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積電赴美,可以政治化但不可弱智化

楊應超
user

楊應超

2025-03-31

瀏覽數 3,050+

台積電赴美,可以政治化但不可弱智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5 / 4月號雜誌 跨界不設框 超樂活世代

3月3日,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宣布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新台幣3兆2000萬元),跟台灣全年的總預算一樣多,若加上之前同意的650億美元,全部1650億美元(新台幣5.4兆多元)更是筆驚人數字。如果台積電還要技術轉移(像設立美國研發中心或跟英特爾晶圓廠加上像NVIDIA或蘋果等客戶等成立合資公司),可能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台灣的輿論有不同意見當然都尊重,但數字是很清楚的。台積電在2024年的資本支出是298億美元,2025年宣布的是380420億美元,如果用平均的400億美元來算,然後預估新加的1000億美元和之前650億美元(假設還剩200億美元)要花在之後的四年,這大約的1200億美元分四年,平均每年300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現在的400億美元目標不變,美國花了300億美元後,台灣剩不到100億美元,因為還有日本和德國要投資。 

除了在美國蓋廠和營運成本比台灣貴,會拉低毛利率(尤其川普不再用晶片和科學法案補貼),每年這300億美元(新台幣快1兆元)加上配合的半導體供應鏈資本支出,若放在台灣投資(還沒提到台灣人才流失到美國,這些都是高納稅群),對台灣經濟不是很好嗎(包括新廠附近的房地產)?現在每個國家在積極招商,但這種反招商行為對台灣真的很可惜。

客戶其實不是主要原因,如果台積電是做獨門生意,即使晶圓廠在非洲,客戶也是要從非洲出貨;若不是獨門生意,客戶也不會全部下單給美國廠做的台積電晶片,因為客戶會分散風險分單給第二個供應商。關稅也不是問題,因為台積電的獨門生意讓他們有談判籌碼,讓客戶或消費者支付大部分或全部關稅。股東更不是問題,不是外國股東多就希望在外國蓋廠(且外國股東多也是至少1020多年的事),因為對股東最重要的是公司每年EPS成長和投資回報(像股價),不是在哪裡蓋廠生產。 

錢是沒有顏色的,科學也是 

從數字很明顯看出對商業的影響,還有其他因素,例如美國盟友、地緣政治,甚至跟英特爾合作及技術轉移等,正反意見都可討論。可惜台積電變政治議題後,很多不合理的攻擊或觀點就出來了。看到類似義和團的言論真的很惋惜,如果有情緒化的兩套標準,以為大刀可以戰勝子彈,在意識型態下強詞奪理(像荷蘭病)或編謊言(像喪事喜辦)來帶風向,對台灣不僅沒幫助還有傷,因為錢是沒有顏色的。

真理愈辯愈明,據理力爭和用數據辯論是好事,但如果在極度政治化或意識型態下做決定,像11可能不等於2或惡意抹黑抹紅,對台灣的經濟和大家的荷包,就不是好事。正面思考可以帶來正面回應,但分裂就會帶來仇恨,如果不相信科學,比如不相信地心引力的存在,等從高樓跳下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知名外資分析師,異康集團首席資深顧問、科克蘭資本董事長)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