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與領袖面對面 與領袖面對面 最後席次!與台積電等高階代表聊企業決策

房產賣不掉直接「以房養老」?退休不靠兒女,銀行這類貸款竟逆成長

郭逸
user

郭逸

2025-07-21

瀏覽數 300+

長者用抵押既有房產取得現金,不僅提高生活品質,也成為社會支持系統的重要補充。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長者用抵押既有房產取得現金,不僅提高生活品質,也成為社會支持系統的重要補充。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少子化高齡化雙重挑戰,為台灣的人口、產業、經濟等各個層面,帶來深遠影響。統計顯示,台灣自2021年起,持續出現人口負成長,死亡人數持續高於出生人數,「生不如死」截至6月,已經連續54個月了!面對人口老化帶來的壓力,傳統家庭支持功能逐漸式微,長者開始尋求資產自主與多元財務規劃,「以房養老」就成了新興選項,長者用抵押既有房產取得現金,不僅提高生活品質,也成為社會支持系統的重要補充。

因為少子化、高齡化雙重壓力不斷加劇,現在是台灣面臨人口結構劇變的關鍵時刻!內政部最新統計,截至2025年6月底,全台人口總數為2334萬6741人,較上月減少8729人,人口負成長趨勢持續。其中,6月出生人數為8968人,較5月增加535人,終止連三月下滑,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減少超過1400人,年減幅達14.1%。

此外,6月死亡人數為1萬6554人,遠高於出生人數。也就是說,台灣從2021年2月起,已經連續54個月呈現「生不如死」的人口負成長局面。顯然,超高齡社會已成難以逆轉的現實。

從「養兒防老」到「資產自主」,高齡世代的生活策略轉變

而人口結構的深層改變,來自於家庭功能與世代互動模式的演變。隨著年輕人離鄉就業、成家,傳統家庭同住與長輩依賴子女扶養的模式逐漸式微,長者愈需要依賴自身資產與社會資源,以維持老年生活品質。

這也映射出家庭與社會支持系統的變化。過往,大眾習慣「養兒防老」;如今,長者不再完全依賴子女扶養,而是傾向追求財務與生活自主。

其中,「以房養老」制度逐漸被視為高齡財務規劃的重要選項。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整理金管會資料,2023年起,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即以房養老)的核貸件數呈明顯上升趨勢。2023年第三季單季核貸240件,當年第四季大幅增加至439件;2024年各季均維持在300件以上,2025年第二季更比去年同期年增42%。

不僅件數增加,平均每件貸款金額也逐步走高。2023年貸款金額平均落在478萬至667萬元間,2025年以來已全面突破700萬元。

言下之意,有房產的長者提高以房養老的接受度,甚至傾向貸好貸滿,藉以補足退休後生活所需。這筆按月撥付的資金,可以做為生活支出,也可用於醫療照護、輔具採購、長照服務等,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與尊嚴。

按月撥付的資金,可以做為生活支出,也可用於醫療照護、輔具採購等,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僅為情境配圖,freepick

按月撥付的資金,可以做為生活支出,也可用於醫療照護、輔具採購等,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僅為情境配圖,freepick

遠見39週年|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超級好書《黃仁勳傳》、《為什麼要睡覺》、《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以房養老漸成主流,高齡經濟新解方浮現

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銀行承作以房養老的業務不屬於購屋貸款,不受限於銀行法的放貸水位與限貸令限制,使得金融機構在打炒房與信用管制下,得以轉向推廣此類不受限制的產品。

而且,以房養老的資金不是一次性提領,而是按月撥款,確保長者穩定取得生活費來源,增加財務規劃的可預期性。

此外,根據金管會統計,全台以房養老累計核貸件數已達9642件,超過一半集中在北北基地區。台灣房屋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北部地區不僅財務觀念較為開明,房產價值也相對較高,更有利於推行以房養老計畫;相比之下,中南部由於房價相對偏低,而且長者的傳統觀念是不願變賣或抵押不動產,核貸件數相對較少。

「隨著高齡化全國性擴展,加強對中南部民眾的財務教育、推動更多在地化的金融方案,將是未來政策推展的重點方向之一。」陳定中補充說明。

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長者對穩定生活資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以房養老或能成為因應老年經濟壓力的重要解方,長者不僅在熟悉的居所,運用自身資產換取穩定現金流,也補足現行年金與照護制度的不足,藉以打造更具韌性的社會結構。

【小辭典:何謂以房養老?】

一、定義
「以房養老」正式名稱為「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指高齡者以自有住宅作為擔保,向金融機構申請逆向抵押貸款,銀行按月撥款給申請人,直到契約終止(通常為借款人過世或永久搬離住宅)。借款人可繼續居住在原房屋,不須一次償還本金與利息,由未來房屋出售所得償還貸款。

二、重點
・對象:年滿60歲(依銀行規定略有差異)且擁有自住房產的長者
・貸款方式:按月撥款,提供穩定現金流,可做為生活費、醫療照護支出等用途
・免償還壓力:契約期間不須償還本金與利息
・資產運用:讓長者在不搬離原居地的情況下,靈活運用資產
・風險控管:契約終止時,若房價不足以清償貸款,超出部分由保險機制或子女自行處理;若有餘額,則歸繼承人所有

你可能也喜歡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數位專題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人類的「生存戰」已打響!不是不想生,而是求子困難?! 一旦超過35歲,似乎已經拉起第一道生子警報,尤其是走入晚育時代的亞洲國家,生殖醫學近年一躍成為救國解方,朝向「個人化」治療以解決每對不孕夫妻的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