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帶著辦公室走

任孝琦
user

任孝琦

1989-03-15

瀏覽數 9,650+

帶著辦公室走
 

本文出自 1989 / 4月號雜誌 第034期遠見雜誌

未來學家在二十年前就預言「電子社會」即將來臨,今天這個夢想終於成真。

近一、兩年內,手提式電腦(laptop Compoter)、活動電話(Cellular phone)、電信傳話系統(voice mail)、電子郵遞(electronic mail)、傳真機等等電子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使人們能夠帶著辦公室隨身走,掙脫朝九晚五,僵化的工作和生活型態。

天天度假

泛大西洋保險公司總裁黎歐尼.寇茲的業務遍及英國、愛爾蘭、百慕達和美國;他卻很少到紐約的辦公室上班。藉著電子郵遞、傳真機和家裡、辦公室各一台電腦,隨身再攜帶一台,他隨時可與外界保持聯絡。

美國Budget租車公司的老闆克利夫.哈雷,一九八六年利用活動電話,聯絡公司的兩位正分別在東京郊外不同場地打高爾夫的經理,在電話上談妥一項財務計畫;從此他就迷上了電子設備。這些設備使他能夠「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周七天,不間斷地經營公司」。

他們是嘗試新生活的先鋒。有些人樂在其中。經營一家年營業額兩千九百萬元的投資公司的羅伯.瓊斯也很少去舊金山的辦公室;世界各地股票市場的行情,不斷傳送到他位於太浩湖畔的家中,當他在湖畔釣魚時,隨身型電話跟著上船;他去滑雪,小木屋裡也有活動電話;他隨時可透過電信網路,提供客戶最新利率預測。他覺得天天度假不亦樂乎。

常常出差的企畫推銷奧圖,帶著手提式電腦,在飛機上可以處理公事;下了飛機,只要插上電話線路,它又可以隨時接收所需的外地電訊;奧圖卻抱怨:「我覺得好像從來沒有離開過辦公室,好累。」

活動電話暢銷

一些公司已開始試驗新工作方式的可能性。連鎖百貨公司J.C. Penney利用衛星通訊和電腦網路的便利,而放棄了紐約曼哈坦的辦公大樓,搬到德州。隨著電子通訊網路日趨完備,美國預計在西元二000年就可實現公司員工分散在全國各地,而能同時工作的理想。

目前活動電話是美國人離開辦公室時,最常使用的電子設備。一位忙碌的公司主管說,他以往總是找不出時間回別人的電話,現在八0%的電話都是在車上打。活動電話使他每周增加七至十小時的工作時間。

在交通擁擠的洛杉磯,活動電話尤其受到青睞。許多人說活動電話幫助他們增加三0%的工作量。難怪雖然使用這種電話仍然頗為昂貴,洛杉磯現在已有二十萬個用戶,還有八千人在排隊。

下一步就是真正的「電子溝通」(telecommunication)。二十年前,洛杉磯一位工程師傑克.尼爾為了減少通勤的煩惱,在靠近員工住處的郊區設計了一些衛星辦公室,員工可以在那兒使用終端機工作。在六個月的試驗期中,這些電腦輸入員的流動量從三0%降為零,工作量增加了一八%。但是這家公司卻恢復為原來的工作型態,因為這些員工有「組織依戀情結」。

家不再是家?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今天美國仍然只有兩萬人完全使用電子溝通工作,另外大約有兩百萬人不定期使用這種方式。但是隨著大都市的交通和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電子溝通的工作型態會逐漸受到歡迎。尤其現在美國有事求人的現象,允許員工在家工作,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號召。

然而這種新的生活型態也有它的問題。一般人已經習於上班工作,下班休息的生活;一旦家變成了辦公室,上班和休息可怎麼畫分呢?一旦畫分不清,在家工作會比在辦公室上班的時間還長。有些人半夜想到一個點子,立刻起來工作,很快就把精力耗盡。

也有人抱怨,無孔不入的電子通訊產品過於深入生活,侵犯了他們的隱私。例如公司老闆為了讓主管人員能夠隨時處理情況,為他們的家中加裝傳真機,訊息、文件源源不斷湧出,家似乎不再是家了。

薪水減少

再者,辦公室的人際溝通要拿什麼來取代呢?有面對面臨場感的電視傳真機可能還要等許多年,才能開發成功上市,但是許多人相信,面對面的自然接觸,是進行工作相當重要的一環。

另一個心理障礙出在老闆。一位公司主管坦承:「我總覺得,除非我看著他,他們不會好好工作,或許這是人性的弱點。」

但是能克服這一層心理障礙的公司都獲得相當不錯的成果。一位正在替加州州政府執行一項一百五十人試驗計畫的電子溝通顧問指出,員工的產量會增加約二五%,因為不會被受人監督的感覺分心。

許多員工根本不等老闆決定,而採取主動。一九八八年美國完全使用電子溝通工作的人,比前一年增加了三五%。目前較常使用電子溝通的人多屬經理階層。他們出差較頻繁,電子設備可以幫助他們隨時獲得世界各地的商情,及時下達決策指令。但是電子溝通專家認為這種工作型態最大的市場應該是一般事務員(文書、會計、行政助理等),因為他們的工作只需透過家中的電腦聯線即可完成。

不過藉電子溝通工作的人要能忍耐減薪。一般的待遇只有同階層全時間在辦公室上班者的七0%。因此許多在家工作的人只視此為暫時性的安排,準備找到合適的工作再出發。

此外,實施讓員工藉電子溝通工作的公司,多半視雙方關係為合約承包關係,因此不願負擔員工的福利和保險。美國已有一家公司的員工為此告上法庭。

蔚為風潮,指日可待

目前較為人接受的安排,是讓有孩子的職業婦女早些帶工作回家,等孩子睡了再工作。雖然有人認為有孩子在身旁難以專心,卻有許多婦女相當欣賞這種安排。

八0年代的科技發展重塑了公司、工作和個人的關係。未來電子溝通工作型態一定會成為風潮,而這一天可能很快就會來臨。

(改寫自Businessweek)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