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日本出現新一代-中間人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89-02-15

瀏覽數 14,600+

日本出現新一代-中間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9 / 3月號雜誌 第033期遠見雜誌

說起戰後出生的一代,我們腦中大概會浮現一個四十歲上下、工作勤奮、子女就讀中學的男人或者女人。講到「新人類」,他們應該是服飾亮麗、神采飛揚的年輕人。但是提起「中間人」,為什麼我們拼湊不起來他們的形象?也許是因為他們沒有戰後一代的人數多,也沒有新人類那麼耀眼,然而,從人口金字塔上來看,他們是被夾在中間的族群,不可等閒視之。

一般說來,「中間人」年約三十至三十五歲,社會資歷沒有戰後一代老,也沒有新人類新鮮,大致處於中級主管的地位。他們的小孩正值入學階段,為人父母的責任逐漸加重。除了這些共同點之外,他們還有一些有別於前後兩大族群的特徵。

首先是他們喜歡新東西。凡是新上市、高科技的商品,像碟影機、自用車、小型攝影機、雷射唱機、電腦、大型電視、多功能電話等等,都是他們欲購之而後快的東西。他們小時候,日本開始進入高度成長期,電視、冰箱等新產品陸續上市,而且愈來愈普及,借用日本電建公司依田充的話:「一看到既新又稀奇的東西,就想擁有。」

喜新厭舊

這種性格的形成,與戰後一代生在物資缺乏期養成的習性,適成對比,卻可以說是新人類的前輩。戰後一代對物質的擁有、使用是很執看的,「中間人」則是很快就厭倦,眼光立刻被接踵而來的新東西所吸引。

例如日本香菸公司的平野暢壽,七年前買了個人電腦,當時的動機是「將來公司必定電腦化,至少要先習慣」,雖然頗有遠見,剛買來的時候天天打,現在卻用來當電動玩具。

還有一個特徵,可能跟他們喜歡新鮮東西有關,就是海外旅行。

不過,「中間人」的旅行方式和他們的父母輩或祖父母輩呼朋引伴集體出遊不一樣。

例如大洋漁業的中島清,喜歡走訪各國古蹟,腳步曾踏過秘魯、巴基斯坦、泰國、埃及等國家。他說:「我不太拍照,只是凝望著古蹟,想像以前那個時代。只有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聽、肌膚去感受,所得到的印象,才會長存心中。」而且他不住一流旅館、不搭計程車,與當地人一樣坐巴士或徒步旅行,所以費用不大。

家庭至上

「中間人」的另一項特徵是對於家庭的眷戀。戰後出生的一代儘管對家庭有很強的向心力,但是對公司也同樣有向心力。「中間人」卻不同,他們可以說是完全的「家庭至上」。

原因是他們讀大學時,突然自經濟高度成長的時代,掉進石油危機以後的不景氣。企業紛紛縮減員額,造成他們就業困難,或者為了一份薪水而屈就。這也是為什麼最近「中間人」發生轉業熱潮的背景。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換句話說,他們恰逢高度成長期的尾端,體驗到現實生活的殘酷,而形成一種「冷眼」:「公司隨時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可倚賴的只有家人。」

雖然「中間人」並不見得人人買得起房子,然而「買房子是為了家人」的心情,卻是顧家的一種表現。日本電建公司的原用信久,今年買下一層樓房,就花了二千六百萬日圓(台幣約七百多萬元)。

他回憶:「二十九歲結婚以前,我一個人住在小房間裡,當時我認為孤家寡人何處不為家。但是結了婚,就有一種責任感。」於是他用一千八百萬日圓買下大樓的一層,後來遇上不動產景氣,賣了三千萬日圓,才買了現在有舊居兩倍大的家。「身為人夫、人父,我要給家人好的居住環境。不論多難,將來還想要有一幢連土地帶房子都屬於自己的家。」

這樣看來,「中間人」似乎只是對物質「喜新厭舊」。如果再觀察他們的嗜好,更可以肯定他們的精神生活是豐富、持續不斷的。

東縷公司的林千明,從大學時代就學中文,八年前在公司裡組成中文同好會,後因調遷而解散,今年一月再延請中國老師,重開講座。他說:「我不是為了工作而學中文,而是為了自己。」去年,中國大陸某報社代表團抵公司訪問,他代表公司致歡迎詞,不過他表示:「這只是學中文的成果而已。」

中文.化石.火車

王子製紙的小川正幸,中學以來就愛採集化石。進公司後被派到北海道,剛好附近有豐富的化石,令他流連不已。每逢假日,他帶著小孩以郊遊的心情,一路東敲敲西瞧瞧,邊走邊尋寶。他表示化石的魅力在於愈拂拭愈美,甚至曾經有過希望自己也趕快變成化石的念頭。

同是王子製紙公司的岩本泰志,最喜歡火車模型,大學時代擔任鐵路研究會的幹部,出版過一套電車攝影專集。他說和六個月大的女兒一起玩火車模型,是人生最樂的享受。

東京瓦斯的飯田久,也是火車模型迷,從中學開始蒐集,現在擁有五百輛。每兩個月,他會和同好們聚在一起,鋪設鐵軌,大家開動自己的火車,其樂融融,而忘記工作上的疲倦。

這些多樣的嗜好,顯然不同於假期不是在家裡睡大覺,就是盯著電視的戰後一代。也和獨來獨往的「新人類」不一樣。既然他們在物質、精神生活上的型態,不屬於戰後一代,也異於「新人類」,究竟「中間人」如何為自己定位?

有人說,「中間人」是過渡的一代,也有人認為是工作與休閒區畫分明的一代,更有人表示戰後一代的人際關係局限在公司,「中間人」則是一群積極與他人接觸的人。

其中味之素公司的河村博文,他的描述似乎勾勒得較為中肯:「我們這一輩,並沒有適當的代名詞,因為我們沒有影響其他輩的力量。不過,我認為我們比其他輩要有個性。」這些不一樣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活得扎扎實實。

儘管這群年屆而立的人,人數少而且被夾在中間,但是從以上各種特徵、生活型態來看,他們無疑是扮演著承先啟後的「造勢」角色。社會評論家赤塚行雄說的好:「三十到三十五歲的人,是新人類的先導,必須滿懷自信,領著下一代的人向前走。」

(譯自日本AVANT雜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