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台北市私立奎山學校
古詩文傳統 延燒37年
近幾年,私立學校強調國語文教學,並將四書五經納入課程,已蔚為風潮。
當政府在2000年喊出「九年一貫」教育時,奎山早已實施從幼稚園到國三的「十一年一貫」教育;當私校陸續推廣古文教學時,奎山已在37年前已自編古詩文教材,立下「逕讀經典,不待翻譯」「出口成章、下筆即文」的教學目標。
這所「特立獨行」的學校,多年來維持一個年級約20名學生的小班制,不僅辦學思惟異於一般學校,連教學也引領潮流。
「3至13歲是黃金學習時期,語文絕對無法速成,奎山從幼稚園開始,就培養小朋友閱讀古詩文的習慣,」奎山的家長、同時也是校友的王立天說。
從小耳濡目染,難怪奎山學生的語文素質高於一般學校。觀賞一篇篇印製在課本封底、圖文並茂的詩詞作品,很難想像是出自10歲小朋友之手。例如:
「湛湛藍空青青草,風箏五彩放情飄;逍遙自適天涯盡,且讓紙鳶比翼高。」這是小三生黃群智的作品《放風箏》。
「上上下下好兄弟,和和氣氣在一起;叮叮噹噹彈出來,居然譜成妙歌曲。」這首《音符》也是小三生傅雅懌的創作。
每一個作品旁邊,學生都會畫上一幅圖畫。奎山訓練學生透過文字、圖畫表達意境與情思。「六年級的學生,不用老師翻譯文章,大概都能看懂八成的文言文了,」老師吳彩郁與有榮焉地分享。
這所擁有493位學生、50位專任老師的學校,到底如何締造精緻語文教學的成果呢?
自編教材,化古詩為生活
奎山自編一系列古文教材,例如《兒童少年欣賞詩選》就有14冊。「奎山不會讓學生亂背古詩文,會依照不同年級編製不同教材,不會出現坊間幼稚園要求小朋友背《琵琶行》的課程,」吳彩郁說。
而這一套強調內涵、毫無裝飾、黑白印刷的教材,一用就是30幾年。奎山每星期特別安排古文、古詩各兩節課程,比一般學校多出四堂語文課程。即便國三生要面對升學壓力,還是每週保留一堂。
每天早上8點到8點20分,在老師的引導下,每位學生自由地選讀課外讀物。每間教室後面至少陳列400、500本書籍,這還不包括圖書館藏書,班級書籍會隨時汰舊換新。學生每週必須撰寫一篇心得報告,校方並鼓勵親子共讀,家長也要寫讀後感言。
另外,每星期高年級學生兩人一組,輪流到低年級班上說故事,以訓練表達能力。
而一般學生避之唯恐不及的古詩文背誦,反倒是奎山學生的最愛。每到朝會或放學時間,小朋友在整隊行進時,都會自動自發背誦古詩文,如果可以用唱的,也會大聲地唱出來。當「怒髮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滿江紅》的歌曲貫穿操場時,一位曾參加過朝會的王姓家長說,「我感動地快哭出來。」
提筆寫家書,厚實人文素養
而行之多年的「奎山廣播電台」,提供學生聽說讀寫的發表平台。利用午休時間,小朋友每星期都會設定主題,邀請各年級學生分享心得或文章,還有「午睡床邊說故事」單元,陪伴師生度過難得的休憩時間。
另外,最為家長樂道的是每學期一封家書活動。在e化時代,親筆書信幾成絕跡,取而代之的是一按即可郵寄到世界各地的E-mail,「奎山認為書信的撰寫是語文訓練的基礎工程,不能事事只靠電腦打字,忘了如何書寫文字,」老師陳乃誠說。
每到學期末,班導師會要求學生撰寫一封家書給家長,內容可以是學習心得或各種在校生活感言,小朋友要自行黏上郵票,再走到郵局,親自將家書投到郵筒裡。
「雖然每天都可以看到孩子,跟孩子溝通,但能收到從郵差送達的家書,重新拾回那種近乎模糊的溫馨感覺。透過文字分享孩子的心情,是一種難得的經驗,」一位陳姓家長說。
