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影集《忘了我記得》由劉若英執導、編劇,秦漢、謝盈萱、霍建華、周采詩、劉品言主演。故事細膩刻畫親情、友情與婚姻的生命交織,和面對遺憾與無常的勇氣。
Netflix原創華語影集《忘了我記得》由身兼導演、演員、歌手、作家身份,演而優則導的劉若英擔任編導,攜手重磅卡司金鐘金馬影后謝盈萱、睽違多年重返台劇的金馬影帝秦漢,以及繼《華燈初上》後再出演台灣影集的霍建華友情客串,更聯合劉品言、周采詩,打造全新都會療癒情感家庭劇。
《忘了我記得》將引領全球觀眾一起感受這個關於成長、遺忘與陪伴的溫暖故事,細膩刻畫親情、友情與婚姻的生命交織,和面對遺憾與無常的勇氣。
故事描述,女主角程樂樂(謝盈萱飾)是一位脫口秀演員兼職便利商店店員,過著日復一日工作的平凡生活,她也有她的人生願望,卻沒想到人生考驗接連而來。
她除了和丈夫張凱(霍建華飾)陷入婚姻困境,更面臨與父親(秦漢飾)的種種問題,身旁的兩位閨蜜,一個是事業成功的獨立女強人(劉品言飾),另一位則是生了孩子家庭幸福美滿的媽媽(周采詩飾),一切的一切都讓程樂樂覺得自己的人生混亂不已。
一次誤打誤撞之下,樂樂站上脫口秀舞台,開始了脫口秀演員生涯。這一連串的意外讓樂樂鼓起勇氣,在工作與生活中,打破重構了自己和至親、戀人與朋友的關係。
劉若英:希望《忘了我記得》可以起到一個陪伴的作用
在影集《忘了我記得》中,劉若英以一貫溫柔細膩的筆觸述說。劉若英表示,創作的起點來自身邊許多朋友與長輩的經歷,也包括她自己對此議題的深刻感受,她坦言,近年來身邊有越來越多人面對記憶衰退或相關疾病的挑戰,這讓她萌生了以輕鬆溫暖的方式,說一個關於遺忘的故事。
「我希望這部作品能起到陪伴的作用,同時也想表達一件事,能夠做的時候,就趕快寫下來,如果有一天忘記了,至少還有一個方式可以記得。」
劉若英表示,在人生中,人們常常愈想抓緊某些東西,那些東西卻反而愈容易溜走。「遺忘這件事,跟其他的情感不太一樣,面對家裡的狀況,有時候並不只是失智,也可能是生病。而在照顧的過程中,和深愛的人之間的關係,其實也在不斷地變化。」
透過《忘了我記得》,劉若英希望帶領觀眾溫柔地面對那些不可避免的失去與改變,也提醒每一個人,珍惜當下仍然擁有的記憶與關係。
製作人李耀華也說,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而且老化的速度很快,會發現自己開始跟年輕時有很大的距離,「像我的爸媽都還是很健康,但他們老了總是開始感到什麼都不對勁,開始反應沒那麼快、做事情也會重複,甚至開始變得膽小。」
她表示,剛好因為幾年前疫情時,都跟爸媽住在一起,那段時間開始感受到他們和年輕時最大的差距,所以當聽到劉若英要做這部作品時,她也非常支持。
影集和電影節奏大不相同,劉若英拍一星期以後才開始改變
劉若英坦言,《忘了我記得》的故事其實早就在心底醞釀了很久,也是直到當年疫情開始真正爆發時,完全奠定了她要全心把故事寫下來的契機。包含故事有個女主角在疫情時期面對家裡的問題,她很崩潰、充滿災難,但疫情這個點子就完全被製作人李耀華擋了下來。
李耀華笑說,「我堅持勸她不要寫疫情,雖然回想起來可能才沒幾年前,但對現在的觀眾來說其實已經很遙遠了,疫情這個角度不應該在這時候還出現。」劉若英一開始對這個建議充滿了掙扎,但到後來才終於慢慢接受。
而劉若英首次執導影集,面對與過去電影截然不同的節奏與敘事方式,她坦言這次是一段全新的學習與歷程。
劉若英說,影集劇本最大的不同,在於影集節奏緊湊,幾乎什麼話都要明說出來,「有點像『話癆』,什麼都要講清楚。」
她指出,觀眾在看影集的時候可能會起身去做別的事,讓導演無法完全依靠畫面傳遞情感,因此語言與節奏變得格外重要;相比之下,電影則可以用畫面說故事,「有時只是拍一座遠山,就可以讓觀眾靜靜地看上一分鐘。」
劉若英回憶,拍攝初期她仍保有電影節奏的習慣,結果被製作人及團隊提醒節奏太慢,「大家都說這樣不行,後來我們開了會,看了素材,才開始慢慢調整。」到了第二個禮拜,她開始改變拍攝策略,增加中景鏡頭、提高鏡頭數量,讓整體畫面更符合影集的節奏需求。
