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機抵達韓國仁川機場已是晚間6點,下機後的第一印象是新穎。即使是空橋,也像走在現代美術館的走廊般,摩登、時尚。
再依著指示路線來到海關,迎面看到的有如五星級飯店服務櫃檯般的入出境檢查台。海關不是高高在上俯視著問話,反而是你俯視著他們,看清楚他們的一舉一動,大大減少了不安的感覺。
除非特殊狀況,海關人員也不主動提出問題,看了一眼,未詢問任何一句話,即在護照上蓋章,順利通關。看看手錶只花十分鐘,感覺自己被尊重。
自2001年營運至今,短短六年間,幾年前國民所得還低於台灣的韓國,現在不僅所得超越台灣,機場也大大贏過了桃園機場。
至今,仁川機場已經接待了一億名旅客,國際客運量名列全球第十,國際貨運量更高踞全球第二位。今年9月,每天約有600班航機起降,載運近九萬名旅客進出仁川機場,每年還以8.3%的速度不斷增長中。
去年桃園機場的國際貨運量169萬噸,是仁川機場230萬噸的2∕3。客運量,去年桃園機場約有2285萬的人次,也落後在仁川機場之後。
最佳機場:啟用六年半,國際大獎拿不完
仁川機場的品質更廣受好評。連續兩年獲得國際機場協會(ACI)頒發的全球最佳機場獎,還獲得《時代》雜誌評選的2006年優秀亞洲機場獎。還有《全球旅行家》雜誌全球讀者票選評出的2004年和2006年度世界最佳機場獎,以及世界航空運輸研究學會評選的2006年亞太最佳機場和OAG評選出的2007年度世界最佳機場獎。
今年初曾專門到仁川機場考察相關建設的台灣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感慨地說,「十年前去韓國,明顯感受他們落後台灣十年;但今天,仁川機場及韓國各項建設,反而超越台灣十年,未來爆發力會更強。」
為何2001年3月29日才正式啟用的仁川機場,就能獲得「全球最佳機場第一名」的殊榮,贏過老大哥香港、吉隆坡及新加坡等評為二、三、四名的機場,還把桃園遠遠拋在腦後,它是如何辦到的?
飯店式管理:三大目標達到顧客滿意度第一
《遠見》採訪團深入韓國仁川機場,解析它成功的祕訣與竄起原因。
從過去公家經營轉為企業化經營,是仁川機場成功的第一步。
「我們唯一的目標就是滿足旅客的需求,讓旅客感受到最大的舒適與安全感,」仁川國際空港公社經營企劃室室長邊熙榮說。
有別於過去將機場視為一國出入境管制重要關卡的經營思惟,仁川機場不再由政府公家機關經營,而委由四成政府資金與六成民間資金合資設立的仁川國際空港公社(IIAC)經營管理。
兩年前,國際空港公社更從民間航運業者挖角韓國知名的管理長才李在熙擔任社長。
李在熙曾在韓國君悅飯店擔任過管理及財務經理,隨後進入國際運輸大廠TNT服務,擔任TNT東北亞區總裁。隨後再為聯合利華集團所重用,出任韓國聯合利華公司總裁。具有飯店管理、物流運輸及消費產品銷售等管理經驗,矢志將企業管理帶進仁川機場的營運中。
今年仁川機場營收將達到10億美元(約326億台幣),較桃園機場去年營收130億元台幣,多了一倍半。獲利可望有1億5000萬美元。
在服務為導向的管理方針上,仁川機場實施顧客投訴制度。「如果被指名服務態度不佳,員工三次警告後仍不改善者,就馬上開除,」邊熙榮說,機場就是人來人往的運輸要道,講究的是親切服務,特別是外國旅客來韓國的第一印象就是機場,「絕不能丟臉」。
為達到顧客滿意度第一,仁川機場提出三項目標。一是減少不必要的出入境步驟,節省旅客時間及不便。其次是微笑服務、關心旅客,成為全球最親切的機場。第三,把旅客的安全當成是自己家人的安全一樣重要。
