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2025媽祖遶境進香:大甲VS白沙屯差異解析!為何百萬信徒追隨?品牌如何抓住商機?

翁湘惟
user

翁湘惟

2025-03-18

瀏覽數 63,300+

白沙屯媽祖遶境為每年上半年信仰盛事,吸引上萬人共襄盛舉。取自臉書@白沙屯拱天宮
白沙屯媽祖遶境為每年上半年信仰盛事,吸引上萬人共襄盛舉。取自臉書@白沙屯拱天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每年農曆3月,台灣各地就會掀起一股「瘋媽祖」熱潮。大甲媽祖遶境,以及白沙屯媽祖進香,是台灣地表上最大規模的陸上遷徙活動,吸引數百萬信徒與民眾參與。本集【遠見ON AIR】由遠見總編輯林讓均主持,訪問投入「瘋媽祖」活動長達10年,並且將豐富經歷集結成新書《三月瘋媽祖》的作者王惠光,他將深入解析這項台灣獨特的現象級民俗文化。究竟,大甲媽祖遶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有何差異?文筆手、報馬仔,以及沿途的陣頭、香燈腳,他們如何組成這場壯觀的信仰盛宴?

本集【遠見ON AIR】由遠見總編輯林讓均主持,訪問到投入「瘋媽祖」活動長達10年,並且將自己豐富經歷集結成新書《三月瘋媽祖》的作者王惠光。

執業超過35年的律師王惠光,每年一到農曆3月,他總會放下繁忙的律師工作,投身於台灣盛大的媽祖遶境進香活動。

「第一年參加只走了3天,就被活動和人群深深感動。」王惠光回憶他50歲那年第一次參加媽祖進香的過程,這份感動不僅來自於宗教信仰,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真摯的互動與扶持。因此,他隔年決定全程參與,並且號召各縣市共百位的親友,浩浩蕩蕩踏上這場信仰之旅。

台灣媽祖進香的歷史與文化演變

大甲媽祖遶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這兩大盛事每年吸引數百萬人次參與。媽祖進香在台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當時許多移民從中國福建、廣東等地來台,帶來了他們的信仰,其中媽祖信仰最為普遍。媽祖被視為海神,庇佑航海平安,因此在台灣沿海地區特別受到崇敬。

隨著社會變遷,台灣本地的媽祖廟開始發展自己的進香活動,形成如今的大規模遶境文化。其中,「大甲媽祖遶境」和「白沙屯媽祖進香」最有名,並且歷史悠久。大甲媽祖遶境相傳始於清朝道光年間(約1830年),當時信眾為了感謝媽祖庇佑,組織前往新港奉天宮進香,逐漸演變成一年一度的宗教盛事。而白沙屯媽祖進香則更早,據說在清朝乾隆年間(18世紀)就有信徒徒步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的紀錄。

隨著時間推移,媽祖進香活動不再只是純宗教儀式,而成為台灣文化的重要象徵。這場盛事之所以能如此盛大,除了信徒的虔誠,更仰賴沿途商家與居民的無私奉獻,呈現出獨一無二的人情風景。

大甲媽 VS. 白沙屯:進香路線與參與方式大不同

台灣兩大媽祖進香盛事:大甲媽祖遶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雖同樣吸引無數信徒,但在路線規劃、參與方式上卻各有特色。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與天數相對固定,每年為期9天8夜,行經台中、彰化、雲林、嘉義等地。由於路線明確,交通便利,因此適合首次參與進香活動者。信徒可事先規劃行程,選擇適合自己的路段參與,甚至可體驗抬轎、持日月扇等活動,感受濃厚的民俗氛圍。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與天數相對固定,每年為期9天8夜。遠見資料照,池孟諭攝

大甲媽祖遶境路線與天數相對固定,每年為期9天8夜。遠見資料照,池孟諭攝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則以路線不固定聞名,充滿挑戰與刺激。之所以白沙屯馬祖又信眾暱稱為「粉紅超跑」,是因為紮在轎頂的粉紅色防水布。白沙屯媽祖鑾轎由轎班人員感應神意,決定行進方向,信徒需隨時跟隨,充滿未知數。王惠光提醒,白沙屯媽祖進香路線有時會行經荒郊野外,交通較為不便,適合體力充沛、喜愛挑戰的年輕族群。

參與方式上,大甲媽祖遶境較為多元,除了徒步參與,也可沿途鑽轎底祈福,或擔任志工協助活動進行。白沙屯媽祖進香則以徒步為主,轎班人員負責感應神意,不開放一般民眾抬轎。

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 
● 活動日期:2025年4月4日(五)晚間10點45分起駕,至4月13日(日)回鑾,為期9天8夜。
● 路線安排:起駕後,隊伍將行經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等地。

白沙屯媽祖進香 
● 活動日期:2025年5月1日(四)晚間11點25分起駕,至5月11日(日)回鑾,為期10天9夜。
● 路線安排:白沙屯媽祖進香路線每年不固定,完全依據媽祖鑾轎的指引前行,增添了活動的神祕色彩。

