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旭榮以「共治」取代「接班」方式,為家族企業開啟全新治理樣貌。第二代領導人強調,企業不是一人領導,而是靠一群人創造價值。面對紡織業轉型挑戰,旭榮導入AI、永續等,以新創精神經營老產業,示範企業如何走向長青。
我的家族企業旭榮集團,今年50歲了!無數的人問過我,如果沒有回家幫忙的話,我現在會做什麼?《人生如果沒有選擇就要學習喜歡》是老爸的名言,這個假設性的答案,其實真的不重要,我不斷鞭策現在的自己,不完美,但一直持續不斷地努力,我將全心全意做好企業家第二代的角色,進而成為傑出的第二代企業家,帶領旭榮,往下一個世代前進!
有人說,第二代很辛苦,但我不認為,因為有人盯,我們做事情會更仔細,因為怕被質疑,我們對預算控制就更嚴謹,不會亂花錢。就像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的真人實境版,所以我們會更謙卑,這些年的學習成長,讓我知道,這是對我生命的祝福與實驗!
我的老爹,旭榮集團董事長黃信峯先生,有超越常人數倍的閱讀量,數十年來,親自主持公司EMBA讀書會不間斷,塑造了公司的學習性文化。老媽,旭榮集團總經理莊小姐,對於商機捕捉的天賦,還有對數字的敏感度,讓旭榮成為一個執行力卓越的企業。我只是讓自己成為擴大器,把父母親既有的能量和底蘊,用「系統」和「架構」這兩個關鍵字,不斷地複製,擴大再成長!
企業經營靠的是每一位員工
現在的旭榮,就是由我與父母三人共治,加上同仁的努力創造出來的成果。這些年來,在各演講分享的時刻,我不斷提倡以「共治」,來取代所謂接班的思惟!因為企業的經營和傳承,絕對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群人、一個梯隊,與每一位工作同仁的共同責任
我常說,與其稱乎旭榮為「家族企業」,不如把我們視為一個「企業家族」,對我來說,最大的責任,不存在所謂的管理與領導,重點是我能帶來什麼價值與服務。我把企業教練的思惟帶入公司,希望每一位同仁跟主管都能成為更好的他!
這個思考哲學,在我過去於各專欄文章,以及在台大、政大、中山、東海、逢甲的商學院或後EMBA,做講師授課分享時,談到「用共治取代接班」,一直都是我的核心思惟!
我出過兩本書,第一本書名為《觀念》,談我如何回家幫忙的心法。第二本,《讓別人贏》,這也是我專欄文章的集結,談的是我怎麼樣讓這個利他的思惟,凸顯在我的生活,工作的實踐裡。
我在2003年1月3日,回到家裡幫忙,到現在近23年左右的時間,剛好參與了旭榮從台灣走向亞洲,再拓展國際市場的精彩歷程!這50年,一路走來,最先感謝的,一定是旭寬、旭榮所有的同仁伙伴,大家前赴後繼、合作無間的投入和努力。再加上諸多好友、產業先進、公協會的支持,我們才能走到今天!
散播善知識,創造社會價值
對我來說,企業是公器,企業取之於社會,也回饋與社會,我寫文章出書、演講,也是希望能夠散播更多的善知識,對社會有更多的貢獻!食衣住行衣為先,紡織是一個已經存在上千年的老產業,但是這個人類的基本需求,永遠不會消失。手機發明到現在接近50年,但是也不敢確定50年之後,手機還會不會存在,但我們可以保證50年之後,人類還是要穿衣服!
紡織業,這十數年來,大概每隔幾年,都會有一個關鍵字在引領產業潮流!從2010談工業4.0、2015年的智能製造、2020年IoT物聯網及大數據、2023年的元宇宙,到現在的AI加永續!
這個世界的變化真的太快了,所以,我在2017年時,除了用心經營本業之外,與幾位志同道合的聯合創始人們,共同成立識富天使會,投資台灣、亞洲甚至美國的各式新創企業、新技術、新知識、新資訊。同時間,也賦能我的本業,帶領紡織本業做更高階的企業轉型。
把老企業當新創經營
所以,旭榮除了永續長之外,我們也可能是台灣第一個擁有AI長,這個職位的紡織企業。其實,於2009年,旭榮就成立CSR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雖然經營上,我們沒有選擇上市櫃,走向資本市場的道路,但我們在永續這方面的投入,絕對不在諸多上市企業之下,因為對我們來說,這不是一門生意,而是一個使命和信仰!這句話真的道盡了一切:「要走得快一個人走,要走得遠大家一起走!」
紡織業永遠都是打群架的,走過50年,這只是個中繼點,要永續經營,往往不是一家公司的事,更包括我們如何帶領整個供應鏈向前轉型邁進!
展望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這家50年的老公司,視為一個剛進入市場的新創來經營。面對挑戰,一切都歸零思考,沒有包袱,沒有負擔,這樣才能扎實面對未來的任何挑戰。因為沒有任何一種競爭優勢,能在產業中引領超過20年,唯一的不變就是變,這是老生常談的道理!只是,要知道很簡單,真的要做到,很不容易罷了……。
P.S.這篇文章,其實就是我在旭榮50年慶晚宴時,與所有賓客分享的講稿,這可能也是我回家幫忙23年來,最重要的一次講話,「任重道遠,基業長青」,繼續努力吧!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英國愛丁堡大學訓練與發展管理碩士,臺灣大學、復旦大學雙EMBA,識富天使會聯合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