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川普宣布對半導體課徵100%關稅,全球科技供應鏈神經緊繃。但台積電因AI晶片需求強勁、先進製程訂單爆量,營收預期上修至年增30%,成為台灣半導體中的強勢支撐。台股也在宣布當天大漲,顯示AI與關稅風險交錯下,台灣產業正面臨結構性分化新局。
近期台積電的業績,與對2025年全年的預測,展現其在AI浪潮中的主導地位。強勁的AI晶片需求,是其業績增長和未來展望的核心驅動力,特別是公司對於維持技術領先地位的信心,透過3奈米和5奈米等先進製程的強勁需求得以驗證。
嚴峻挑戰不斷,但台積電仍展現韌性
然而,全球貿易摩擦帶來的關稅不確定性,以及新台幣升值帶來的匯率逆風,仍是需要持續關注的潛在挑戰。不過,即便遭遇晶片關稅、對等關稅、美中科技戰、地緣政治動盪等難題,台積電將依舊維持高額資本支出,顯示其對未來增長的承諾,以及應對這些挑戰的韌性。
同時,台積電在AI時代展現出的強大適應性和前瞻性,讓它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持續保持領先地位。顯然,儘管非AI市場下半年能見度仍不明,台積電仍憑藉其技術領先和市場主導地位,準備迎接2025年AI帶來的全新里程。
事實上,基於先進製程代工與先進封裝漲價效應,高價且滿載的3奈米及5奈米製程訂單,已塞爆公司產能(主要動能係AI與HPC晶片需求強勁),公司幾乎通吃所有AI晶片,包括GPU、ASIC廠商大單、5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晶片客戶投片目前沒有選擇等考量。
也就是說,5奈米與4奈米客戶投片逐步移轉至3奈米,且預計2奈米產能。目前,Apple投片量仍為最大宗,後續AMD、Intel、Nvidia、Qualcomm、聯發科、Broadcom等將陸續下單。這等同台積電拿下所有AI、HPC的訂單,台積電才會在法說會中,調高2025年合併營收的目標區間,從原先的24~26%提升至30%,等同外部大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已被台積電高度的競爭力化解,並將影響壓制到最低。
若以台積電高效能運算平台,在2025年第二季的營收貢獻高達60%,相較於第一季上升14個百分點,再次印證AI對先進製程晶片需求的關鍵作用。況且,7奈米及以下先進製程,合計占晶圓收入的74%,凸顯台積電在尖端技術的領先地位。再加上儘管新台幣升值造成匯率壓力,但台積電第二季毛利率仍維持在58.6%。
無AI狂潮助陣台廠,下半年相對疲弱
由此可知,台積電2025年第二季財報亮眼,先進製程獨占鰲頭。至於公司對於2025年第三季業績展望,以穩健視之,長期目標不變。
不過,由台積電的業績展望,也不難看出國內科技業業績分化的格局。也就是說,台積電看法一如客戶訂單走向,目前消費電子訂單相對保守,甚至有部分客戶從2025年5月起,已開始縮減訂單。台積電也坦言,2025年第四季景氣目前是偏向保守看待,主要考量包括關稅政策、總體經濟表現,以及其他可能影響消費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偏多,即便客戶方面還沒有做出投片調整,仍不敢大意。
反觀AI伺服器相關訂單強勁,下半年也將全面拉升產能,因應客戶訂單需求,等同與AI相關的供應鏈廠商之業績仍一支獨秀,反之,無AI狂潮助陣的台廠,業績於2025年下半年表現將相對較為疲弱。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