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技術迅速席捲全球,我們是否過於樂觀地相信科技將帶來進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賽門.強森指出,真正的關鍵在於誰擁有掌控權,以及社會能否讓科技成果被更公平地共享。
數月前剛揭曉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賽門.強森(Simon Johnson),長期關注科技發展與經濟制度的交互影響,經常對全球經濟與社會發展提出深刻洞見。
他近期的重量級著作,與同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合著的《權力與進步: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之間的千年辨證》(Power and Progress: 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探討了歷史上重大技術變革對經濟與社會的影響,尤其關注AI的未來發展。
這本書早在2023年,強森尚未獲得諾貝爾獎之前,即由天下文化出版社引進台灣,發行繁體中文版。書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論述,強調科技的進步並不會自動帶來普惠的經濟成長,而是取決於經濟、社會,甚至是政治制度的選擇。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