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AI旋風的輝達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也在全世界掀起一股「黃仁勳熱」!天下文化於1月20日出版《黃仁勳傳:輝達創辦人如何打造全球最搶手的晶片》(The Thinking Machine: Jensen Huang, Nvidia, and the World's Most Coveted Microchip),《遠見雜誌》也在2月1日出刊的2025年2月號,以封面故事的規格報導,引起全台讀者熱烈迴響。在這股熱潮中,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特別邀請《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Stephen Witt)來台訪問四天,並在3月11日舉行「黃仁勳:AI領航者──技術、商業與台灣機遇」科技論壇。
維特為國際知名科技記者,46歲的他,出生在美國新罕布夏州,成長在中西部,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數學系。而後在紐約、芝加哥的避險基金工作六年,再到東非從事經濟發展工作後,到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進修,並於2011年取得碩士學位。
從事新聞工作的這段期間,他曾在2015年,以著作《誰把音樂變免費》(How Music Got Free: A Story of Obsession and Invention),爬梳數位音樂盜版的歷史與影響,入圍該年《金融時報》、麥肯錫商業年度最佳圖書獎。
這位曾在金融圈工作的傑出新聞工作者,隨著輝達股價在2022年起一飛沖天,想知道這家公司到底如何從不起眼、常被人們取笑的繪圖晶片公司,一路成長到目前世界市值前兩大公司,於是著手撰寫《黃仁勳傳》,採訪黃仁勳本人、競爭對手、供應商伙伴、員工等超過200人。
本次論壇除了邀請維特發表專題演講,也邀請立法委員葛如鈞、iKala愛卡拉共同創辦人曁執行長程世嘉、台大資訊工程研究所教授陳縕儂等國內AI產官學界精英,與其進行對談交流。
論壇一開始,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致詞。他指出,維特過去幾天,在上海、新加坡訪問,今日來到台北,很榮幸能邀請他來台灣訪問,也請到AI領域的頂尖專家與其對談。
高希均表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有幸在過去四個月內,出版AI、半導體領域的兩本重量級書籍。其中之一,便是在2024年11月29日出版的《張忠謀自傳下冊》。這本書的問世,歷經超過30年的醞釀,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自台積電退休後,花費六年多,親筆用中文撰寫完成,銷售成績相當亮眼,讓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暨發行人王力行百感交集。
高希均分享,王力行開心的是,《張忠謀自傳下冊》銷售量,超越她在1994年,為剛卸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所撰寫的傳記《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路》。當年,這本書在短短三個月內就銷售18萬冊,紀錄高懸30年,直到三個月前才被張忠謀自傳打破,讓她既欣慰,也有些遺憾。
不過,高希均也透露,出版兩個月的《黃仁勳傳》如今已經二刷,極有潛力成為另一部暢銷作品。但他也強調,書籍銷量並非最重要,關鍵在於作者和出版社想和讀者傳遞的訊息,也就是「進步觀念」。
對台灣而言,必須在社會傳播進步觀念,方能使台灣這座蕞爾小島,在當前地緣政治挑戰中保有優勢。高希均認為,台灣十分幸運,擁有張忠謀、黃仁勳這樣的拔尖人才。兩人出生背景有其相似處,張忠謀生於浙江寧波,18歲赴美求學:黃仁勳則在台灣出生,5歲離開台灣,後在美國創業。「儘管兩人成長環境不同,但都對全球科技業做出巨大貢獻。」
而黃仁勳對全球科技業的巨大貢獻,也多虧有《黃仁勳傳》兩位優秀譯者廖月娟、林俊宏,具有信、雅、達的翻譯,才得以搶先在美國版前,讓華人世界讀者一睹黃仁勳的人生風采。
高希均認為,台灣如果要繼續在全球保有競爭力,當然不能忽視科技發展。企業家、出版業都該負起責任,努力把最快、最重要的知識,傳遞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