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用《女孩》實現和侯孝賢的承諾!舒淇:希望每個家庭都可以知道怎麼說愛

《女孩》舒淇專訪/首次擔任導演,一切起因都是因為侯孝賢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25-11-04

瀏覽數 1,100+

舒淇回到熟悉的「曼波橋」拍攝電影《女孩》,這是2001年侯孝賢導演《千禧曼波》的取景地。甲上
舒淇回到熟悉的「曼波橋」拍攝電影《女孩》,這是2001年侯孝賢導演《千禧曼波》的取景地。甲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電影《女孩》由舒淇編劇、執導,這是她首次擔任導演的作品。主演包含邱澤9m88、白小櫻、林品彤,描述大時代的壓抑下,女性角色的掙扎與獨立。從演員轉變為導演的舒淇,魅力不減,作品令人驚豔。

由影后舒淇首部自編自導的電影《女孩》,是她歷經多年、嘔心瀝血的作品,電影由舒淇與監製葉如芬共同攜手打造,幕後集結夢幻金獎團隊,並由邱澤、9m88、白小櫻、林品彤等實力派演員同台飆戲。

《女孩》系列專訪:舒淇邱澤9m88

《女孩》的故事背景,設定於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末,描繪台灣社會在工業化與現代化進程中,家庭與個人面對的矛盾與掙扎,舒淇表示,創作初衷是想刻畫大環境變遷下的親情、女性的掙扎與獨立。

「那是一個灰濛濛的時代,父母為了生活奔波,男性常忽略家庭。但隨著社會氛圍轉變,女性有了更多教育機會,也更自由奔放,不需要依附在父權或家庭底下,這是我最主要的創作初衷。」她希望透過角色刻畫,呈現女性在世代更迭下的奮鬥與覺醒。

舒淇在《女孩》中完美還原了年代感,許多家具都非常講究。甲上

舒淇在《女孩》中完美還原了年代感,許多家具都非常講究。甲上

《女孩》描述,1988年,基隆港煙塵蔽日,林小麗(白小櫻飾)在迷茫中長大,渴望逃離黑暗。直到遇見無懼眼光、自在生活的李莉莉(林品彤飾),她才第一次看見世界的色彩。

然而,這份嚮往卻觸動了母親阿娟(9m88飾)的過往創傷,當年,她也曾憧憬未來,卻被現實與男人(邱澤飾)困住。女孩與女人,在交錯的命運中互相映照,像一面鏡子照出彼此的傷痕,卻無能為力。

舒淇首次擔任導演,一切起因都是因為侯孝賢

早在拍攝《刺客聶隱娘》,侯導就一直關心舒淇的劇本進度如何。牽猴子

早在拍攝《刺客聶隱娘》,侯導就一直關心舒淇的劇本進度如何。牽猴子

舒淇分享,成為導演的契機,其實從未在她的人生規劃之中,「很久以前侯導就問過我要不要當導演,但那時我只想玩玩,從沒想過真的去做。」她坦言,對於導演這條路,自己一直沒有明確的規劃,「我這個人通常是手上有什麼就做什麼,看當下想做什麼而已。」

她笑說,平常不工作的時候反而最忙,「要跟朋友見面、到處跑,一天好多事情」,反倒是工作的時候才會專心做一件事,因此一直沒有時間靜下來寫劇本。

直到某天,丈夫馮德倫在家中翻出她多年前寫下的劇本初稿,這才讓她意識到,《女孩》的誕生其實早在1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醞釀。「從我和我老公認識、在一起到現在12年,當時這份初稿完成時,他就已經在我身邊了,代表這劇本真的放好久了。」

舒淇回憶起那段創作的過程,說那是「一鼓作氣」完成的。當時她正拍攝《刺客聶隱娘》,侯孝賢導演還特地問她劇本進度如何,「他那時候跟我講這句話,我其實沒馬上行動,但那時就心底在想,要拍什麼、要怎麼把故事說出來。」