在後期剪輯階段,劉若英也逐漸找到影集的節奏感與品質平衡,她說,「剪輯時慢慢抓到一個影集應該有的樣子,也比較貼近觀眾的觀看習慣。」
用電影規格拍攝影集,劉若英:我像在拍6個多小時的電影
劉若英笑說,影集最難應對的就是時間壓力,「我那時剛拍完《忘了我記得》,一個半月後就去演電影,當時一看電影現場的通告表,還想說這節奏也太慢了吧。」
劉若英表示,《忘了我記得》幾乎是用電影規格在拍攝影集,並未因形式改變而降低品質要求。「雖然影集節奏緊湊,但我們的拍攝標準沒有降低,只是電影一大概拍3場戲,影集一天要拍5、6場,演員壓力非常大。」
與電影相比,影集幾乎沒有喘息空間,「電影的演員有比較多的等待時間,能夠休息準備,但影集的現場幾乎都是在等演員換裝,沒什麼時間停下來,要怎麼在那麼大的壓力下,還能讓演員呈現出角色狀態,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儘管理性上知道自己是在拍影集,但劉若英說,在現場的感覺其實很像在拍一部長達6個多小時的電影。「因為現場很多工作人員是電影人,所以不論是規格、鏡頭語言,甚至用了很多影集裡比較少見的長鏡頭,都讓我感覺我們是在用拍電影的方式拍影集。」
這份對品質的堅持也延續到了後期製作,劉若英分享,在日本調光時,她親眼看到工作人員被作品打動而流淚,讓她感到無比感動,「那一刻我真的覺得,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秦漢當男主角,劉若英坦言真的像是見偶像
而《忘了我記得》找來秦漢當男主角,對許多觀眾來說都非常驚喜,許久沒在台灣演戲的他,這次也圈粉無數。
睽違多年回歸台劇螢光幕的秦漢也坦言,自己其實一直都持續有在拍戲,是因為遇到了疫情才被迫停止,「那年我72歲,年輕時算過一次命,說我拍戲到72歲就結束了,我心想還真準,剛好發生了這麼個世界級的大事件,沒想到這次導演找我拍戲,豈不是破了算命先生的預言?」
李耀華說,那時候其實在初期,一直不知道爸爸的角色應該要找誰,「剛好我伯父是李行導演,有一陣子在放數位修復電影,剛好看到伯父電影的主角就是秦漢,我那時候就想說,找秦漢來演不是就好了?」
不過,由於影集的量很大、工作繁重,其實不知道對方會不會接受,後來透過管道輾轉找到對方,約他出來喝茶、聊天,「一開始我們都沒跟他講要拍戲。」
劉若英也笑說,雖然在1995年,她和秦漢有合作過《南京1937》這部電影,不過當時沒有對手戲、接觸的機會也不多,只有在飯店吃飯休息有機會碰面,因此這次重新再找秦漢時,有一種見偶像的感覺,非常的緊張。
直到後來,秦漢確定收到拍攝邀約,他一開始答應,後面又反悔,因為他很猶豫自己是否有辦法詮釋出故事中的挑戰,劉若英說,「後來我們又劇本說服他,而他才點頭答應,最後也證明這個選角是非常成功的。」
劉若英回憶初見謝盈萱,兩人都非常緊張
在影集中,謝盈萱擔綱女主角的演出令人矚目,而劉若英回憶起當初邀請謝盈萱的過程,坦言內心其實非常緊張。「謝盈萱是炙手可熱的演員,大家都知道她對劇本的挑選非常嚴格,我確實感到壓力很大,很怕她拒絕我。」
這場導演與演員之間的碰面,充滿了小心翼翼的情緒。劉若英笑說,「第一次見面時,其實雙方都很緊張,我怕她對我失望而拒絕,她怕自己演不好,我們那時候見面,彼此都戰戰兢兢。」
當時,謝盈萱正忙於拍攝另一部作品《影后》,還去了歐洲旅行。劉若英說,兩人最終約在她從歐洲回國後的一個早晨碰面,「她一下飛機,我就去她家等她,結果一聊就是6個小時,一直聊到下午我要去接兒子放學,但那時候其實還沒有確定她會接下這個角色。」
而從初次溝通到最終確認,整個過程前後歷經3到4個月,期間雙方多次討論劇本與角色,才促成這次的合作。
劉若英表示,選擇演員對她來說,不只是看外型或演技,更重要的是彼此的熟悉程度與對角色的理解,「我必須夠了解這個演員,才能拍她;同樣的,演員也要真的了解角色、喜歡這個角色,而不是因為不好意思拒絕才答應演出,這樣演出才會自然動人。」
她認為,一位演員若能真誠地進入角色,就會在創作過程中帶來自己的養分。「那是一個過程,一起慢慢理解角色的想法與情感,每一位演員都有自己獨特的能量,也讓角色變得更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