40多年來,奎山已培育不少傑出人才,但「不作秀、不鼓勵明星學生」的原則依然不變,至今校方還會要求家長櫥櫃不要擺酒,改陳列小朋友作品。
「厚實人文素養,培養至情至性的學生,一直是奎山念茲在茲的,」奎山副校長兼教務主任蔣萍總結地說。
貳.台北市私立薇閣中小學
讓4到18歲的孩子都讀經
私校推行古詩文,名氣最響亮的莫過於北市私立薇閣中小學。
薇閣中小學董事長李傳洪是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學生,為復興中華文化,將四書五經納入課程,期望透過語文薰陶,教養出彬彬有禮、五育並進的學生。
五年前,薇閣從幼兒園的4歲小班到高中部,都設有讀經課程,讓孩子背誦由南懷瑾逐字逐句編成的四書五經精華版。
為深耕中國文化,薇閣也鼓勵學生、家長一起參與活動,例如朗誦比賽、才藝表演、校外藝文觀摩等。
參.台北市私立靜心學園
精緻閱讀,更要求生活應用
向以升學率取勝的北市私立靜心學園,早在十幾年前,就已扎根國語文基礎,甚至比薇閣更早將經書納入幼稚園教材。
「每星期親子共讀一本繪本,鼓勵小朋友多讀書,並說給爸爸媽媽聽,家長也要寫心得,」靜心幼稚園組長黃忻民說。
靜心小學更從2005年開始推行「全語文」教材,將閱讀結合到課程中,強調「落實語文」的重要性,讓學生先瞭解一件事、一個故事,再由老師分析語句及單字。
靜心小學部教務主任黃玲玲表示,認識字、詞是基本功,必須運用在生活上,才有價值。
不僅幼稚園、小學著重語文教學,靜心國中十幾年前就推廣精緻閱讀。正常課程外,還多加一堂語文導讀,一學期選兩本指定書籍,除課堂上師生腦力激盪外,還要寫心得報告。
肆.台北市天主教光仁國小
鼓勵投稿,啟發寫作動力
向以音樂班聞名的北市私立光仁國小,從未荒廢國語文課程,首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光仁小學除基本課程外,還自編兩本補充教材,分別是作文指導;成語、諺語、佳句,每逢單週進行抽背。各年級也會推行「班書共讀」,一學期至少讀五本書,老師會進行導讀。節慶時舉辦徵文比賽,鼓勵學生踴躍投稿。
即便是課業繁重的國中、高中部,光仁仍不忘閱讀、寫作的重要性。
光仁中學部教務主任洪雪卿指出,要求學生一定要用手寫作業,不能只交電腦打字作業。文字必須反覆練習,才能增強思考能力。即便考試壓力大,光仁仍比一般中學多一堂閱讀課程,並定期舉辦背誦、徵文比賽。
伍.台北縣私立康橋雙語中小學
藏書7萬冊,師生齊悅讀
學費數一數二的台北康橋雙語中小學,由於幼稚園是全美幼稚園,所以沒有中文課程,但小學、國中部也不敢忽視國語文的重要性。
小學採包班制,強調閱讀。每學期校方會要求學生讀課外讀物,由老師導讀。班級共讀書籍就多達200多套,每套40本。
康橋堪稱是私校中藏書最豐富的學校之一。有一座7萬本藏書的大型圖書館,聘用三位專業人士管理,學生每次可借閱各兩本中、英文書籍。
三年前,小學部還推出「閱讀悅讀」活動,引起迴響。
例如六年級推行「詩歌朗誦」,五年級是「戲說故事」,四年級表演「對口相聲」,三年級「數來寶」,二年級比賽「故事接龍」,一年級是「親子說故事」;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已變成年度大型盛會。「學生從寫劇本、創作詩歌中,實際運用上平常所學的語文,」吳祖瑞說。
康橋國中部並未將古詩文納入教材,但鑑於作文的重要性,除鼓勵學生閱讀共同課外讀物,還特別在課後加開三堂課,以加強寫作能力。「校方會提出獎勵措施,激勵學生閱讀、自由投稿」國中部副校長兼教務主任李慶耀補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