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方濟各逝世後,教宗選舉如何舉行?誰可能是下一任教宗?

曾彥維
user

曾彥維

2025-04-22

瀏覽數 2,550+

圖/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Flickr by Long Thiên
圖/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Flickr by Long Thiên
00:00
00:00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享壽88歲,梵蒂岡將在西斯汀教堂召開秘密會議選舉教宗。回顧羅馬天主教會歷史,新教宗誕生所需的時間不一,有的僅需數小時,有的過程卻長達了好幾年。截至2025年2月,方濟各任命了近80%的樞機選舉人,他們將選舉下一任教宗,這增加了他的繼任者繼續其開明派政策的可能性。

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2025年4月21日、復活節過後,因雙側肺炎病逝於醫院,享壽88歲,消息震驚全球。作為全球近14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教宗的辭世不僅象徵著一個信仰時代的終結,也將啟動一連串神聖而神祕的選舉儀式,以推舉下一任教宗。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教宗的歷史傳承、選出制度、選舉流程,並探討潛在的接班人選。

教宗身分為何舉世關注? 

教宗不僅是羅馬主教與全球天主教會的最高領袖,同時也是梵蒂岡城國的元首。其稱號「Papa」源自希臘文「πάπας」,原意為「父親」,最初是對神職人員的親暱稱呼。在西方社會中,教宗常被尊稱為「聖父(Holy Father)」或「教皇」。身為天主教信仰與教義的最高詮釋者,教宗不僅掌握教會內部的重大決策權,其言論與行動更經常牽動全球政治、人權、外交與環境等議題。

天主教會相信,教宗是耶穌在世的代表,其核心職責是延續耶穌創立教會的使命,將福音傳播至世界各地。教宗的治理權被稱為「聖座」,象徵由教宗領導的教會中央組織。其影響力遠超宗教範疇。例如方濟各教宗在任期間,積極推動氣候變遷行動、倡議扶貧與社會包容,並對中美洲難民危機與俄烏戰爭等國際議題發表看法。因此,未來接任者的價值立場與領導風格,將深刻影響天主教會在全球的發展方向與形象轉型。

免費訂閱【國際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助您掌握關鍵洞察!

教宗選舉從何而來?歷史制度演變簡介 

教宗選舉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4世紀,但制度真正定型是在1059年《羅馬公教會政制改革》頒布後,首次明文規定由樞機主教團(College of Cardinals)獨享選舉教宗的權力。這項傳統延續至今,歷經逾千年發展與多次制度性改革。

自1970年代以來,歷任教宗如保祿六世、若望保祿二世與本篤十六世,陸續針對樞機年齡限制、選舉程序等細節進行調整。現行制度主要依據1996年由若望保祿二世頒布的《上主全教會的牧人》(Universi Dominici Gregis),至今仍是教宗選舉的核心法典。

理論上,任何受洗的男性羅馬天主教徒皆有資格被選為教宗,但自14世紀以來,教宗皆由樞機主教團內部選出。至今共產生266位教宗,其中絕大多數為歐洲籍。本名伯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的已故教宗方濟各1936年12月17日出生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是1300年來首位非歐洲籍教宗。

取自臉書@Vatican News

取自臉書@Vatican News

教宗由「樞機團」秘密會議選出 

教宗由樞機主教組成的「樞機團」召開「秘密會議(Conclave)」選出,採閉門投票方式進行。雖然教宗是終身職,但依照教會法規,中途辭職亦屬合法。根據現行制度,當選教宗需獲得至少三分之二樞機選舉人的支持。這項制度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歷經多次制度調整與改革。

「樞機」是天主教會中地位僅次於教宗的高階神職人員,為教宗治理教會的重要顧問與助手。由教宗親自任命的樞機,通常具有主教銜,並擔任重要教區的主教或聖座部門的首長,故有「教會親王」之稱。他們所穿的紅色禮袍,也讓樞機獲得「紅衣主教」的別稱。

當教宗職位出缺時,僅有樞機團擁有選舉新任教宗的權力。雖然理論上教宗不必由樞機中產生,但歷史上幾乎皆由樞機互選出任。在台灣教區,第一位獲封為樞機主教者是單國璽。他不僅是台灣教區首位樞機,更是全球第五位華人樞機。單國璽於1988年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為樞機主教,2006年1月5日經教宗本篤十六世批准,時年83歲的他退休卸任教區主教職務。單國璽於2012年辭世,享壽89歲;至今台灣教區尚無新任樞機主教。

每當教宗逝世或辭職,至新教宗產生前的期間被稱為「宗座出缺」。現今教宗選舉制度的雛型,始於1268年至1271年長達三年的宗座出缺危機後,教會為防止選舉受外界政治勢力干擾,於1274年里昂第二次大公會議制定新規:要求所有樞機在選舉期間被鎖於一處房間中,不得離開,直至選出新任教宗為止。這項規定奠定今日「秘密會議」的基本模式。

教宗過世後的選舉程序 

教宗一旦過世,將啟動「宗座出缺」(Sede Vacante)程序,進入無教宗時期,由「宗座攝政」(Camerlengo)掌管教廷日常事務。當前攝政為哪位樞機主教,將成為媒體聚焦。

1. 驗證死亡與封印戒指 

教宗過世後,由攝政樞機確認遺體與死亡證明,並封印教宗印章與漆戒,以防濫用教宗名義。  

2. 舉行喪禮  

根據慣例,教宗喪禮通常於過世後第9天舉行,歷時數日,世界領袖與信眾齊聚梵蒂岡悼念。

3. 召開選舉  

喪禮完成後15至20天內,所有不超過80歲的樞機主教需前往梵蒂岡,參與「秘密選舉會議」(Conclave),以3分之2多數選出新任教宗。

選舉會議揭密:神祕又神聖的Conclave 

教宗選舉會議「Conclave」一詞源自拉丁文 con clave,意為「上鎖」,象徵樞機主教團於選舉期間被完全隔離、封閉在梵蒂岡西斯汀教堂(Sistine Chapel)內,嚴禁與外界聯繫,以避免外來干預或洩密;自1492年起,教宗選舉固定在這舉行。

遠見39週年超值回饋 | 現在訂《遠見》最划算,再享限量贈品!

