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美中爭霸延伸至數位資產!中國最快8月底審議人民幣穩定幣

廖君雅
user

廖君雅

2025-08-26

瀏覽數 500+

美中角力進入新階段之際,數位資產已成為最新的競爭戰場。達志影像
美中角力進入新階段之際,數位資產已成為最新的競爭戰場。達志影像
00:00
00:00

美中角力進入新階段之際,數位資產已成為最新的競爭戰場。中國國務院最快將於 2025年8月底審議並可能批准推動「人民幣穩定幣」計劃,這不僅是中國金融監管政策的一大轉折,更可能重塑全球支付秩序。《遠見》一文整理相關影響。

2021年以來,中國嚴格禁止加密貨幣交易與挖礦,理由是「金融穩定」與「防範風險」。然而,四年後的今天,北京選擇重新打開一扇門:允許人民幣支持的穩定幣進入金融體系,牽動敏感的華爾街投資人觸角。

由於穩定幣的核心價值在於「價值穩定」,多數與美元掛鉤,廣泛應用於加密市場與跨境支付,加上美國通過《天才法案》(Genius)後,除推升穩定幣熱度,也被視為美國總統川普解決龐大美債利息赤字,維持美元霸權的新路徑。

中國此次政策轉向,也意味著當局開始意識到,與其防堵,不如主動參與,透過官方支持的人民幣穩定幣,不僅能保障監管安全,更能作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新引擎。 

美國通過《天才法案》。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美國通過《天才法案》。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中國擬開放穩定幣,香港、上海將成實驗場

根據外媒報導,此次中國國務院審議的方案涵蓋三大面向,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是有限度地開放,並未全面解禁。

一、人民幣全球使用目標:建立國際清算與貿易支付新管道。

二、監管部門職責分工:人民銀行主導,銀保監、外匯局、證監會各司其職。

三、風險防範措施:防止洗錢、資本外逃,並確保與現有金融體系兼容。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與上海將成為此次計畫的「實驗場域」。

香港在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的《穩定幣條例》,已經為合法發行人與金融機構建立合規框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預料的是,香港也將率先落地相關應用,定位為人民幣穩定幣的「國際示範區」。

上海則是官方指定建立的「數位人民幣國際化運營中心」,未來將承擔清算、結算與技術支援角色,與香港形成「境內—境外」的雙引擎模式。

更具戰略意涵的是,中國計畫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8月底至9月初)上推動人民幣及穩定幣跨境應用,意圖藉由多邊合作,建立「人民幣支付朋友圈」,矛頭直指美元主導的SWIFT支付體系。美國早已嗅到這股挑戰。

2024年,美國國會推動GENIUS法案,要求美元穩定幣必須以高品質儲備資產為基礎,禁止發行利息,並加強反洗錢與制裁規避的監管。此舉,既是維護美元的數位貨幣霸權,也意在防止新興貨幣工具削弱美國金融制裁力道。

相較之下,中國的三大策略更為靈活:

一、強調支付效率:人民幣穩定幣主打24/7即時清算、低成本跨境支付。

二、結合地緣政治:以「一帶一路」為腹地,吸引沿線國家採用人民幣穩定幣結算,降低美元倚賴。

  • 三、打造數位金融生態:連結區塊鏈、數位人民幣、跨境支付平台,形塑以人民幣為核心的數位金融圈。

無疑地,全球金融支付競爭已經演變為金融主權與地緣戰略的延伸,且逐漸白熱化。

全球金融支付競爭已經演變為金融主權與地緣戰略的延伸。Unsplash by Traxer

全球金融支付競爭已經演變為金融主權與地緣戰略的延伸。Unsplash by Traxer

為什麼北京官方鬆口放行人民幣穩定幣?

只是,過去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一向緩慢,為何這次趕上流行、部署穩定幣?

當世界快速變動,你準備好了嗎?現在用最優惠【2.5折】訂閱遠見,掌握全球視野與領導人思維>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資料,2024年人民幣在全球支付占比僅約 5%,遠遠落後美元(超過40%)。業界觀察,若能透過穩定幣突破傳統跨境支付的限制,人民幣或許能加速「追趕賽局」,包括降低美元倚賴:在石油、糧食、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結算中,人民幣穩定幣可作為替代支付工具。

另一方面,或許讓官方最在意的還有兩項關鍵戰略考量,那就是:

一、推動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對資金流動受美元制裁影響的國家而言,人民幣穩定幣提供新的清算選項。

二、提升金融科技話語權:在數位貨幣標準制訂上,中國有望與美國並駕齊驅。

簡言之,人民幣穩定幣不是單純的金融產品,而是國家戰略的一環。

挑戰與隱憂:監管與市場接受度

然而,中國的計畫並非沒有風險,預料還有幾大挑戰:

一、監管挑戰:如何防止穩定幣成為資本外逃的管道?如何監控境內外資金流動市場信任:人民幣的可兌換性限制,是否影響穩定幣在國際上的接受度?

二、國際政治壓力:美國可能透過金融制裁與外交壓力,阻止第三國採用人民幣穩定幣。

三、傳統銀行的反彈:繞過銀行體系的清算模式,可能衝擊銀行盈利模式與外匯管理機制。

換句話說,即使政策推動順利,真正能否落地並規模化,仍取決於市場信任與國際政治環境。

中國發行穩定幣將衝擊全球支付體系?

那麼,若中國在8月底正式批准人民幣穩定幣計畫,全球支付體系將開始走向新格局,包括未來可能出現以下情境:

情境一〉美元穩定幣繼續主導:維持在全球交易與加密市場的龍頭地位。

情境二〉人民幣穩定幣崛起:在一帶一路、新興市場成為主要選擇。

情境三〉多元貨幣並存:歐元、日圓、甚至央行數位貨幣(CBDC)加入競爭,形成多層次金融網絡。

對台灣而言,不容忽視這項趨勢。無論是出口企業的跨境結算,或是金融機構的數位支付布局,如何因應人民幣穩定幣的可能擴散,都將是未來戰略的重點。

近期在法說會上,玉山金控董事長黃男州被問及穩定幣,表示內部已經成立小組研究,畢竟有可能對銀行本體的匯兌業務造成衝擊。

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則老神在在地表示,雖然穩定幣支付對企業來說更省時快速,但短期內對自家銀行應該影響不大,畢竟穩定幣還不能發利息,目前用途就僅止於支付。但他沒說出的弦外之音是,若穩定幣未來應用用途擴大,那麼傳統金融業將會用另一番角度來評估穩定幣。

一場暗濤洶湧的數位貨幣戰

從目前的政策走向來看,美中在數位資產領域的競爭,將成為繼科技戰、貿易戰之後的新戰場。中國若能在人民幣穩定幣上取得突破,不僅挑戰美元的金融霸權,更可能改變全球支付與結算的規則。

反之,若缺乏市場信任或國際接受度,則可能淪為「政策秀」。無論結果如何,人民幣穩定幣的審議,已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金融戰爭的開端。而這場戰爭的勝負,不僅僅是單純的數位貨幣戰爭,更關乎未來全球金融秩序的走向。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