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續弱,美元指數失守99,亞洲主要貨幣兌美元走揚,加上月底出口商有拋匯需求,新台幣兌美元今(26)日也升破30元大關,一度來到29.857元,強升1.66角,收盤更在央行放手下,站穩「2字頭」,收29.935元,升值8.8分,也創2023年2月6日以來收盤新高價,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13.23億美元。
美國貿易爭端警報又響起,美國總統川普建議6月起對歐盟徵收50%關稅,並威脅蘋果公司若不把iPhone轉移到美國生產,將面臨至少25%關稅,也引發市場恐慌指,美股4大指數上週五(23日)全面走低,美元指數在失守100後,進一步跌破99,下探98.69。今新台幣(26)日升勢相當強勁,午盤匯價一度升值逾1.5角,來到29.857。下午盤開出後,依舊保持強升格局,終場升幅收斂,升值8.8分、29.935元作收,失守30元關卡,匯價創下2023年2月4日以來收盤新高。專家分析,因美元持續弱勢,加上月底出口商拋匯需求湧現,讓新台幣升勢擋不住。
先前新台幣匯市已在5月2日上演過「大驚奇」戲碼,盤中強升1.247元,為近14年半首見,最後新台幣匯率仍飆升9.53角,收在31.064元,連五升且創近一年半新高,央行更是罕見連續兩天發新聞稿說明。
央行資料顯示,新台幣匯率今天飆升9.53角,創1993年統計以來、單日升值金額最高紀錄也成「亞洲當日最強貨幣」;新台幣連五升,累計升值1.465元,幅度相當驚人。中央銀行發布新聞稿針對台幣匯率進行三點說明:
一、4月初以來,媒體報導美國政府與主要貿易對手國進行關稅協商時,可能要求貿易對手國貨幣升值,致國內匯市存在新台幣升值之預期心理;本行總裁於立法院答復相關議題時已適時說明,另於5月1日發布新聞稿澄清美國財政部並未要求新台幣升值。
二、除受前述預期心理影響外,本日台北股市由台積電上漲4.63%,帶領電子、金融等權值股齊揚,上漲552.61點,收盤報20,787.64點,外資大幅買超429.24億元,並匯入資金,致本日國內匯市美元供給大幅增加,促使新台幣升值,本行基於職責已適時進場調節。
三、長期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表現相對其他主要貨幣穩定,本行將持續致力維持新台幣之動態穩定,並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市場動態。
川普關稅談判「要求新台幣升值」?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陸續與各國進行談判。日前有媒體報導「美國要求新台幣升值」,對此,中央銀行1日澄清,美國財政部並未要求新台幣升值,報導與事實不符,且與美國財政部溝通管道順暢,未來將持續就相關議題交換意見。
央行說明如下:
一、 上(4)月9日迄今,美國與日韓等國進行貿易協商,部分媒體提及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並臆測美國與主要貿易對手國進行關稅協商時,可能要求貿易對手國貨幣升值。
二、 據悉,日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進行匯率議題協商,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 ,美日貿易協商不會提及具體匯率目標,惟希望日本尊重G7協議,不進行貨幣競爭性貶值,以取得不公平貿易優勢。嗣後日本官員亦強調,美方完全沒有談論匯率的目標水準,且雙方確認匯率應由市場決定,過度的匯率波動將損害經濟。
三、 自2021年以來,美國財政部匯率政策報告均指出,並未發現主要貿易對手國有從事競爭性貶值,以取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因此未指控任何對手國為匯率操縱國。
四、 美國財政部並未要求新台幣升值,國內媒體報導美國要求新台幣升值,顯與事實不符。本行與美國財政部溝通管道順暢,未來雙方仍將在良好的互動基礎上,持續就總體經濟及匯率政策等議題交換意見。
五、 長期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表現相對其他主要貨幣穩定,本行將持續致力維持新台幣之動態穩定,並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市場動態。
川普逼新台幣升至13.3?先看懂大麥克指數、廣場協議
日前社群媒體瘋傳「川普要讓新台幣升至13.3」的說法,也引發民眾熱議與市場揣測,甚至有人疑問:「難道台版《廣場協議》即將上演?」目前新台幣兌美元約32.5元,真有可能升值至13.3元?這項說法的真實性為何,我們得先從消息源頭開始釐清。
若要理解川普是否真可能推動新一版的《廣場協議》,藉著促升亞幣、貶低美元,以此促進美國出口,就必須回顧歷史原貌。1985年,美、日、德、英、法五大工業國(G5)在紐約廣場飯店簽署《廣場協議》,決議聯手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有秩序地貶值,以改善美國的龐大貿易逆差,並促進全球經濟平衡。
這場協議的結果,使日圓、德國馬克等主要貨幣迅速升值,也大幅衝擊日本出口導向產業,成為亞洲經濟的轉捩點。如今坊間流傳的「台版廣場協議」,其實更多來自對川普政策取向的臆測。
川普顧問團參考歷史,不代表照單全收
引發這波想像的,正是現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史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他在進入川普政府前,曾以經濟學者身分撰寫過一份長達41頁的〈重建全球貿易體系指南〉,文中指出,美國貿易長年逆差的主因,在於美元被長期高估,他認為應鼓勵順差國讓本國貨幣升值,類似1985年的《廣場協議》。
但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在接受《遠見》專訪時提醒,米蘭近期已未再明確提及債務重組或廣場協議式的匯率聯手干預。他甚至在被問到「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是否可能成形時,態度模糊、表示「不清楚」。顯示即使川普陣營曾參考歷史經驗,其實際執行策略未必與論文內容一致。
川普「對等關稅」將讓美元貶、新台幣升?
林啟超進一步指出,川普的經貿策略更可能著重於「對等關稅」與單邊施壓,而非仰賴多邊協議。他認為,這是一種透過關稅槓桿,迫使主要貿易對手升值匯率、調整出口結構與產業鏈布局,藉此重塑全球資金流向與供應鏈配置。
回顧歷史,美國曾藉由40年前的《廣場協議》改善對日貿易赤字;但今日情勢迥異,缺乏足以整合多邊共識的制度環境,美方操作空間已大幅限縮。在中國不願談判的前提下,美國可能選擇以技術封鎖、資本管控或加徵關稅等方式來強化自身籌碼。
無論手段為何,美元走弱、新台幣升值,的確可能成為未來的中期趨勢。只是,若對於政策背景與經濟邏輯理解不清,貿然引用「13.3」這樣的數字,恐怕只會誤導相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