在減少不必要的出入境步驟上,仁川訂出95%的出境旅客,只要花45分鐘就能完成登機前所有程序,包括check-in劃位、托運行李15分鐘,安全檢查10分鐘及出境審查15分鐘;入境更把時間縮短在40分鐘內,完成各項審查、領取行李及出關作業。
這些目標背後如何執行?「溝通、再溝通,」仁川國際空港公社經營企劃室部長南重淳說。因為機場共有近三萬名工作人員,有政府官員也有民間企業,更有外包工作人員,要縮短旅客的時間,就必須每個環節都留意。地勤人員、入出境官員、航空服務人員等,都是關鍵,「更要在飛航安全及服務間取得平衡,這點最難做到,」他說。
成功定位:花3億美元買領空,成東北亞樞紐
仁川成功的第二個因素,是成功的定位自己的地理策略地位。
仁川機場算是世界機場競賽中的後起之秀。當初主要的國際機場金浦機場其實尚未滿載,但因金浦機場位在首爾市內,擴建不易、土地取得成本也過高。經韓國政府主導規劃,從1990年才開始規劃,選址在韓國仁川市外海的永宗島及龍遊島間淺海灘上,填海造陸出近60平方公里大的土地供機場建設用。總投資金額11億美元,更定位為東北亞交通運輸樞紐。
「仁川機場位處在歐、美兩大洲進入東北亞的窗口,凡從美洲或歐洲飛抵至東北亞國家,最佳的停靠機場就是仁川機場,」企劃部長南重淳解釋仁川機場的位置其實十分重要。
開南管理學院空運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彌就指出,韓國當初為了能打通飛越蘇俄領空這條任督二脈,破天荒花了3億美元向蘇俄購買「過路費」,取得航權,把韓國到歐洲間的航道打通了,飛行時間也從過去20小時減為現在的八到十小時。「這種雄心壯志,只有韓國人有本事做到,」李彌說。
打通航權後,仁川機場馬上成為東北亞航空轉運中心,就如香港之於東南亞的地位般穩固。不僅吸走日本過去在東北亞扮演的樞紐角色,更擴大成為歐美來東北亞的新轉運站。
從仁川機場的位置輻射出去1000公里距離內,就有超過10億的人口居住在不到三個小時的航程內,包括61個100萬以上人口的亞洲各大都市,如北京、上海、東京及海參崴。
更吸引人的是,仁川機場站在快速成長中的經濟體系圈之中,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等,預估2020年,此地區的經濟實力將占全球經濟的三成,發展潛力十分可觀。
8月仁川機場載客人數已突破3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了近9%,逼近新加坡及日本成田機場的單月載客量,顯示做為歐美人士進入東北亞地區的轉運中心定位,正逐漸發揮效益。
中國崛起:仁川搭順風車,發展海空聯運模式
除了企業化經營、與成功的地位自己為東北亞轉運中心外,仁川機場有機會崛起,也得拜鄰近國家之賜。
「仁川機場的成功,其實一半是拜中國大陸崛起之賜,」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一語點出關鍵,如果中國大陸經濟沒有起飛,那仁川機場還只是座地域性的機場。幸運的是中國大陸經濟起來了,仁川機場搭此順風車,一躍而上成為世界級的機場。
看準中國市場的成長潛力,在仁川機場裡,處處可見中文解說及中文標示,不論是機場內外大廳、交通運輸等,或是在官方網站上都有中文簡體字,方便中國大陸人民辨識。
大韓航空更在今年擴展與中國大陸各城市的航班,宣布每週有150架次的班機來往中國19個城市。光是上海、北京、香港的班機,每天就有三班次往來飛行,目的就是吸引中國大陸觀光客,或轉機到歐美的旅客。
除了「搶」人,還可以「搶」貨。隨著大陸經濟快速起飛,進出口量大增,也大大提升了仁川機場的貨物運送機會,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國際貨物運輸機場,僅次於香港。