神轎、職事隊、文筆手、報馬仔:遶境進香的角色與分工

大甲媽祖遶境不僅是一場宗教盛事,也是一場龐大且精密的社會組織活動。隊伍中除了虔誠的香燈腳外,還有許多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職,共同維護遶境的順利進行。王惠光長期觀察,發現「神轎」「職事隊」在遶境隊伍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神轎是媽祖鑾駕的象徵,由轎班人員負責抬轎,引領隊伍前進。抬轎不僅需要體力,更是一份榮譽,許多信徒爭相參與。大甲媽祖神轎較為沉重,因此開放信徒輪流抬轎,共同分擔辛勞,也讓更多人有機會與媽祖近距離接觸。

神轎是媽祖鑾駕的象徵,由轎班人員負責抬轎,引領隊伍前進。遠見資料照,池孟諭攝

神轎是媽祖鑾駕的象徵,由轎班人員負責抬轎,引領隊伍前進。遠見資料照,池孟諭攝

除了神轎,職事隊也是遶境隊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職事隊負責維護媽祖鑾駕的安全與秩序,隊員身著傳統服飾,手持各式兵器,展現威儀。其中,文筆手手持文昌筆,象徵文運昌隆,許多考生會拿著文具請文筆手加持,祈求考試順利。

另外,在大甲媽祖遶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報馬仔」,更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主要任務是先行敲鑼報訊,提醒沿途居民準備迎接媽祖。當神轎遶境行經村莊或市區時,報馬仔會走在隊伍前方,通常與神轎保持數百公尺甚至數公里的距離。他們會高聲提醒民眾將不潔物品(如晾曬的衣物)收起,並鼓勵信眾準備香案膜拜,展現對媽祖的敬意。

雖然報馬仔在大甲媽祖遶境中仍保留傳統角色,但白沙屯媽祖進香並沒有報馬仔。這是因為白沙屯媽祖的進香路線不固定,完全依據媽祖神轎的「指引」前進,無法事先通知沿途居民。

媽祖進香環保問題:減少鞭炮與垃圾的挑戰

然而,這場台灣地表上最大的遷徙活動,也帶來了嚴峻的環保與減碳挑戰。王惠光多年參與進香活動,觀察到鞭炮與垃圾是遶境過程中亟需解決的兩大環保問題。

傳統習俗中,信徒燃放鞭炮迎接媽祖,祈求庇佑,但也造成了空氣汙染與噪音問題。大量的鞭炮殘骸也增加了垃圾處理的負擔。此外,遶境沿途產生的大量垃圾,如免洗餐具、寶特瓶等,對環境也造成不小的壓力。

儘管廟方與志工積極宣導環保觀念,鼓勵信徒自備餐具與水壺,但成效仍有限。龐大的人潮使得垃圾量難以有效控制。為了解決環保問題,各方都在努力。環保志工沿途進行垃圾分類,廟方也鼓勵信徒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然而,要真正實現遶境進香的環保與減碳,需要更多人的參與和努力。

從信仰到商機:媽祖遶境的品牌行銷價值

媽祖遶境進香不僅是台灣重要的宗教盛事,也蘊藏著巨大的品牌行銷價值。每年數百萬人次的參與,也為企業提供了絕佳的曝光機會,據統計每年商機可超過50億元,堪稱「媽祖經濟學」。

王惠光觀察多年,發現愈來愈多企業善用遶境活動,進行品牌宣傳,達到意想不到的行銷效果!

例如,許多商家沿途免費提供餐飲與服務,讓信徒在長途跋涉中體驗品牌,建立良好印象,也表達對媽祖的敬意。更聰明的企業會贈送印有公司標誌的紀念品,如扇子、帽子、提袋等,讓品牌隨著信徒的腳步,傳播到各個角落。

王惠光指出,相較於傳統廣告,媽祖遶境的品牌行銷更有優勢。信徒在徒步過程中,有更多時間接觸品牌、加深印象。而且這種行銷方式帶有濃厚的文化意涵,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例如,有啤酒廠商會贈送印有品牌標誌的睡墊,讓信徒在休息時也能為品牌宣傳。

媽祖遶境進香,不僅是一場宗教活動,更是台灣文化的縮影。正如王惠光所說:「媽祖遶境不只是宗教活動,更是一場人生的修行。」無論是朝聖的香燈腳、默默奉獻的志工,還是透過遶境認識台灣文化的旅人,每個人在這場信仰之旅中都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動。未來,媽祖遶境將如何發展,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求共存之道,值得我們持續關注與參與。

《三月瘋媽祖:「最強臺灣媽」朝聖全攻略&全紀錄》,作者:王惠光,皇冠出版

《三月瘋媽祖:「最強臺灣媽」朝聖全攻略&全紀錄》,作者:王惠光,皇冠出版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