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記錄碳足跡》張楊乾 減碳日記 緩止暖化、對抗油價

徐仁全
user

徐仁全

2007-09-01

瀏覽數 20,550+

記錄碳足跡》張楊乾 減碳日記 緩止暖化、對抗油價
 

本文出自 2007 / 9月號雜誌 低碳變黃金

減碳,在歐美等先進國家已經蔚為風行。不僅企業追求減碳,個人也力求過低碳的生活。

不久前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就公開表示,他個人在2006年一共排放二氧化碳3775噸,比前年減少9%,主因是少搭私人飛機,而改搭火車。

未來人類即將進入對二氧化碳排放斤斤計較的新時代。

不讓查爾斯王子專美於前,台灣現在也有這樣的達人。以下是張楊乾的網路日記:

8月16日,天氣晴,下午有陣雨,算是颱風前的天氣型態。

上下班交通排碳量是:搭公車及捷運往返,公車9.5公里,花了0.76公斤的碳;捷運5.6公里,花了0.392公斤的碳。共計1.152公斤

外出洽公排碳量:兩人共乘計程車5.8公里,約0.638公斤;搭電梯30層,6.54公斤。共計7.178公斤。

辦公室排碳量:使用筆記型電腦4小時,0.225公斤;外食三餐1.44公斤;吹電扇10小時,0.45公斤;辦公室空調人均8公斤。共10.115公斤。

回家後:使用省電燈泡五顆4小時是0.42公斤,加上吹電扇10小時0.45公斤,共計0.87公斤。

總計全天共排放19.315公斤的二氧化碳。

這就是張楊乾的一天排碳量日記。

從今年7月3日,外號「阿乾」的張楊乾開始記錄每天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陳列在個人低碳生活部落格網站上,供各界檢驗參考。

記錄食衣住行,秤秤自己每日的「貢獻」

阿乾大學念的是新聞,畢業後,投入媒體圈,跑過立法院新聞,最後接觸到暖化議題,覺得事態太嚴重了,決定轉行,再赴英國倫敦大學攻讀全球暖化碩士課程。回國後就在一向重視環保的台達電文教基金會工作,當起環保及生態宣導者。

「會開始記錄是好奇自己到底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阿乾說,他每天接觸許多暖化、減碳的資料,但從沒想過自己到底危害了地球多少、造成多少的溫室效應?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剛開始做只是列出大項目,包括交通、工作電腦使用時數及三餐,還有回家後的使用電力。

第一天記錄時,所得的碳排放只有3.13公斤,「嚴重失真,」他笑著說。

開始記錄後,阿乾也減少開車上下班,改為坐公車或搭捷運,因為開車每公里排放0.22公斤,但坐公車每公里只有0.08公斤,捷運每公里也只有0.07公斤,可節省約2∕3的碳排放。

前兩週的每日排放量表現不錯,都是個位數,也低於台灣每日每人平均排放量6.8公斤。

不過,後來他發現,他忘了把辦公室空調使用的碳排放量加進去了,一加上去,數字馬上往上竄,增加了8公斤。讓他的日排放量激增到二位數以上,也超越台灣每日人均排放量。

阿乾說,冷氣真的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戶,平常開1小時的冷氣約排放0.621公斤二氧化碳,是看電視1小時0.096公斤的六倍多,算是重量級殺手。所以一般人待在辦公室一天10小時,回家再開4小時的冷氣,那一天的排放量就超過8公斤了。

減碳不等於苦修,少開車抗油價又抗暖化

有趣的是,有位網友看到阿乾的碳足跡,還上網調侃阿乾,怎麼開著冷氣吹整晚,或者還開車上下班,這些都太不環保。

阿乾解釋說,的確有一天碳足跡上衝到31.31公斤,為平常碳排放的兩倍。但「那是因為有國外友人來訪,很難強迫對方瞬間改變生活習慣,所以碳足跡才如此驚人,」他無奈地說。

阿乾說,每天誠實地把碳足跡記載下來,就是為了留下資料將來可做比較,找出何種生活方式是屬高碳排放的行為,比如說,朋友造訪時,碳足跡會多五成,下次就會想辦法降低。

阿乾認為,他開始記錄自己的碳足跡是為了阻止地球暖化,也讓自己習慣高油價時代,但不代表就要開始過苦日子。

他說,低碳生活應是不必改變所有習慣,只是在做的時候,多想一想可以少排些碳嗎?可以對地球再更好一些嗎?這樣就達到目的了。

阿乾舉他家為例,都換上了省電燈泡、神明燈泡也已改為LED燈,整體的改裝花費只有五張電影票,這些都是在沒有改變原來生活下,所做的省電與低碳。

最近油價上漲,阿乾卻面帶微笑,一點也不擔心,因為他已減少開車,改搭公車或捷運。算算,一個月至少可省下近5000元的油錢,還不包括3000元的停車費,更是讓荷包不縮水的最佳做法。

「更重要的是,減少開車時數後,每個月也減少了268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這對減緩地球暖化也算有助益,」阿乾說。

或許將來有一天,人們見面寒暄時,會有這麼一句時髦語:「你今天排了多少碳?」或是「你減碳了沒?」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