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Z世代做「薪水小偷」可以嗎?請聰明使用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user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2025-03-22

瀏覽數 18,150+

所謂的「薪水小偷」在國內職場並不罕見。僅為情境示意,Unsplash by Vitaly Gariev
所謂的「薪水小偷」在國內職場並不罕見。僅為情境示意,Unsplash by Vitaly Gariev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Threads上最近有一篇熱門貼文,創作者提到自己過去幾年當「薪水小偷」,卻可以領到資遣費離職,最後成為職涯教練。此貼文發出後,遭到一堆網友批判,痛斥此人缺乏職業道德。在我看來,這個人的所作所為雖然不符合職場倫理,但所謂的「薪水小偷」在國內職場並不罕見。尤其Z世代進入職場後,主張斜槓副業的人愈來愈多,老闆該怎麼辦?暗中經營副業可以?以下是我真實經驗得到的心得。建議聰明使用你的工作空檔,但如此拿捏分寸。

我有一位執行長朋友A,曾經跟我分享過她的經歷。她的公司過去曾雇用一名業界資歷顯赫的同業女顧問,而當時公司總經理決定錄用她,認為她會是一名能立刻創造業績與產出的現成人才。

但沒想到,這位女顧問志不在貢獻所長,而是想學習相關的know─how,然後自立門戶。她入職半年內,幾乎沒有任何業績,但總經理仍然堅信自己沒看錯人,因此不願意資遣她。最終,執行長看不下去,親自資遣了這名顧問。

真正的人才,不會斤斤計較

執行長事後表示,這位顧問從一加入公司,就對公司的工作內容斤斤計較,從一開始就能看出她不會是人才,因為真正的人才會主動找事做,而不是計算自己做多少事才值得拿多少薪水。

最終,這名顧問和一位博士聯手創業,果然沒有成功。原因很簡單,她在當員工時就私心太重,缺乏大局觀,當老闆後更難具備宏觀格局。這個故事提醒老闆們,如果員工沒有打算長期發展,與其強行留下,不如鼓勵他們尋找更適合的工作,或者在了解員工的專長與意願後,儘量分配他們喜歡且擅長的工作,這樣反而能解決許多問題。

真正的人才並不會斤斤計較,而會願意在職場上發揮所長。僅為情境示意,取自pexels

真正的人才並不會斤斤計較,而會願意在職場上發揮所長。僅為情境示意,取自pexels

如何與有副業的員工共處?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外國企業比台灣職場更鼓勵內部創業,這其實也是轉化潛在的「薪水小偷」型員工共事的一種方式,甚至可以減少他們自立門戶成為競爭對手的風險。

但這篇貼文值得讓老闆們反思的是,真正能力強的員工,會甘於一輩子當員工嗎?我認為不會,因為我身邊那些最優秀的人,幾乎都在工作幾年後自行創業了!

Z世代的職場價值觀

現在的老闆應該要認清職場現實。一味希望員工能跟在自己身邊天長地久,已經不可能了。在Z世代普遍不願意一輩子做同一份工作的趨勢下,這樣的期待只會愈來愈難實現。

遠見39週年|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超級好書《黃仁勳傳》、《為什麼要睡覺》、《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過去我擔任人資時,也曾遇過員工因為創業而離職。但最後,我們之間並沒有鬧得不愉快,甚至我還給了她很多幫助。當然,這一切都取決於她在職時的做人處事方式。

務實地講,如果你對於現職收入不滿意,很想經營副業或發展斜槓,最好選擇與公司沒有衝突的領域。例如,如果你是一名做行政職的上班族,但經營的是投資理財相關的社群帳號,主管通常不會有太多意見。

或者,如果真的有副業,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公司講清楚,保證不影響正職,也不與公司競爭,這樣的方式會比偷偷摸摸來得更讓人安心。

如果真的有副業,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公司講清楚。僅為情境示意,取自Unsplash

如果真的有副業,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公司講清楚。僅為情境示意,取自Unsplash

開誠布公,比偷偷摸摸更好

我自己過去的做法是,開誠布公地表示自己是一名作者,但在公司時間內,會專心處理本業,若有私事則會請年假處理。這樣的做法,不僅讓主管與同事的觀感更好,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此外,求職者也可以直接篩選那些願意接受副業的公司,特別是開放程度較高的新創團隊,這樣的選擇會更多。

提高薪資是解方

最理想的情況是,台灣雇主如果能夠提供更優渥的薪資與更彈性的工時,讓員工光靠正職薪水就能過上好生活,我想大多數員工也不會想透過經營副業來賺外快。但現實是,台灣職場的薪資與彈性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果雇主能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條件,或與員工協商出發展副業的空間,或許就能創造雙贏的局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