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感受新東方花藝大師 - 凌宗湧的生活美學

輝達股價被錯殺?黃仁勳GTC大預言,還藏著「這些」祕密武器

AI教主看好的不只萌寵Blue機器人

魏鑫陽
user

魏鑫陽

2025-03-28

瀏覽數 10,850+

輝達2025 GTC大會。取自Nvidia Newsroom
輝達2025 GTC大會。取自Nvidia Newsroom
00:00
00:00

近日輝達股價直直落,主因是市場擔心輝達(NVIDIA)受到美國最新出口管制、中國環保法規,而影響在中國的市占率與營收。回顧輝達2025 GTC大會上,「AI教主」黃仁勳以「令人驚奇的一年」這句話,究竟他所宣告的生成式AI、機器人產業,有沒有辦法挽救輝達股價?《遠見》帶你回顧黃仁勳說了哪些產業重點,還有哪些祕密武器?

輝達(NVIDIA)近日股價遇逆風,但發布的最新財報其實表現亮眼。

輝達去年第四季營收達393.3億美元,年增78%;調整後每股盈餘(EPS)為5.16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4.64美元。全年營收則大增114%、至1,305億美元。輝達預測今年第一季營收約為430億美元,也高於市場預測的417.8億美元。毛利率則為75.5%,皆符合市場預期。

市場觀察,引發輝達等半導體科技股股價下滑的主要是川普關稅與進出口政策、中國環保新規等因素。但究竟輝達股價是否被錯殺?輝達還有哪些壓箱寶來撐盤?可以先回顧近日黃仁勳的GTC大預言。

黃仁勳預言機器人將成全球產業

「這真是令人驚奇的一年!」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如是說。

輝達在2025年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大會上,再次展示其在生成式AI、實體AI、AI工廠等領域的最新突破,發表一系列技術與產品,包括最新AI晶片、推理架構、AI工廠基礎設施,以及與多家科技巨頭的合作計畫。

「這真是令人驚奇的一年!」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如是說。取自FB@NVIDIA GTC

「這真是令人驚奇的一年!」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如是說。取自FB@NVIDIA GTC

主題演講上,黃仁勳強調,機器人將是全球最具潛力的產業之一,隨著勞動力短缺問題加劇,機器人將填補5000萬名工人的缺口。未來的機器人也不再只執行單一任務,而是具備「學習」與「推理」能力的智慧AI系統。

不過,若要讓機器人真正進入日常工作環境,現今的AI還要解決三個關鍵問題:

其一,是數據來源:如何生成高品質數據,讓AI學習?

其二,是模型架構:如何設計適合機器人推理與決策的AI模型?

其三,是規模化:如何擴展數據與運算能力,使AI持續變聰明?

Blue機器人首度亮相,驚豔全場

為此,黃仁勳首先介紹專為AI機器人設計的數位孿生作業系統Omniverse。配合Cosmos系統,開發者不僅能創造無限多變的虛擬環境,還能模擬各種場景,讓AI學習如何適應不同的現實世界情境,自動化生成大規模高品質數據,解決AI訓練資料不足的問題。

輝達與DeepMind、Disney Research聯手,開發專為AI機器人設計的GPU加速模擬引擎Newton,機器人可學習更精細的動作;「即時觸覺回饋」與「精細運動控制」,則模擬機器人如何與現實世界互動。更重要的是,Newton能與Omniverse、Cosmos 整合,讓AI訓練能在「超線性時間」內進行,提高學習速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首度登台亮相就驚豔全場的「Blue」機器人。Blue內建兩台輝達電腦,能即時學習與適應環境。透過Newton,也能快速感知、分析,並執行動作,展現AI在未來機器人應用的潛力。

度登台亮相就驚豔全場的「Blue」機器人。取自輝達GTC大會直播

度登台亮相就驚豔全場的「Blue」機器人。取自輝達GTC大會直播

隨著AI計算力提升,機器人擁有前所未有的學習與推理能力。輝達也宣布,旗下Groot N1通用機器人AI模型將全面開源,讓全球開發者參與AI機器人訓練與發展,都將加速機器人進入製造、物流、醫療、甚至家庭應用的時程。

黃仁勳強調,「機器人不再只是機械手臂,而是能自主學習、適應環境的智慧AI伙伴。」

Blackwell Ultra AI工廠平台

另外,本屆GTC最大亮點之一,無疑是Blackwell Ultra AI工廠平台。該技術專為AI推理而設計,進一步強化訓練與測試階段的推理擴展能力。

全年唯一超值優惠!兩年訂閱送一年,最低25折起,錯過要再等明年!

