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遲遲未掀牌,歐盟的稅率已底定!在面對國際社會對貿易戰升溫的疑慮之際,美國總統川普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27日宣布達成初步貿易協議,將美方對歐盟商品原本可能課徵的高達30%關稅統一下調至15%,並針對汽車、半導體、藥品等核心項目建立統一稅率制度,雖然此舉暫時化解雙方貿易緊張情勢,但協議內容仍存在諸多未定細節,專家提醒,歐盟內部的最終批准與實質落實將是未來觀察關鍵。
美國與歐盟在27日宣布達成初步貿易協議,雙方將把原先美國對歐盟商品可能實施的關稅,自30%下調至15%,並建立涵蓋汽車、半導體與能源設備的統一稅率制度。此舉被外界視為暫時避免一場全面性貿易戰的行為,但專家指出,協議仍有許多細節未定,歐盟內部是否最終批准仍有變數。
關稅從30%降至15%,涵蓋汽車與半導體
《美聯社》報導,這項協議,是在川普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於蘇格蘭高爾夫球場短暫會面後公布的。川普形容,這是「對所有人都有利的好交易」,甚至稱其為「史上最大的協議」。范德賴恩則表示,此協議將為大西洋兩岸企業帶來穩定性與可預測性,是建立互信的重要一步。
根據雙方初步協議,美國對歐盟商品的整體關稅將統一為15%,涵蓋汽車、藥品、半導體等主要出口品項。范德賴恩指出,雖然不是所有產品皆適用該稅率,但多數出口品項已納入統一標準,歐洲市場「基本上已開放」。然而,雙方也同意部分戰略性產品將實施零關稅,包括飛機與零組件、特定化學品、半導體設備、部分農產品與天然資源等,至於酒精類商品是否納入,尚未明朗。
作為交換,歐盟承諾未來三年將購買總值達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與軍事設備,並在美國加碼投資6000億美元。范德賴恩指出,能源採購將有助於歐盟國家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但大西洋理事會資深研究員巴特伯格(Erik Brattberg)分析指出,這項採購承諾在法律上並無約束力,許多項目本已在歐洲成員國的規劃之中,因此更具象徵意義,顯示歐美間維持戰略互信。
Good to be in Scotland to meet @POTUS for discussions on transatlantic trade today.
— Ursula von der Leyen (@vonderleyen) July 27, 2025
The EU-US trade relationship is the world’s biggest.
I look forward to our talks ↓ https://t.co/pMWoCCwycn
專家:談判仍未完結、歐盟內部恐生阻力
大西洋理事會歐洲中心資深主任佛萊克(Jörn Fleck)認為,儘管協議避免自毀性的貿易戰,但內容仍屬初步,特別是在汽車產業與非關稅障礙上的規範仍待釐清。他提醒:「協議細節將決定歐盟是否真正取得對等利益,或只是做出讓步。」
前美國副貿易代表穆拉尼(L. Daniel Mullaney)則指出,歐盟內部對川普所謂「重平衡關係」的說法,普遍不以為然。他警告,美方片面課徵關稅的作法,恐被視為違反國際規則,使歐盟成員國與議會出現反彈,甚至可能使協議在8月1日前破局。
從更宏觀的角度觀察,前美國財政部駐歐盟代表馬修斯(Barbara C. Matthews)指出,美日歐三方近期與美國達成類似協議,顯示七大工業國(G7)之間的經濟整合正逐步加深。她表示:「相較於關稅,外國直接投資與能源合作能更深層鞏固伙伴關係,創造更多美國本土就業。」她也補充,歐盟大幅增加液化天然氣採購,有助於穩定資料中心與AI系統所需的能源基礎設施。
儘管川普聲稱這是「史上最大協議」,但專家普遍認為,協議成效仍取決於後續談判與歐盟內部審核,正如專家佛萊克所言,歐洲內部難免質疑是否應採取更強硬立場以爭取更大利益,這次協議不僅牽涉經貿往來,更是一場考驗歐美戰略互信與歐洲團結力的政治試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