舒淇:侯導是「叫」我當導演,不是「勸」我當導演

舒淇笑說,侯導是用更強迫式的語氣,邀請她當導演。甲上

舒淇笑說,侯導是用更強迫式的語氣,邀請她當導演。甲上

舒淇透露,其實在構思《女孩》時,她手上同時有3個電影故事正在進行,還曾邀請其他編劇一同創作。不過在不斷的討論與溝通過程中,她逐漸意識到那些故事似乎都沒能寫進自己的心坎裡,「聊著聊著,來回溝通,覺得好像不是我要的故事。」

於是最終,她決定親自動筆完成《女孩》的劇本,而另外兩個構想則暫時擱置,至於未來是否有機會拍成電影,她笑說,「那也要看《女孩》的反應再說啦。」

舒淇回憶,「侯導當年不是『勸』我去當導演,而是『叫』我去做。」她打趣說,如果只是被勸,自己可能到現在還不會成為導演。正因如此,《女孩》的劇本一開始,「我其實只敢寫給自己看,完全沒想過真的要拍出來,我甚至不敢拿給侯導看。」

回憶過往與侯孝賢合作的經驗,她笑說,以前那些拍戲的日子,幾乎沒有劇本可言。「他腦中早就有畫面和人物,我們頂多拿到一張紙,上面寫兩三行字而已。」侯孝賢總喜歡把演員放進真實的環境中,讓角色自然地活在那個空間裡,這樣的拍攝哲學,也多少影響了她執導《女孩》的方式。

不過,《女孩》的拍攝期相當緊湊,她知道自己不能完全用侯導那樣的節奏拍片,因此在現場,她特別希望演員能多待一點時間,熟悉場景、感受空氣中的氣味與氛圍。「至少讓他們真的住進那個家,感受到屋子的酒氣、霉味。」她也選擇以一些較長的鏡頭,去捕捉角色之間的微妙情感流動。

《女孩》劇本結局一度卡關,沒靈感時就一直擱置

舒淇在寫《女孩》劇本時,結局一度長時間擱置。甲上

舒淇在寫《女孩》劇本時,結局一度長時間擱置。甲上

舒淇分享,編寫《女孩》劇本時,最大的難關就是靈感的枯竭,尤其是結局那一段,她總是寫不出滿意的版本,只能暫時擱著,「那段時間我就放著不管,想說等靈感來再說。」

直到有一天人在紐約,她漫步在街頭,靈感忽然湧現,於是走進一家咖啡廳打開電腦,「一下子就把結局寫完了,不知道為什麼,就那麼順。」她笑說,對自己而言,創作常常是這樣,卡關的時候不勉強,放著放著靈感就會自己出現。

她也坦言,寫劇本這件事,一開始完全沒有人知道,「沒人催我,我也沒告訴任何人。」一方面是因為平常行程太滿,「不工作的時候就想玩,寫劇本根本不在計劃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沒有人逼她,她自然就不會急著完成。

訂遠見一年,尊榮典藏《張忠謀自傳》上下冊,啟發你的遠見人生!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我還欠侯導一個承諾。」那時,她才真正下定決心,並向監製葉如芬透露自己想拍《女孩》的想法。對方聽了雖然驚訝,但只淡淡地說,「那妳先把劇本寫出來。」舒淇笑說,「我想她應該沒想到我這麼快就真的寫完了。」

而當剪接師張叔平看完劇本後,則建議她將焦點稍微擴大,「他希望爸爸和媽媽的角色能更立體一點,不然原本整個故事都太集中在小麗身上,爸媽會變成陪襯。」

舒淇和9m88討論劇情《女孩》細節。甲上

舒淇和9m88討論劇情《女孩》細節。甲上

舒淇表示,電影並非完全取材自自身經歷,「我只是住在新店,也有個弟弟。」她說,雖然題材涉及家庭暴力,但她不想重複「重男輕女」的框架,因此在劇本中刻意將原本的弟弟角色改為妹妹。

不過她透露,片中白小櫻「躲進衣櫃」的橋段取材,自她童年時期真實經驗,那是她在躲避爭吵的避風港,舒淇回憶,「小孩子很天真,一心以為只要看不到就不會發生,但其實躲在衣櫃裡的五感會被放大,更加深恐懼感。」