為迎接更大中國大陸貨物量,仁川機場近來更發展一套海空聯運模式(RFS)。由中國大陸的上海、北京、天津、大連及青島等地的貨物,藉由海運先送到仁川市海港,再直接由貨車轉運到仁川機場,快速通關後就可上貨機空運到歐美各主要城市,時間只要兩到三天。
台灣國際物流協會理事長楊庶平說,看著仁川日漸增長的貨運量很感慨,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陸機場供不應求,再加上兩岸沒有直航,才讓仁川有機可趁,「賺到這種簡單錢」。
他指出,透過海運先把貨從中國大陸運出,再由空運轉到世界各地,已成為近來亞洲地區貨運的新模式,香港在賺廣州、深圳的貨物錢,仁川就是賺上海、北京、青島的貨物錢。那台灣呢?卡於政治因素,什麼也賺不到。
根據統計,仁川機場每月貨運量約達21萬公噸,其中轉運輸出的部分就占了一半以上,這大半就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貨物,要輸往歐美地區。
物流中心:設自由貿易區,優惠租稅吸引進駐
物流經濟已被視為帶動韓國登上世界舞台的一項重要產業。為達到此目的,仁川機場更設立全韓國第一座自由貿易區(FTZ,free trade zone),包括貨機航站110萬平方公尺及物流中心近100萬平方公尺的使用面積。
在貨機航站部分,目前已有25家貨運業者進駐,包括飛達、DHL、UPS、TNT、大韓航空及韓亞航空等世界各主要貨運業者。為吸引業者,仁川機場提出不少誘因,例如提供15年到20年不等的時間土地無償使用。
另在物流業者方面也有13家進駐,如Shenker、KWE及AMB等。
除了吸引物流業者,仁川機場也積極吸收一般廠商進駐,成為集物流、組裝、研發、倉儲、營運、運籌等多功能的廠辦中心。
仁川國際空港公社物流營運部長安晸浚透露,第一期50萬平方公尺的土地已全數出租一空,未來仍有90萬平方公尺的土地將開發,並採用優惠的七免三減半(七年免費、三年半價)的租稅,吸引全球各地的業者進駐機場特別,享受「境內關外」的快速、便捷的通關服務。
韓國最大的電子業者三星集團,產品就占韓國出口值的兩成,已在仁川機場租了專屬物流中心。LG集團的產品也占了韓國出口值的一成,也以專屬的貨運中心在仁川機場轉運外銷產品。
發展航空城:開發新市鎮,打造流行時尚中心
提升了服務,有了逐漸增長的人流與物流後,仁川機場甚至追求超越一般機場的經營目標。
「機場不僅是載運旅客及貨物的地方,它更是人文、休閒的場所,」南重淳強調,仁川機場的發展重點不只追求載客量世界第一、貨運量世界第一,它更要發展成為結合人文、休閒、娛樂、環保、醫療、觀光的「夢幻世界」(Dream World)。
在距離機場不到十分鐘車程的地區內,仁川機場規劃了機場新市鎮,為一住商綜合開發區,包括購物商場、餐飲、學校、住宅等功能一應俱全,以方便在機場工作的員工就近居住。藉著捷運聯接仁川機場及仁川、首爾兩市,十分方便,已吸引了近三萬居民入住。
但是住在機場旁邊吵不吵呢?《遠見》記者與機場人員利用中午時間在該區用餐,窗戶外傳來的是人車吵雜聲,倒沒聽見飛機起降時發出的轟隆噪音。機場人員表示,不在航道內及正後面,是不會感受到起降時的噪音。因此,離機場一、兩公里外的新市鎮,是不會因飛機起降而睡不著覺的。
除了新市鎮開發,仁川機場旁也設有72洞的高爾夫球場。由於地理位置奇特,前有海景,上又有飛機起降,此高爾夫球場成為全韓最熱門的球場之一,「沒有三個月前預約,是無法進場打到球的,」也愛打小白球的安晸浚說。
夢幻世界:集科技、金融及遊憩的機場迪士尼
