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就在台積電與美國總統川普共同宣布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後,接連幾天,美股、亞股、台股持續崩盤,台積電股價甚至失守千元關卡。當然,台積電對美投資,並非是股市血洗的原因,只是不免讓人好奇,這樣的決策究竟有何戰略考量?
2025年3月3日,台積電宣布對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區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此舉無疑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投下震撼彈,而此影響與議題討論,迄今在國內外久久無法散去。
顯然,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戰略決策,往往牽動著產業的未來走向。同時,此項巨額投資不僅是台積電全球布局的重大轉變,更深層地反映地緣政治、供應鏈安全,以及技術競爭等多重因素的交織影響,顯現全球半導體產業在地緣政治與產業競合下的複雜局勢。
欲戴「護國神山」王冠,必承其重
更重要的是,台積電這家民間企業,不但得肩負台灣關鍵戰略性產業核心價值能否續強,以及美台中之間的科技與國家安全消長,甚至尚有美國半導體製造重責大任。難怪,台積電並不偏好市場對其冠予護國神山、矽盾的封號。畢竟,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事實上,台積電大舉投資美國背後,具有戰略意圖與諸多考量,顯然是多重因素影響下的必然結果,特別是符合美國客戶需求,以及對供應鏈韌性風險的想法、滿足美國的戰略需求、地緣政治風險的考量、產業競爭之布局等。
其中,在滿足美國的戰略需求方面,川普總統亟欲重振美國半導體製造實力,台積電的擴大投資,顯然是為了滿足美國的戰略需求,確保美國在先進半導體領域能有一定的比例。再者,考量到Intel在晶圓代工業務上的困境,以及Samsung在爭奪美國客戶上的挑戰,台積電遂成為美國實現其半導體戰略的關鍵合作伙伴。
至於地緣政治風險的考量,則係因借鑑美烏礦產協定的教訓,與美國更深入的經濟科技掛鉤,從而形成利益共同體。而產業競爭壓力,則是著眼於美國恐透過反壟斷、控制半導體關鍵生產要素等手段,對台積電施加壓力,促使其擴大在美投資,台積電順勢而為,則可化解眼前的危機,並在未來美國晶片製造市場中完全制壓Intel、Samsung。
不過,當然也不可否認大規模投資美國,對台積電仍會帶來一些不確定因素,包括成本大幅增加、美國人力短缺挑戰、工作文化差異的磨合等,特別是美國的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將給台積電帶來一定的成本壓力,恐影響其獲利能力,且在美國建立先進製程產線,面臨人才短缺的挑戰,如何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將是關鍵。更重要的是,先進製程技術是台積電的核心競爭力,如何確保技術不外流,亦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中長期難排除部分資源從台灣轉移
整體而言,台積電在美國加碼投資,是一項複雜的戰略決策,既有機會也有挑戰。另外,在美國擴大投資,短期內,台積電雖然還不會更動對台的投資計畫,但中長期仍無法排除部分資源從台灣轉移,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帶來影響,審慎評估如何確保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已刻不容緩。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