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陌生來電辨識APP「Whoscall」起家,信任科技服務商Gogolook將於5月16日從創新板改列為一般板上市,成為台灣第一家完成此轉板的純AI軟體公司。這間2012年自咖啡廳起家的新創公司,十多年來穩健成長,如今已是年營收破8億元、佈局海外的防詐科技企業。他們如何從B2C轉向B2B、從台灣走向世界?
在詐騙氾濫的台灣,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接過詐騙或騷擾電話。正是在這樣的環境,Gogolook打造出來電辨識App「Whoscall」,一舉解決民眾的痛點。這款App的中文名稱為「象卡來」,帶有濃濃的台灣味,讓人會心一笑;而Gogolook的中文名「走著瞧」,則展現團隊面對詐騙時,不容妥協的決心。
推動這場防詐革命的,是三位年輕有活力的創辦人:董事長鄭勝丰、執行長郭建甫和技術長宋政桓。他們在清大讀研究所時認識,三人喜歡組隊參加創業比賽,將腦中的創新思維化為實際行動,希望做出對社會有影響力的成果。
沒有雄厚資本,他們靠熱血和鬼點子走出創業路
郭建甫說,三人的專長不大一樣,剛好可以互補,形成一支小型的技術團隊。參加創業比賽的過程,也不乏有意見衝突的時候,但衝突後三人總能累積默契、繼續往前走,為未來的創業之路奠定基礎。直到現在,這樣的創業精神也融入Gogolook的公司文化:活潑、有朝氣,鼓勵員工暢所欲言、主動發想。
「我們是扁平的文化,沒有太多官僚,鼓勵大家直接挑戰彼此的想法。」鄭勝丰說,這樣的內部文化幫助團隊在面對快速變化的詐騙樣態時,能保有敏捷與彈性。
研究所畢業,他們踏入職場,卻遇到2008年金融海嘯,公司人事凍結,升遷機會渺茫。但危機亦是轉機,社會面臨洗牌的新局。對創業有興趣的三人在保有正職工作的同時註冊了企業社,用空閒時間在咖啡館討論,嘗試開發各種App,包括房屋交易平台、交友軟體等。當時正逢智慧型手機起飛、電話詐騙橫行的年代,三人靈機一動,開發一款辨識陌生來電的App,「Whoscall」的雛型就此誕生。
憑藉資料搜集與分析能力,Gogolook團隊建立號碼資料庫,讓使用者在接到陌生電話時能即時辨識來電身分。隨著用戶數量一路成長,團隊也從用戶回報、與各地警方合作優化資料庫,之後陸續加入網址、圖片、社群詐騙等辨識功能,讓Whoscall從一個來電辨識工具,逐步進化成一套完整的防詐服務。
進軍東南亞、跨足歐美,Gogolook與各國政府聯手打詐
Whoscall成功後,Gogolook沒有停下腳步,因為打詐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戰爭。鄭勝丰坦言,一開始他們也以為詐騙只是小事件,沒想到它是一場沒完沒了的「疫情」,隨著科技、網路蔓延到全世界,甚至變成國安危機。現在不只是一般消費者,企業、政府也有防詐的需求,因此Gogolook朝向B2B轉型,客戶涵蓋銀行、保險公司、警政單位,協助辨識人頭帳戶、偵測釣魚網站、監控社群詐騙廣告等服務。
立足台灣後,Gogolook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進軍日韓、香港、東南亞國家,2022年與泰國最大電信集團展開防詐合作,並與馬來西亞雪蘭莪州(Selangor)政府聯手抵禦詐騙。看好東南亞7億人口的市場,2024年Gogolook宣布將以台北、曼谷雙總部的方式營運,並由執行長與營運長親自駐點領軍。
同年,Gogolook也併購了荷蘭公司「ScanAdvisor」,補強網址資料庫,並跨足歐美市場。郭建甫說,未來公司將和國外企業、警政單位密切合作,Gogolook上市以後,透明治理與品牌信任將有助吸引更多國際高階經理人與企業客戶。
AI詐騙升級,「信任」成為關鍵資產
Gogolook之所以有今日的版圖,有賴於「向用戶學習」的堅持,他們洞悉用戶的需求,專注研究詐騙的每一種新型態,從消費者端到客戶端,從技術到法規,持續與政府、金融與國際組織合作,共同研擬對策。
隨著生成式AI技術突飛猛進,應用AI的深偽(Deep Fake)詐騙將成為下一場硬仗,偽造不雅照勒索青少年、偽冒名人等詐騙手法層出不窮。Gogolook也積極研究聲紋浮水印、影像辨識、可信帳號憑證等反制技術,加入全球防詐聯盟(GASA),與Google、各國政府建立詐騙資料共享平台。
展望未來,鄭勝丰認為,詐騙不會消失,只會不斷演化,AI科技雖然帶來挑戰,但同時也是防詐助力。接下來,Gogolook將持續以科技對抗詐騙,扮演「防詐科技的軍火商」,為數位時代打下堅實的信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