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檔案成為108課綱焦點,學生如何有效製作?從教師觀點、城鄉落差到AI輔助,《遠見》深入探討學習歷程檔案對生涯探索的真實價值與挑戰,協助學生掌握自我定位與升學方向。
時序進入盛夏,酷熱的南台灣成功大學校園內,就讀統計系二年級的李同學,才剛結束系學會會議,就馬不停蹄前往下一場迎新活動會議,晚一點他還得和同學討論期末報告。
「大學生活很累,也很充實,」李同學認為,上了大學,很多事要靠自己安排,要主動找題目、資源、合作伙伴。他覺得能順利適應這樣的大學學習模式,和他在高中時對撰寫學習歷程檔案(以下簡稱學檔)的投入有關。
高中沒有補習的他,參加許多專題研究、競賽、社團等課外活動。在專題研究中,他喜歡從爬梳數據中說故事,進而做了台中捷運搭乘人次的統計分析,需要補充社會學、城市發展資料,遇到不懂的會立即請教老師。
他把這段學習過程如實放進學檔,之後成功申請上成大統計系,並認為這段過程確實對他生涯探索有幫助。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