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65歲正青春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25-03-31

瀏覽數 3,000+

現今對老年的想像,已朝「老有所用」發展,持續發揮個人價值,並且丟棄框架、活出想像力可及的各種可能。 黃菁慧攝
現今對老年的想像,已朝「老有所用」發展,持續發揮個人價值,並且丟棄框架、活出想像力可及的各種可能。 黃菁慧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5 / 4月號雜誌 跨界不設框 超樂活世代

在長壽已成常態的超高齡社會中,65歲早已不是人生的終點站,而是翻轉人生的新起點。透過深入報導與獨家調查,帶你看見高齡者如何持續在職場發光發熱,打造「老有所用」的精采人生,並揭示企業、社會與政策如何共同因應百歲時代的挑戰與機會。

「65歲退休很可笑,我65歲還在長青春痘呢!」這句20世紀美國知名喜劇演員喬治.伯恩斯(George Burns)的名言,在超高齡趨勢下的21世紀愈來愈堪玩味。 

伯恩斯終身實踐不退休的樂活哲學,曾以79歲高齡拿到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還曾在87歲出版著作《如何活到100歲》分享養生祕訣。而後他真的活到1996年、滿100歲才畫下生命句點。 

30年前,伯恩斯的百歲人生是舉世傳奇,當時台灣人平均壽命也尚未達75歲,但近30年台灣人口老化速度是全球第二快,壽命也拉長。在跨入超高齡社會的2025年,台灣平均壽命已超過80歲,男、女性平均壽命分別高於全球平均水準7歲及9歲。 

另一方面,雖然法定退休年齡、對老人的定義仍定錨在65歲,但事實上,許多民眾對年齡的定義已在翻轉。根據《遠見》此次封面系列的獨家調查,有過半數、約54.7%民眾認為「至少70歲以上」才算是老年人;其中有8.2%甚至認為80歲以上才稱得上老。 

在問到退休後重返職場的意願與形式,僅14.2%表示退休後就不再考慮回職場,超過85%都願意以兼職、約聘或顧問形式,或者全職工作,持續活躍於職場與社會。 

老有所「用」,活出想像力 

《禮記》之〈禮運大同篇〉揭示「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2500多年來一直深植人心,也被許多人奉為大同世界的願景。但如今,「養老送終」已經不是國人對老年的想像,反而希望自己在銀光歲月「老有所用」,持續發揮個人價值,並且丟棄框架、活出想像力可及的各種可能。 

然而,老有所用並不容易,光是中高齡求職這一件事就難倒許多人。本刊調查發現,超過八成民眾表示自己或他人已經遇到了「因年齡增長而產生的挑戰」,前兩大挑戰為中高齡者被認為跟不上新技術、工作環境或文化對中高齡者不友善。顯然,想要達成職場跨世代共融的「消齡化」願景,並非個人努力就可達成。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也因此,《遠見》長期關注高齡議題,歷年也製作多個相關議題的得獎報導,無不大力呼籲個人要提早準備,企業文化、社會環境與國家政策也要共同織就支持網絡。 

活得久,更要活得好。《遠見》4月號封面報導,揭櫫民間正開始一場場跨世代的跨界實驗,希望與國人一同探討職涯、社區、照護、科技與財務等五大面向的百歲共好解方。 

「跨界不設框」的能量也迸發在本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的獲獎學校上。今年吸引全台各大專院校共67215件參賽,報名件數較上屆成長25.7%,再度創下新高紀錄,本期特企將解析今年獲獎團隊的共好亮點。 

65歲正青春,祝福大家都能像伯恩斯顛覆老年定義,活出百歲頑童的精采。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