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編按:鴻海(2317)和東元(1504)30日暫停交易、宣布換股結盟,將推出更快速、高效的AI資料中心「一站式解決方案」,預計搶攻AI浪潮與美國「再工業化」商機。鴻海將溢價取得東元10%股權,成為第2大股東。鴻海今(31)日開盤勁揚,最高178元,上漲6.5元,漲幅3.79%;東元跳空鎖漲停51元。鴻海、東元攜手要做的到底這是什麼?他們看好的潛力市場,為何和台灣人梁見後創立的美超微(SMCI)近期布局有微妙重疊?
鴻海(2317)及東元(1504)7月30日下午於證交所召開重訊記者會,重磅宣布將透過換股增資結盟,成為策略聯盟伙伴。雙方看好AI資料中心商機,預計結合電機與機櫃的優勢,推出「模組化」、「一站式」解決方案,加速資料中心與機電工程建置速度。
鴻海與東元換股細節
這次換股結果,鴻海將持有東元一成股份,而東元的鴻海持股不到1%,換股比1:0.305。鴻海集團發言人、副總巫俊毅形容,這次合作經過詳盡討論、雙方董事會決議,可說是「情投意合、水道渠成」。
過往,資料中心建置需依照客戶需求、地理位置等條件客製化,這次強強聯手,預計將推出「模組化」的解決方案,提供客戶端較簡單的整合式的建物與基礎設施的選項,猶如可快速部署「資料中心積木」。換言之,鴻海預計可將現有的Level 11機櫃層級,升級為包含電力、冷卻等基礎設施的「Level 12完整資料中心模組層級」。
巫俊毅指出,兩年以來,AI都是ICT產業成長的最大動能,鴻海目前是「AI伺服器機櫃的最大供應商」,「解決方案一定更快、成本更有競爭力。」
搶攻「美國製造」,布局和美超微重疊
在全球市場布局方面,雙方結盟的一站式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初期會鎖定台灣、亞洲、中東與美國等四大市場,巫俊逸也強調將擴大「美國製造」。
眼下,資料中心的全球市場不乏競爭者,如美超微(Supermicro)5月也宣布推出全新資料中心建設方案,巫俊毅強調,「跑得比別人快」相當重要,尤其,台廠最強的是垂直整合、策略結盟的能力,這也是鴻海與東元這次要異業結盟的主要原因。
東元電機處長簡世雄補充,東元擅長機房外的電機系統,是世界前三大雲端服務業者(CSP)建置伙伴,可與鴻海在機櫃內的主導優勢達成互補。目前東元提供資料中心的機電設計可達到700兆瓦,這次與鴻海結盟搶功資料中心設置工程,「與東元原先工程相比,工期可節省30%。」
另外,東元在美國德州的重要子公司Teco Westinghouse本身就是電力與機電領域的領導者,可直接對接美國市場的龐大需求。
過往鴻海與東元有不少合作案例,包括鴻海主導的MIH電動車聯盟,先前在工廠節能減碳領域也有合作。雙方發言人指出,未來雙方長官也會領導綜效策進小組,擴大業務合作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