秘密會議開始前,樞機會先進行默想、宣誓、參加彌撒等儀式後,將非樞機選舉人趕出選舉場地;會議中,投票過程分為「審前」、「審中」和「審後」三個階段。若禮拜堂頂端的煙囪放黑煙,表示樞機團仍未選出新教宗;若飄出白色的煙,則代表已選出新的教宗。

為了讓白煙更明顯,1963年起的燃燒過程裡會加入化學物質。梵蒂岡於2013年選舉秘密會議舉行期間,透露製造黑煙時會使用過氯酸鉀、蒽和硫;而製造白煙的物質則有氯酸鉀、乳糖和松香。

選舉流程概要如下:

  • 1.每日最多可進行四輪投票(上午兩輪、下午兩輪)。若未有候選人取得三分之二以上支持,投票即持續進行
  • 2.若多輪投票仍未有結果,制度將進行調整,進入決選階段,由得票最高者與次高票者之間進行最後對決;
  • 3.當一位候選人獲得足夠票數後,選舉主持人會詢問:「你是否願意接受這項選舉?」(Acceptasne electionem?)若當選者答覆「我願意」,即瞬間成為新任教宗,並當場選定其教宗名號;
  • 4.最終,會由指定人員對全球發表「我們有教宗了」(Habemus Papam)的正式宣告,象徵選舉完成,並伴隨西斯汀教堂屋頂升起白煙,向世界昭告新教宗誕生。

2013年的選舉秘密會議舉行前,有工程人員使用電子器材,檢查是否有竊聽器和監視裝置。保安人員會安裝無線電干擾器材,梵蒂岡的Wi-Fi也會被全部封鎖,為的就是防止選舉人向外界傳達和接收資訊,

2013年3月13日,梵蒂岡宣佈阿根廷的樞機豪爾赫·馬里奧·伯格里奧當選教宗,名號為「方濟各(Pope Francis)」。他是自教宗額我略三世以後,1200年來首位非出身歐洲的教宗,也是天主教史中,首位來自美洲與南半球的教宗、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取自臉書@Vatican News

取自臉書@Vatican News

新教宗的可能人選

新任教宗的風格與理念,將深刻影響天主教會的發展方向,甚至牽動國際政治格局。 舉例而言,若選出一位來自全球南方(如非洲、亞洲或拉丁美洲)的教宗,可能加強教會對貧困、移民、社會正義等議題的關注;若選出更為保守的歐洲教宗,可能使教義回歸傳統,強調教義與紀律。 此外,美中關係、俄烏戰爭、難民危機等重大國際議題,也將考驗新教宗的外交智慧與道德立場,並進一步影響教廷與聯合國、歐盟、各國政府之間的互動

方濟各過世後,依程序將由樞機主教團未滿80歲的成員互選產生下任教宗。根據梵蒂岡官網,截至4月6日共有252名樞機主教,其中135名是80歲以下的樞機選舉人,由方濟各任命者達108位,多為其親信或理念相近者,這讓不少觀察家推論,「後方濟各政局」仍可能延續其路線。

外媒也點出繼位人選,70歲的帕羅林樞機最被看好。他自2013年起擔任梵蒂岡國務卿,在樞機主教團中的地位崇高。其立場傾向並不偏左或右,咸被認為是教廷內理智的溫和派人物。

義大利籍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Pietro Parolin)樞機主教 

現年70歲的帕洛林是最具經驗的梵蒂岡官員之一。他自2013年開始擔任教廷國務院長(Cardinal Secretary of State),在外交事務方面扮演要角,包括與中國及中東國家政府的敏感談判。

義大利籍樞機主教史柯拉(Angelo Scola) 

長年以來一直是教宗熱門人選的史柯拉現年82歲。在2013年教宗選舉中,他是最受歡迎人選之一,當年最後由方濟各當選教宗。史柯拉曾任米蘭總教區總主教,具有深厚神學根基。

菲律賓籍樞機主教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 

現年67歲的塔格萊,被視為延續方濟各進步議程的強力競爭者。他倡導包容及傳播福音,在領導萬民福音部(Congregation for the Evangelization of Peoples,原名傳信部)方面經驗豐富,是在方濟各核心圈中受到信任的人物。若塔格萊當選,將成為史上首位亞洲教宗。

迦納籍樞機主教涂克森(Peter Turkson)  

涂克森現年76歲,是教廷社會正義議題方面的知名人物,他曾任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Dicastery for Promoting Integral Human Development)部長,大力倡導氣候變遷、貧窮和經濟正義等議題。

匈牙利籍樞機主教艾多(Peter Erdo) 

72歲的艾爾德樞機也獲看好,這位匈牙利籍神父2003年由時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為紅衣主教。他屬於保守派,反對離婚或再婚的天主教徒接受聖餐。

方濟各的離世,讓全世界注目下一任繼承者是否能延續改革步伐、維持教會團結並迎接時代挑戰。新教宗的誕生,既是神聖的使命,也是一場關乎信仰、文化與國際影響力的接棒儀式。未來幾周,讓我們一同見證歷史時刻的到來。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