此外,仁川機場還想把整個永宗島建築成為一個夢幻世界,將有媲美迪士尼的大型遊樂園,更有流行時尚園地(fashion island),機場已與法國流行協會簽署合作協議,將在機場內打造全新的流行時尚中心。
預計2020年的仁川機場,即將看到八星級的度假旅館、延著數公里海岸線開發的水上遊憩中心及世界級的大型醫療研究中心,都會在這個永宗島上一一實踐,屆時前往永宗島一遊,肯定會讓你有如置身夢幻仙境般的感覺。
同時,善用鄰近機場優勢,仁川市在機場東南邊對岸的松島區,也正在興建韓國最大的世界尖端商務城市。
占地53平方公里大的自由經濟特區,將投資300億美元進行造鎮計畫。除了向西填海取得土地外,現有土地已規劃生技園區、高科技園區、金融中心、會場展示中心、高級飯店、高爾夫球名將Jack Nicklaus規劃的高爾夫球場、大學特區等,還會有兩棟151層的摩天大樓。
目前已取得美英等國業者進駐共同投資開發,如波特曼地產(Portman Holdings)與三星及現代合資興建雙子星摩天大樓,經費預估170億美元。另Gale及POSCO合資127億美元開發金融中心。英商AMEC則是出資24億美元興建連接松島及仁川機場的跨海大橋。
總計,仁川自由經濟特區已吸引3000億美元資金投資,未來結合仁川機場及青夢遊憩區,將成為東北亞地區最尖端的科技、運輸、物流、金融及遊憩中心。
以機場為核心,韓國人所展現的目標與企圖心,再次令世人驚豔。
2010挑戰:轉劣勢為優勢,目標全球前五大
自兩年前李在熙出任仁川國際空港公社社長後,他喊出中程目標「Vision 2010」,希望成為全球前五大機場。目前仁川在客運量上還未擠進前十大,在飛機起架次上也未在全球十名之列。
仁川機場目前正如火如荼進行二期航站擴建,除現有兩條跑道外,在機場西側將再增建一條長4000公尺、寬60公尺的跑道,足以起降空中巴士A380超大客機。同時,增設一座15.8萬平方公尺的候機大廳,完工後將從現在每年載客量3000萬人次容納量,一舉增加到每年4400萬人次。
「這都是為迎接北京2008奧運會而準備,」邊熙榮說,正是看好北京奧運,才再投資48億美元擴建二期航站。
不過,仁川機場要達到目標,也不是沒有挑戰。
「仁川靠著中國崛起而躍升,但也可能因著上海及北京的崛起而被磁吸,」台灣國際物流協會理事長楊庶平觀察。
沒錯,北京首都機場、青島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均在擴建中。整個大陸機場不足的問題,在大陸各地狂飇機場建設後,恐怕將不存在。仁川機場過去趁著中國大陸機場設施還來不及時而坐大,未來一旦擴建完工,難保仁川機場榮景能再持續下去。
這點仁川機場也有警覺。負責物流營運的部長安晸浚說,「仁川最怕上海浦東機場崛起,一旦上海起來了,仁川勢必受影響。」他也認為,仁川的敵人不是日本,也不是北京,肯定是上海。
韓國台商聯誼會會長劉國興表示,仁川機場及松島仁川自由經濟特區要做起來仍是有隱憂的:一是工資太貴,平均雇用一名員工每月要付出6到10萬元台幣。二是中國大陸市場愈來愈開放,歐美企業可直接進入青島、北京,屆時仁川做為緩衝地帶的作用就沒了。最後是南、北韓政治仍不穩定,外國企業來韓國投資仍會怕怕的。
趙藤雄說的更貼切,「如果有一天兩岸直航,那仁川機場的優勢就沒有了。」這應也是仁川機場該考慮的隱憂吧!
然而,不管如何,韓國人已經加入了這場全球飇機場的競賽中,靠著機場提升自己的國家競爭力。看看韓國,想想台灣,人民到底記得桃園機場做了什麼?難道只有把中正機場改名為桃園機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