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勁的規畫和不正確的財務教育,導致許多人養成不良的消費習性,並且陷入錯誤的投資當中。而一個收入不多的年輕高中老師,他沒有富爸爸,也不是學商科的,但懂得理財,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的財富。他平日不看盤、股市下跌他更開心。只研究一種理財工具,成本比人少、獲利卻比人高,怎麼辦到?(本文節錄自《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一書,作者:安德魯.哈藍,大是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微薄的薪水,卻能成為千萬富翁
如果要你想一想,從事哪些職業可以讓你變成千萬富翁,那麼傳統上被視為高所得的幾個行業別,應該會閃過你的腦海。它們是律師、醫療人員、企業家,還是牙醫師?
在想要致富的人當中,極少人會選擇我的職業──高中英語教師,這充其量只能算是中等收入工作。不過,我在三十多歲時,就成為零負債的千萬富翁。
我從來不做太冒險的投資,也沒有繼承到任何財產,而且自己支付了大學全部的學費。我如何能夠在未滿40歲之前,不但付清所有的學費,還累積出超過百萬美元的財富,並且零負債?
我很幸運,從一些謹慎理財的人身上學到知識並獲得啟發,他們讓我學會了原本在高中時就應該知道的事。
很多人不懂複利的神奇力量
複利聽起來好像很複雜,但其實很簡單。如果年利率為10%,100美元1年能收取10美元的利息。換句話說,原本的100美元會變成110美元。
第2年,你可以將110美元全數作為本金,如果年利率一樣是10%,你可以得到11美元的利息,而110美元就會變成121美元。
到第3年,你可以將口袋中的121美元全部掏出來,如果年利率仍然是10%,你可以得到12.1美元的利息,121美元就變成了133.1美元。
以年複利10%來計算,100年後,最初的100美元會變成137.8萬美元。
數字看起來很夢幻。其實,你不必像《暮光之城》(Twilight)的故事主角那樣長生不老,就可以享受複利帶來的好處。
對於和我一樣19歲就開始投資的人而言,當活到90歲時,他在市場上投入的資金足足享有71年的複利。在這個過程中,當然會花掉一些資產,但是一定會保留一部分的錢繼續孳息,以便活到百歲時生活所需。
(延伸閱讀│學會當個有錢人:從生活到存錢,都靠「複利」的成功魔法)
愈早起步,風險愈低
不管是車貸或是卡債,你在付清高利率借款之後,就該開始準備打造巴菲特所說的方舟。愈早開始愈好,如果你只有18歲,現在就開始。如果你已經50歲,那麼沒有什麼時刻比當下更好,因為你永遠不可能比現在更年輕。
那些沒有浪費在名貴汽車、最新高科技產品以及卡債上的錢,可以在股市中創造出驚人的複利效果。而且,如果你待在股市中愈久,風險就愈低。
我們都知道,股市的波動很大,甚至可能經歷好幾年低潮。但是,根據過去90年(編按:以初版2011年計算)的資料,美國股市可以達到超過9%的年報酬率(這90年來股市指數平均每年成長9%),這包括了1929年、1973年至1974年、1987年,以及2008年至2009年的幾次股市崩盤。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財務管理教授傑諾米.席格爾(Jeremy Siegel)在《散戶投資正典》(暫譯自Stocks for the Long Run)一書中指出,從歷史來看,美國並非唯一創造出亮眼的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國家。
雖然英國的全球地位滑落,但是觀察英國自1926年以來的數據,可以發現它的股市表現和美國非常接近。另外,即使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德國股市的長期表現也不會比美國遜色。
我不是在挑選哪個國家的股市表現佳。有些國家的股市表現確實比較好,但是我們沒有水晶球可以預見未來。因此,確保成功的最好方式是在全球股市投資。同時,及早投資可以讓你獲得加乘效果的好處。
投資比人少,賺的比人多
以下的問題顯示出,愈早越好的「挪亞定律」多麼具有威力。
沒錯,這是個愚蠢的問題,任何人都會選擇A。但是,大多數人沒有受過良好的理財教育,於是認為只要有B就很幸運,從未想過A會出現在自己身上。
如果你將自己從本書中得到的知識告訴一些年輕人,他們一定獲益匪淺,真的可以將3,000美元變成百萬美元。但是,不要直接給年輕人錢,這會削弱他們的致富能力,必須讓他們學會自己賺錢。
(延伸閱讀│專家歸納3個「讓錢長大」的花錢習慣,讓你「愈花愈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