗縣在「平均每位基層運動選手獲得訓練站培訓經費」項目進步幅度(進步4名)為全國之冠,登上「選手資源優化」之都。
南投運動績優、雲林成黑馬,嘉縣為「運動推手」之都
南投縣獲頒「運動i台灣績效特優次數」名列一般縣市組之冠,堪稱「運動績優」之都。雲林縣在「平均每位參與全國性運動會人員獲得積分數」進步八個名次,被評為「運動黑馬」之都。嘉義縣則在「推動體育運動志工人數」取得一般縣市組第三名,是「運動推手」之都。
花蓮、宜蘭 規律運動人口比例各居冠亞軍,台東被譽為「運動場所優化」之都
至於東台灣,在「規律運動人口比例」表現突出,花蓮縣、宜蘭縣各霸佔全國冠軍、亞軍,同時,花蓮縣被評為「運動風氣」之都、宜蘭縣則為「運動生活」之都。台東縣在「公眾運動場所設施滿意度」大幅進步七名,排名飆升至全國第5,被譽為「運動場所優化」之都。
澎湖為「場館普惠」之都,金門、連江運動富足程度高
外島地區的澎湖在「公有場館設施對外開放比例」以71.4%高標稱冠全國,被形容為「場館普惠」之都。金門縣在「職業運動隊伍縣市贊助金額」達425萬(表18),位列一般縣市組第一,是「體育富足」之都。連江縣則在「平均每人運動經費」以4607元稱霸全國,拿下「運動富足」之都寶座。
運動之於城市,不只展現競爭力,還能藉此打響知名度、活絡經濟,重要性可見一斑。更多2025《遠見》運動城市排行榜報導,請見《遠見》官網專題。
2025《遠見》運動城市排行榜【調查說明】 |
調查執行: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調查依據類型:分為全民運動、競技運動兩大部分,其中全民運動共採用9項數據,分別為規律運動人口比例、自行車道長度、校園/公有場館對外開放(含租用)數量、校園/公有場館對外開放(含租用)比例、公眾運動場所設施滿意度、國民運動中心數量、獲頒運動i臺灣績效特優次數、輔導推動體育運動志工人數、運動村里獲贈比例;競技運動共採用11項數據,分別為職業運動隊伍數、半職業運動隊伍數、職業運動隊伍縣市贊助金額、半職業運動隊伍縣市贊助金額、全國性運動會(全民運、全中運、原民運)積分、全國性運動會(全民運、全中運、原民運)參與人數、平均每位參與全國性運動會人員獲得積分數、基層運動選手訓練站培訓選手數、平均每位基層運動選手獲得訓練站培訓經費;另有體育運動經費總額及平均每位縣市民眾運動經費,共20項數據。 指標計算方法:將每一細項每個縣市的原始數據,轉為30至90分的標準化分數,各面向之細項加總後以算術平均數進行每個縣市各項目之排行。 資料來源:教育部體育署統計資料、教育部體育署全民運動組、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現況調查、全國運動場館資訊網、中華民國全民運動會統計、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統計、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統計、營建署自行車道儀表板、遠見雜誌問卷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