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全年最優惠25折起,現在就是訂閱最好時機!

積極跟輝達去美國,日月光如何培養「全球製造」人才?

吳季柔
user

吳季柔

2025-08-05

瀏覽數 900+

日月光正積極規劃美國測試廠。遠見資料庫,蘇義傑攝
日月光正積極規劃美國測試廠。遠見資料庫,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不只台積電赴美擴廠,日月光也透露,因應客戶輝達AI晶片需求,正積極規劃美國測試廠。隨著台灣半導體進入「全球製造」時代,如何統領文化各異的人才?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透露養成「外籍兵團」的小秘訣,他們又如何打造南部人返鄉、鼓勵女生入半導體業、以及父子兩代都想當日月光工程師的企業環境?

少子化、高齡化早已不是新議題,但當5月數據出爐,台灣寫下人口連16個月負成長,2024年生育率再度全球吊車尾,籠罩在各產業上的勞動力短缺陰霾,也愈加厚實。

對於全球最大半導體封測廠日月光來說,這是刻不容緩的議題。除了導入自動化,考慮到封測領域需要眾多設備工程師,才能穩定產品品質,公司早在數十年前便已開始布局,將徵才觸角向外擴大、向下扎根,期望提前綁定優秀人才加入團隊。

從新血源頭搶才,日月光扎根高教

隨著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界重要性上升、角色也逐漸吃重,「我們一直在不斷的擴張,那當然擴張的前提就需要人。」日月光人力資源處副總李叔霞向《遠見》分析,其實各大廠都正面臨產能擴張、人力供給不足,努力「夾縫求生」的難題。

日月光人力資源處副總李叔霞。取自FB@日月光

日月光人力資源處副總李叔霞。取自FB@日月光

「十年前我們就發現,大型企業如台積電、日月光、聯電,大約有六至七成的新進員工是應屆畢業生。」李叔霞指出,從高教端扎根必是重點策略。日月光與中山大學半導體學院、成大、高雄科技大學、正修科大等多間學校皆展開產學合作、企業實習,更捐贈封測器材,打造南部唯一間具備封測設備的半導體學院。

只有實習機會並不夠,日月光也透過與教授端長期合作,發展技術研究教案、捐贈研究器材給學校,提前預定人才外,也可降低學用落差。「我們讓他們做研究有工具、教學有場景,讓學生在學校為未來就業做準備時,可以更貼近職場狀態。」

戰場也往下延伸至區分文理組的起點:高中。6月中,日月光和高雄市政府便宣布合辦高中生半導體夏令營。「高中這部分,我們其實比較著重女生。」李叔霞補充,若將台灣人口大餅,依生理性別粗分為男、女,那半導體業產業中的女性比例仍較低,而日月光希望讓更多女生加入半導體產業。

日月光科技環保夏令營。取自@日月光FB

日月光科技環保夏令營。取自@日月光FB

不怕台積電搶人!日月光打造封測界「禮運大同」篇章

隨著台積電積極在南部擴廠,恐怕也將在南台灣掀起「磁吸效應」搶才大戰。對此,李叔霞解釋,日月光與台積電已約定不會惡意挖角,但人力市場本就自由流動,說完全不受影響其實不太可能,但她仍有信心將「利多於弊」。

「台積電是一個大磁鐵,會吸引許多北漂的優秀年輕人,這邊房價又低,他們願意回到台南、高雄。」台積電將帶著許多供應鏈南下,也將進一步壯大南部的半導體聚落,南方人才自然也不再需要北漂。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她進一步分享個人觀察,「南部人才的特質上,其實對『回家』這件事情的強度很高。」例如,她觀察日月光高階主管,以男性居多外,約八成都是雄中畢業,即便過往職涯上有一些很好的機會,對他們來說,能夠就近照顧父母,相對來說是很重要的課題。

另一方面,日月光也積極提高員工福祉,強化公司內部拉力。例如,為了讓員工安心打拚,除幼兒園外,2023年開始,日月光於全台各廠區周圍打造六間日照中心,服務員工長輩,「以前是接小孩,現在還有接爸媽。我們希望透過公司的資源,幫員工分擔一些他最掛心的事。」由此可見,日月光將鑽研封測品質的精神,來用心經營員工福利、留住人才,期許可打造封測界「禮運大同」般的世界。

日月光在全台打造六間日照中心,減輕員工照護負擔。取自日月光社企官網
日月光在全台打造六間日照中心,減輕員工照護負擔。取自日月光社企官網

從「台灣餅」到全球村,管理跨文化人才仍是硬仗 

早在十多年前,日月光便著重招募東南亞人才。「我們可能是全台灣最多外籍工程師的公司!」李叔霞笑說,目前外籍工程師人數快突破1000人,菲律賓籍最多,越南、印尼也直線上升,其中逾四成留任超過五年。日月光也協助員工取得永久居留證、身分證,不僅在台灣結婚生子,「也有父子兩代都在日月光當工程師。」

考慮到台灣人口總數的限制,即便地緣政治波濤洶湧,企業走向全球或許仍將是未來大勢。尤其,在歐洲廠、熊本廠之後,台積電也在美國擴大投資,董事長魏哲家更在7月法說會上宣布,將在亞利桑那州打造「超大晶圓聚落」。而牽一髮動全身,如日月光等供應鏈也透露考慮設廠計畫。

儘管「全球製造」看來勢在必行,李叔霞坦言,這仍將是一場硬仗,如何導入自動化降低人力成本、如何跨文化管理,周邊維運如何到位,「當不只有台灣人,我們會不會管這個工廠?如果無法突破,我們就永遠只是台灣廠。」

李叔霞坦言,過去台廠習以為常的管理方式,放諸異地,卻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抱怨。她以日月光過往「台灣+1」策略時期,光是前往屬於泛華人圈、文化相對接近的馬來西亞設廠,遇到的挑戰就已數十倍多。「那數十倍包含有稅的問題、一大堆法規問題,尤其是人的相容的問題。」相較於台灣社會中,宗教、國籍、語言都相對單純,海外設廠需處理更多「人因」問題,若管理不佳,都可能影響廠房的表現。

到馬來西亞建廠,與本地團隊一同工作建立互信基礎

為了跨越這道坎,日月光已開始實踐具體的解決方案。李叔霞分享,當需要支援馬來西亞建廠時,會先讓大馬團隊的核心成員飛來台灣,與本地團隊一同工作三個月,密集共同訓練後,再一同派往馬來西亞。如此一來,員工可在實戰中建立共同的語言和工作模式,為未來的跨國合作打下互信的基礎。

當然,實務上仍有居留證、語言溝通以及企業成本有待考量。當前川普政府積極將各項製造業搬回美國,但企業要在異國落地,往往需要當地政府的全力支持,否則若只單靠企業「整廠輸出」,恐難成長久之計。

「到底美國有沒有想要自己build這樣的能力?如果他們不想,那我們就必須一直輸出。」即便已調高海外廠房的自動化比重,仍將對企業的人力成本、經營成本帶來不小的負擔。對於6月中宣布,正積極規劃美國測試廠的日月光來說,新一輪的「全球製造」是危機也是轉機,有望在全球人才管理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