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111人力銀行最新調查,超過4成企業預期未來2至3年AI人力需求將明顯增加。然而企業卻面臨3大難題,包含沒有明確AI職能標準、缺乏具實作經驗人才,及內部培訓資源有限。
人才供應出現缺口,高中教育搶先接軌AI實作
台灣少子化趨勢導致學生總量下降,從教育現場到企業端,AI人才缺口已成台灣科技發展的關鍵挑戰。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直言,大學階段的基礎培養已不足以應對科技產業需求,AI人才培育應從高中開始布局,往下扎根。
「我們已著手規畫AI教育4年計畫,緊扣教育AI脈動。」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執行秘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校長郭伯臣說明,該計畫聚焦強化教師AI教學能力、設計學生適性AI素養課程內容、提升學生應用AI解決問題與創新創作能力,並增能臨床教學與教學實踐研究。
其實,在教育現場已有學校搶先投入。位於北士科園區、與輝達台灣總部僅一路之隔的中正高中,便是全台首所推動AI教育的高中。學校結合數學、資訊與工程等領域設計AI學程,並透過專題製作強化學生邏輯與解決問題能力。校長江惠真指出,AI變化迅速,「今日所學未必應付得了明日所需」,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具批判思考與延伸探索的能力,未來才能持續深化發展。
1111人力銀行人才培訓 打造AI新戰力
第一線受人才缺口衝擊的產業端,也認同AI人才培育應往下扎根。群聯電子創辦人暨執行長潘健成主張,學校應採「適性發展及興趣優先」模式,若能理解並善用AI,提早接觸跟實際動手操作,進而啟發興趣,即使文科生也能有所貢獻,減少缺工問題。
擷發科技董事長楊健盟也強調,學校應更積極地逐步引導學生了解半導體、AI等高深技術領域發展,早期培養興趣與認知,在學生心中種下對科技探索的種子,進而在未來有意識地選擇投入相關領域的學習與研究。
AI教育與人才培育牽涉多部會,包含教育部、經濟部、數發部、勞動部、國科會等,亟需政府跨部會整合。立法委員張雅琳指出,若無橫向協調,恐淪為多頭馬車。「建議應由行政院政委層級進行統籌協調,才能因應AI技術迅速變化的特性,制定有效的人才戰略。」
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表示,AI浪潮席捲全球,企業對於AI人才的渴求前所未見。因此,1111人力銀行和《科技島》網站攜手策略聯盟,對於人才培育、人才求職和廠商求才等部分,至表關心,並擔任領頭羊,率先推出「AI小精靈」全天候在線陪聊、有問必答,是求職者一試就能上手的找工作AI工具。
張篆楷指出,台灣在AI人才培育上的困境,不僅是教育問題,更是產業轉型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從課堂到辦公室、從政府到企業,AI人才養成與串接已刻不容緩。唯有讓AI教育向下扎根、往上延伸,全面且系統性地培養AI人才,台灣才能在這場全球科技競賽中,站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