舒淇笑說:當導演最困難的地方,就是不能罵人

舒淇首次當導演,坦言最難的就是不能罵人。甲上

舒淇首次當導演,坦言最難的就是不能罵人。甲上

舒淇也笑說,當導演最難的地方,就是「不能罵人」。她打趣地透露,整個劇組裡,只有製片葉如芬和攝影師余靜萍能被她「罵」,但那也只是撒嬌式的抱怨而已,「說是罵,其實就是抗議一下啦。」

儘管是第一次執導長片、當導演,舒淇也說自己並不是個完全的新導演,畢竟在影壇打滾多年,拍過無數作品,經驗相當豐富。

不過,從演員轉換成導演的身份,卻讓她深刻體會到截然不同的壓力,「當導演真的一天要處理800萬件事,一個問題可能要講10次、20次,還要一個部門、一個部門重複確認,因為每個人理解的方式都不一樣。」她笑說,有時真的會懷疑,「我不是已經講過了嗎?為什麼還是不懂?」

面對這樣的高壓狀態,她承認自己也會在片場感到煩躁,「如果有一件事不如預期,要把脾氣壓下來真的很難。」但她始終提醒自己要控制情緒、培養耐心,特別是絕不對演員發脾氣,「因為侯導也是這樣,他從不對演員生氣。」

她也透露,在片場最容易產生摩擦的對象,往往是製作團隊,「有時候大家對電影的想法太堅持了,就會拉扯。」但她也深知,這些討論的背後,其實是為了讓作品更好,「我常常會想,這是我的電影,不是你的電影,我想要多做主一點,但在拉鋸的過程中,我們也總能找到最合適的平衡點。」

舒淇「曼波橋」經典在《女孩》重現,選擇基隆是因為年代氛圍

《千禧曼波》是侯孝賢電影中的經典。侯孝賢映像

《千禧曼波》是侯孝賢電影中的經典。侯孝賢映像

舒淇透露,《女孩》在製作上最具挑戰的部分,是如何重現那個屬於30、40年前的時代氛圍,無論是場景、質感還是色調,都必須忠實呈現那段記憶中的台灣。「最大的困難,就是那個環境的年代感,像大家熟悉的曼波橋、地上的人行道、操場的泥土,現在都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為了讓畫面回到那個時代,美術團隊花了大量心思,從家具、電視、冰箱、洗衣機到機車,都經過精心挑選。特別是那台邱澤騎的老摩托車,「車主真的保養得非常好,很厲害。」

至於拍攝地點,舒淇選擇在基隆取景,並非刻意要拍「曼波橋」,而是因為基隆的建築與街道,仍保留著老時代的氛圍,與劇本設定最為貼近。

《女孩》中可以看出現代的陸橋,還是和當年有些不同。甲上

《女孩》中可以看出現代的陸橋,還是和當年有些不同。甲上

「所以不是為了拍基隆中山陸橋,而特別選在基隆,而是因為基隆的街道符合年代設定,才剛好可以去拍曼波橋。」

舒淇說,為了重現細節,劇組甚至投入相當多的特效預算,去修復畫面中的街景與環境,「那真的是花了很多心力,只希望觀眾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真實感。」

《女孩》最深刻的感動:希望每個家庭都可以知道怎麼說愛

《女孩》中那台男人騎的摩托車,車主保養的非常好。甲上

《女孩》中那台男人騎的摩托車,車主保養的非常好。甲上

她說,相信心理比較健康的觀眾,看完《女孩》後會被感動、願意重新與父母溝通;但對於內心仍帶著傷口的人,電影可能會帶來某種撕裂與疼痛,「不管是哪一種反應,我都能理解,因為那代表真的被觸動。」

舒淇表示,她一直希望這部電影能引起東亞家庭更多的反思。「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忍耐、要乖,但其實更需要學會如何說愛。」希望父母能以身作則,營造更健康的家庭氛圍,「不要打一巴掌又給一顆糖,這樣孩子的心會混亂。」

她期盼,「希望那些不懂得說愛的父母、不知道怎麼面對的孩子,都能在電影裡找到一種新的方式,好好表達愛。」

舒淇說,未來如果有機會,也有可能再次當導演。甲上

舒淇說,未來如果有機會,也有可能再次當導演。甲上

延伸閱讀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數位專題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2024、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奧本海默》(Oppenheimer)以13項入圍成了今年最大贏家,《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以11項入圍居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