黃仁勳指出:「AI發展需要前所未有的運算效能,Blackwell Ultra正是為這個時代而設計的。」該平台協助企業更有效率地執行AI推理與AI代理,使AI能自主學習、推理,並執行複雜的任務。

Blackwell Ultra建構於去年的Blackwell架構上,整體AI效能提升至1.5倍;與前一代Hopper架構相比,在大語言模型(LLM)推論速度提升11倍,運算能力提高七倍,記憶體容量則增加四倍,展現出對推理AI市場重大影響。

黃仁勳還公布下一代GPU架構RubinAI資料中心晶片的預定上市時間,Vera Rubin平台將於2026年下半年開始出貨。它得到NVLink144技術加持,包括輝達首款客製化CPU設計Vera,以及Rubin的GPU設計。相比三年前在GTC大會首次發布的前代Grace CPU,Vera性能提高一倍,設計速度也將是去年採用Blackwell架構CPU的兩倍。

輝達的未來大計還不只於此,Vera Rubin的下一代Rubin Ultra NVL576,將於2027年下半年推出。而Rubin的下一代架構Feynman,也將於2028年亮相。

黃仁勳還公布下一代GPU架構RubinAI資料中心晶片的預定上市時間。取自Nvidia Newsroom

黃仁勳還公布下一代GPU架構RubinAI資料中心晶片的預定上市時間。取自Nvidia Newsroom

量子運算,讓AI超級電腦更強大

輝達宣布,要在波士頓成立加速量子運算研究中心(NVAQC),將整合領先的量子硬體與AI超級電腦,實現「加速量子超級運算」。目標是結合AI與量子運算技術,推動如藥物開發、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突破。

黃仁勳表示:「量子運算將讓AI超級電腦變得更強大,以解決從藥物探索到材料開發等一些世界上最重要的問題。」輝達的NVAQC預計與Quantinuum等量子運算創新業者,攜手哈佛量子科學與工程計畫(HQI)、麻省理工學院工程量子系統(EQuS)小組等頂尖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推動技術進步。

而隨著AI工廠的規模持續擴大,輝達推出Spectrum-X Photonics交換器,這款共同封裝光學(CPO)網路交換器,讓AI工廠能連接數百萬個GPU,並提高3.5倍的能源效率。該產品與台積電、鴻海、Lumentum等多家供應商合作,確保其在AI基礎設施上的穩定發展。

然而,輝達的AI戰略不僅聚焦在企業級市場,還擴展至個人開發者。GTC 2025上,輝達發表專為AI開發者、研究人員與學生設計的個人AI超級電腦:DGX Spark與DGX Station。更強大的AI計算能力,確保使用者能夠進行更大型的AI模型開發與部署。

輝達還進一步跨足電信產業,宣布與T-Mobile、思科(Cisco)、MITRE等企業合作,開發6G AI原生無線網路。

分析師:AI需求大增,台廠受惠

對於這場AI技術盛會,國際投資法人普遍認為輝達正加速推動AI硬體升級,並將帶動AI產業鏈的成長。然而,投資人也關注市場需求是否能匹配輝達的大規模技術突破。

摩根士丹利關注Blackwell Ultra在伺服器市場的影響,「GB300預計第三季量產,若生產順利,將有助於減輕市場對Blackwell晶片庫存風險的擔憂。」

國泰投顧認為,輝達正推動AI進入「三階段進化」,分別為生成式AI、代理型 AI、實體AI,這些技術需要強大的算力支撐,而Blackwell GPU的推出將是關鍵。

本屆GTC另一大焦點,是輝達首度發表的CPO(共同封裝光學技術),這項技術突破傳統銅線瓶頸,可提高AI工廠內部GPU之間的通訊效率。

凱基投顧分析師指出,輝達的Quantum-X Photonics與Spectrum-X Photonics交換機將於 2025 下半年推出,這標誌著CPO進入實際應用階段。摩根士丹利也預測,Quantum-X交換機將於2025下半年量產,Spectrum-X交換機則於2026年推出,將帶動矽光子產業鏈的成長。

整體而言,投資法人普遍認為,輝達 GTC 2025釋放的技術趨勢,將直接帶動台灣科技供應鏈的成長。

摩根士丹利點名,台積電、KYEC、日月光、廣達、鴻海是Blackwell 晶片供應鏈的主要受益者,未來兩年伺服器代工與晶圓代工需求將持續增加。

凱基投顧則強調,波若威、鴻海、台積電將受惠於 CPO 交換機的量產,而 Coherent、Lumentum、Corning這些國際光通訊大廠,將受惠於矽光子技術的發展。

AI技術不斷推進的同時,輝達也持續壯大其供應鏈伙伴,使其生態系更完整。對投資市場而言,這場AI革命的真正贏家,可能不只是輝達,而是整個AI產業鏈。

輝達GTC 2025亮點

類別
技術∕產品∕廠商
主要優勢
AI晶片
Blackwell Ultra AI工廠平台
推理效能提升1.5倍,記憶體擴大4倍
AI推理架構
NVIDIA Dynamo開源推論軟體、Llama Nemotron AI模型
推論吞吐量提升30倍,成本降低
AI工廠基礎設施
Spectrum-X Photonics交換器、加速量子運算研究中心
連接數百萬GPU,提升 3.5 倍能源效率
個人AI超級電腦
DGX Spark、DGX Station
讓AI開發者與學生可本地運行AI模型
工業AI作業系統
NVIDIA Omniverse 平台,擴展至製造業、機器人、汽車產業
大規模數位孿生技術,提升智能製造與機器人發展
6G AI無線網路
AI 原生 6G 無線網路,與T-Mobile、Cisco、MITRE合作
提升頻譜效率,降低電信運營成本
擴大合作
與 Google DeepMind、Isomorphic Labs、Intrinsic 等合作
提升AI在藥物研發、電網優化、機器人技術等領域的應用與研發速度
台灣供應鏈角色
台積電、鴻海、廣達、技嘉、華碩、英業達、緯創等
確保供應鏈穩定,強化台灣在全球AI產業鏈的地位
資料整理:魏鑫陽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