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全年最優惠25折起,現在就是訂閱最好時機!

「AI機器人大聯盟」啟動!2030年拚兆元出口,台灣精密機械業轉型劇本改寫中?

郭逸
user

郭逸

2025-08-05

瀏覽數 800+

在AI浪潮與地緣政治推動下,「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成立。總統府提供
在AI浪潮與地緣政治推動下,「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成立。總統府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台灣機器人產業迎來關鍵時刻!在AI浪潮與地緣政治推動下,「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成立,結合產官學與六大公協會,劍指2030年突破新台幣兆元的產值目標。從AI平台到關鍵零組件、再到八大應用場域全面佈局,打造MIT專屬供應鏈。這場從製造升級到供應鏈重組的戰局,台灣不再缺席,而是全力搶攻下一波產業主導權。

面對全球AI熱潮,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預言,人形機器人將成下一個兆元級產業,引爆機器人佈局浪潮。台灣也不缺席,今年7月底,一項橫跨產官學界的機器人大計正式揭幕,齊聚工具機、機械、電機電子、雲端物聯網等產業的「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成立,目標鎖定2030年產值衝破新台幣兆元,產官學攜手搶佔全球新藍海。

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訂出四大發展方向,包括打造四型五款國產AI機器人平台、開發決策/驅控/感測/動力四大核心系統、關鍵零組件國產化、導入八大產業應用場域,目標是建立完整的「MIT機器人供應鏈」。

「台灣擁有從感測器到AI演算法的完整實力,更有晶片製造、精密機械、系統整合的優勢,是進軍全球市場的絕佳時機,」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指出,在美中科技戰背景下,非紅供應鏈需求大增,正是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大好時機。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預言,人形機器人將成下一個兆元級產業。蘇義傑攝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預言,人形機器人將成下一個兆元級產業。蘇義傑攝

財政部看好出口動能,美國瘋機器人催油門

這波機器人發展潮有多熱?財政部近日指出,機器人與半導體設備正成為台灣機械出口的新引擎;根據統計,2019年」開始,生產半導體等高階機械的出口已超越傳統工具機,2022年突破50億美元,2024年市占更攀升至20.5%。意味著,在AI與智慧製造趨勢下,工業機器人出口潛力十足,鄰近的日本、韓國也紛紛聚焦於半導體製造設備與高階工業機器人,競爭格局愈趨白熱化。

華府政策圈也跟風機器人話題。對川普政府深具影響力的美國智庫SCSP指出,機器人將成為未來產業霸權的決勝點,呼籲政府大力投資機器人、自駕車與無人機等「實體AI技術」,以對抗中國可能在2027年主導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挑戰。

好消息!上銀接單機器人美商Dexterity

在技術與市場的雙重角力戰中,台灣廠商不再只是觀戰。全球AI與實體機器人領導廠Dexterity日前宣布,與傳動元件大廠上銀合作,打造全球首款AI工業型雙手臂機器人「Mech」,預計年底開始量產。

歡慶遠見39週年 訂閱享25折優惠>>>訂兩年送一年 再送超級好書三選二

Mech是一款擁有八軸自由度、雙手臂、機動底座的工業用AI機器人,不但能執行搬運、揀選、打包等倉儲高強度作業,還能以超過現場作業員速度完成任務,已成功通過美國物流大廠測試,即將進軍北美、亞洲與歐洲。

「與上銀的合作,讓我們能以世界級製造能力進行大規模量產,為全球客戶帶來全新企業級AI工業機器人。」Dexterity執行長Samir Menon對此表示。上銀董事長卓文恒補充,Mech具備突破性的輕量設計與負重比,甚至能超越美國職業安全標準對單人搬運的限制,是AI工業機器人的「新物種」,未來可望在快遞、電商、物流等高彈性需求場域掀起革命。

今年7月底,一項橫跨產官學界的機器人大計正式揭幕。總統府提供

今年7月底,一項橫跨產官學界的機器人大計正式揭幕。總統府提供

直得、鈞興、台灣精銳…台廠搶進供應鏈

除了上銀,更多台灣精密機械業者也悄悄完成升級轉型,從驅動器、減速機、馬達到機器人手臂,台灣正逐步從「替人代工」躍升為「創新主導者」。

微型線性滑軌廠直得瞄準工業用小型機器人市場,已開發出微型六軸機器手臂與關鍵零組件,今年積極尋求歐美代工與合作機會。精密齒輪大廠鈞興原本以電動工具起家,現已提供諧波減速機與機器人用齒輪組件,搶攻大陸市場,預估機器人營收占比今年可達8%以上。

主攻行星減速機的台灣精銳,產品打入自動化設備與半導體生技應用,近年更開發出對應人形機器人上下肢的專用滾柱螺桿與線性執行器,蓄勢待發;滾珠螺桿廠全球傳動也不落人後,看好人形機器人商機,推出結合馬達與螺桿的新型執行元件,預期將用於下肢助行裝置。

這些精密機械業者構成台灣機器人產業的「隱形軍團」,他們未必站在舞台中央,卻是打造AI機器人骨骼與血管的關鍵。過去以晶片製造為傲的台灣,如今正將這份技術底蘊移植至機器人產業,從零組件、自研平台到應用落地,參與下一波全球製造轉型。

面對這場機器人賽局,台灣產業不再只是「跟著看」,而是正式登台亮相,準備改寫精密機械產業未來十年的發展劇本。創造兆元產值,台廠能否把握機會?各界拭目以待。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