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蘋果在這次Siri新版推遲的事件上造成失誤,必須認真檢討內部問題,進行更有系統性且透明的內部溝通與管理,重新激勵團隊士氣,才能在這場AI競爭中,重新取得消費者與投資者的信任。
蘋果公司近日公開表示,原計畫於2025年推出的全新Apple Intelligence版Siri,將延後至2026年推出,引起市場強烈反應,以及外界諸多質疑聲浪。此事不僅造成蘋果股價明顯波動,更凸顯出這家科技巨頭在AI策略布局上,逐漸暴露的弱點與內部管理混亂跡象。
此次Apple Intelligence延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蘋果在技術整合上面臨巨大的困難與瓶頸,導致新版本Siri在實際測試中出現諸多問題。例如,程式運作不穩定、跨應用程式整合度不足,甚至內部測試顯示,每三次使用便有一次出錯。這對於全球市值最高、向來以用戶體驗著稱的蘋果而言,確實難以接受。
蘋果危機處理,凸顯溝通失誤與戰略模糊
此次事件最令人質疑的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蘋果在處理這場危機時,表現出的溝通失誤與戰略模糊。蘋果在延後消息的發布上犯下嚴重錯誤,竟透過非官方管道向全球傳遞此訊息,缺乏誠意與專業。這種作法與過去賈伯斯處理類似事件時,公開、誠懇的態度相差甚遠,不僅有損品牌形象,更使消費者對蘋果未來AI產品的信任產生質疑。
這次Siri的AI功能升級,技術門檻確實極高,要求Siri不僅具備更強的對話能力,更需要理解個人情境,深度整合不同應用程式,達成真正的「個性化服務」。但如此龐大的功能整合,遠超蘋果原本的預期與規劃,讓開發團隊承受巨大壓力。
免費訂閱【科技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瞭解最新科技動態!
儘管蘋果面臨內外壓力,公司仍應堅持在AI領域謹慎前行,而非草率推出功能不足的產品。蘋果官方在聲明中亦表示,未來的Siri將強調高度個性化,除了能夠追蹤電子郵件、訊息、照片等資訊外,也將深度整合跨應用程式的操作能力。此項目甚至包含一個類似ChatGPT的Siri LLM(大型語言模型),但這樣的複雜升級,甚至可能拖延至2027年的iOS 20,才有可能全面落地。
不過,無論技術發展如何困難,蘋果面臨的真正問題,或許在於其戰略布局與對外宣傳之間的落差。蘋果向來以穩健著稱,這次卻犯下典型的「過度承諾」錯誤,過早公開尚未成熟的AI功能,以至於最終無法如期推出,這不僅使消費者感到失望,更直接衝擊品牌信譽。
重新評估戰略與執行力,喚回消費者信心
此種產品不成熟即對外宣傳的行為,在科技業界並非首次,但以蘋果的品牌與影響力而言,實屬罕見。尤其當蘋果的主要競爭對手,已相繼推出成熟的AI助理產品時,蘋果的失誤與延遲,無疑為對手創造了絕佳機會,損害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優勢。
面對眼前的挑戰,蘋果最需思考的,是如何更透明且誠實地與消費者及投資者溝通,而非僅將問題推延。內部士氣低落不僅影響開發進度,也可能讓未來產品創新陷入困境。或許蘋果可以回想當年賈伯斯面對問題時的態度,主動面對問題,坦承不足,積極提供解決方案,重建品牌信任。
長遠來看,蘋果需要重新評估其AI戰略與執行力。畢竟,一個具有高度整合性與個性化的智慧助理服務,仍然是未來手機產業的重要競爭點。蘋果不能因為短期失誤,就降低其對AI投入的決心,但也必須認真檢討內部問題,進行更有系統性且透明的內部溝通與管理,重新激勵團隊士氣,才能在這場AI競爭中,重新取得消費者與投資者的信任。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北商大前校長、叡揚資訊數位轉型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