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今天(1日)正式公布對台課徵20%的對等關稅,震撼台灣出口產業,全台廠商無不愁雲慘霧。尤其韓國、日本等主要競爭國早與美方談妥15%的較低稅率,使台灣在價格競爭上陷入絕對劣勢。不只如此,近期新台幣急升,導致匯損擴大,出口價格優勢幾乎消失,企業利潤遭雙重擠壓。更該注意的還有232條款,恐怕衝擊高科技產品。面對美國帶來的多重衝擊,台灣產業界急盼政府加速協商,力保出口命脈。
美國對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今天(1日)公布,台灣各地一片哀號聲,機械、工具機、水五金等等傳統產業,苦不堪言。
《遠見》今年5月號封面故事,解析美國對等關稅對台灣產業的影響,搜羅官方、產業、學界資料,製作而成的「川普關稅台灣受災地圖」,手工具、水五金就是其中一個重災區,輸美金額高達812.5億元,對美出口比率就佔了一半,整體從業人口6.8萬,影響甚巨。
至於美國為重要出口市場的機械產業,對美出口總額也突破千億元。在關稅豁免期間,雖曾出現一波拉貨潮,但各國稅率陸續談定,業界都認為,稅率的不確定因素消除後,業者就能想出應對措施,放心接單,台灣卻得等到最後一刻,產業可說是進退兩難。
經濟部:川普對等關稅三大層面影響產業競爭力
面對關稅衝擊,經濟部今天也提出解析報告,從貿易、投資與技術等三大層面切入。貿易方面,輸美產品成本增加,降低產業獲利,且關稅壓力可能促使台廠透過第三地轉運改變原產地,導致貿易流向重組;部分產業面對日本15%較低關稅,加上日幣貶值,進一步削弱台灣產品價格競爭力。
投資方面,高關稅可能促使企業將生產基地移至美國或低關稅國家,導致產業外移與投資意願下滑。技術方面,日本較低關稅優勢或加速台灣企業赴日投資,導致人才與研發資源流失,且中小企業抵抗性較弱,恐造成技術缺口。
同時,經濟部綜整對個別產業的影響,認為衝擊增強的是工具機、模具、飲料食品、電子材料等產業。半導體等產品目前仍受232條款保護,將持續關注美國調查進展。
對等關稅三大重點
除了台灣的稅率,針對本次對等關稅行政命令,產業界也該注意哪些部分?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李益甄彙整的三大重點:
一、新稅率實施時間
自美東時間8月7日起實施(即行政命令公布7日後生效,公布當日不算入);同時維持「海上飄」條款,如美東時間8月7日前已裝船但在10月5日前到港的貨物,仍適用先前稅率。
二、各國稅率
行政命令將適用差異稅率或完成貿易協議的國家列於《行政命令附件一》(Annex I),其中對於歐盟產品課徵的15%對等關稅,如產品原有稅率低於15%,則總合稅率將維持在15%,如產品原有稅率高於或等於15%,則不再額外加徵對等關稅。Annex I所列國家外,其餘國家的稅率仍是10%。
三、轉運條款
違法轉運貨物除按應有的原產地稅率課稅、處罰外,會另外課徵40%的從價關稅。
李益甄表示,白宮行政命令同時提及,包含台灣在內的貿易夥伴如之後能與美方達成具有意義的貿易及安全協議,仍有適用較低稅率的空間,政府仍可能藉由完成貿易協議,降低美國關稅對台灣整體經濟的衝擊。
資誠美國業務負責人蘇宥人觀察,美國近期與歐盟、日本、韓國、越南等國達成協議,將原定關稅降至15%至20%,換取對美投資與採購承諾,例如日本與韓國分別承諾投資5500億與3500億美元,若台灣期盼關稅再下修,也須提出具體讓利方案。
「台灣企業在選擇生產據點時,除關稅外,更應考量營運成本、基礎建設、人力與許可時間等因素。」蘇宥人強調,同時,美方審議中的台美「類租稅協定」也將影響赴美投資稅負,值得關注,他也提醒,對等關稅可能只是起點,企業應提早布局、強化彈性,應對未來變局。
台幣急升、日韓大貶,機械公會:匯率應貶至33元
會攪局產業未來的,還有「匯率」,同樣讓產業界相當苦惱。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今天(1日)以29.95元開盤後,延續貶勢,約9點20分左右,貶破30元大關,盤中最低觸及30.024元,貶值逾1角,改寫逾2個月盤中新低。
不過,匯損的傷害恐怕難以挽回。機械公會直言,匯率是業者出口競爭力的關鍵,從2021年至今年7月31日的匯率變化,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僅貶值4.6%,日幣貶值幅度卻高達46.2%,韓元也貶值達28.0%,以往台灣設備售價較日本低兩至三成的價差完全消失,已對根留台灣並以外銷為主的機械設備出口造成嚴重傷害,更是造成訂單減少的主因。
公會認為政府可先回到4月初的匯率,也就是33元,讓企業調整、喘息;長期而言,應採防禦性調控,重視與競爭對手國匯率的相對比例。
232條款是更大挑戰,全面審查高科技出口
然而,關稅、匯率或許只是「前哨戰」,對台灣來說,更大的難關還在後頭,也就是美國商務部近期啟動的《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針對半導體、ICT設備及高科技零組件展開國安性調查,將評斷外國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意即台灣高科技業除了面臨關稅挑戰,更可能被賦予更多出口限制、進口監控與非關稅障礙等挑戰。
此外,鋼鐵、鋁材及汽車零組件也適用232條款。中鋼表示,目前來看,鋼鐵及鋁材50%關稅、汽車零組件25%關稅,經初步評估,對中鋼直接出口影響更動有限,但對下游客戶的影響則須持續觀察。
工總說明,包括「護國神山」台積電,以及涵蓋AI晶片、電子零組件的完整供應鏈體系,都是美國產業鏈的重要節點,如果232條款不利台灣,以國安考量實施限制,將影響產業的採購結構,重塑全球訂單分配,徒增斷鏈的風險,呼籲政府組成跨部會應變團隊,爭取台灣高技術產品獲得合理待遇。
關稅、匯率、232條款三面夾殺,產業界齊聲呼籲政府組成跨部會應變團隊,爭取合理稅率與貿易條件,避免台灣在美中對抗下,失去全球競爭力。現在,正是台灣產業必須挺住、政府必須出手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