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13更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波音的737-800客機2024年底在韓國發生空難後,這次印度航空旗下的787夢幻客機當地時間12日墜毀在印度,這讓原本就營運不順的波音更加雪上加霜。《BBC》分析,波音若無法從一連串的失誤與信任赤字中重建聲望,恐將動搖市場格局與全球航空安全信心。其實,波音787夢幻客機早有瑕疵問題傳出!到底波音出了哪些問題?
2025/6/13新增更新:這次印度航空空難的事故機型波音787夢幻客機,早在2024年4月,就有曾在波音任職的員工薩利普爾(Sam Salehpour)向《紐約時報》爆料,機身組裝存在嚴重瑕疵,可能在經過數千次飛行後出現機體破裂的問題。
爆料者早擔憂,787恐釀飛安問題
薩利普爾表示,787機身零件來自多家供應商,但他們製造的各段組件尺寸不一,公司在組裝時為填補接合處空隙,施加過大壓力,導致複合材料變形,可能增加疲勞損傷,他當時就擔憂,這樣下去長期恐釀飛行安全問題。
他表示,曾多次在公司內部會議反映此事,卻遭到公司壓制與調職,後又在777機型上發現類似組裝瑕疵。
然而波音否認這些指控,聲稱經過一連串測試後,未發現立即性的飛行安全疑慮,並強調工程團隊正進行進一步分析,以評估是否存在長期疲勞問題。
波音發言人強調:「我們對787客機的結構完整性完全有信心,外界質疑與事實不符。」
《BBC》指出,波音新任執行長奧特伯格(Kelly Ortberg)2024年才從退休狀態回鍋接掌公司,原希望以重建安全文化為目標讓波音轉虧為盈,如今卻得再次面對重大事故危機。他已承諾全力配合由印度事故調查局主導、包括美國聯邦航空總署與GE航太等單位共同參與的調查。
對航空業來說,儘管業界仍由波音與空中巴士兩大巨頭主導,但波音若無法從一連串的失誤與信任赤字中重建聲望,恐將動搖市場格局與全球航空安全信心。
免費訂閱【國際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助您掌握關鍵洞察!
負面事件頻傳,波音品質大打問號
回顧2024這一年,波音可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1月,阿拉斯加航空一架737 Max的飛機,從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起飛數分鐘後,艙門突然脫落,幸運的是,沒有造成嚴重傷亡,飛機在幾分鐘後也安全降落,當時靠近艙門的區域並沒有乘客。(延伸閱讀:「波音製造」拉警報!如何保障所搭客機「不搞飛機」?)
然而,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初步調查發現,這架飛機在兩個月前剛從波音的工廠生產交付,但當時未安裝固定門塞所需的四顆螺栓。在事故發生前,這架737 Max已完成153次飛行,其中包括多次橫越太平洋的長程航班。
這起事件後,多項聯邦調查開始啟動,除了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還包括國會、聯邦航空總署(FAA)及司法部的介入,聯邦調查局(FBI)甚至還通知機上乘客,他們可能被視為「刑事案件的受害者」。聯邦航空總署調查完後,加強對波音的監管,包括限制事故機型737 Max的生產數量,以及延遲波音原定2024年開始交付的兩款Max新機型。
《CNN》指出,當時針對波音的調查和聽證會中,許多波音的內部員工爆料,公司在飛機製造過程中的品管出現疏失,生產的速度凌駕於安全之上,此外,他們還指控公司對投訴的員工進行報復。波音對此回應,已採取行動改善品質與安全,並鼓勵員工提出任何疑慮。
這起艙門脫落事件,也讓波音再次面臨三年前已達成和解的刑事訴訟。
7月,波音同意就聯邦指控認罪,這項指控表示,波音在737 Max最初的審核過程中,欺騙聯邦航空管理局,除了需支付高達4.87億美元的罰款,還需同意接受由政府指派的監察員進行監督。不過,10月時,一名法官部分駁回波音的認罪協議,原因之一是對如何選擇政府指派的監察員,存在疑慮。
推進器安全疑慮,太空人續留太空站
除了民航,波音也涉足太空任務,6月,波音使用「星際航線」太空艙成功執行載人任務,將NASA的太空人威爾莫爾(Butch Wilmore)和威廉斯(Suni Williams)送往國際太空站。這次任務原本會更早完成,但因為多年來的開發延誤,以及測試飛行時的問題,讓波音大幅落後於競爭對手SpaceX的飛龍號太空艙。
雪上加霜的是,在星際航線抵達國際太空站後不久,NASA指出,由於氦氣洩漏及推進器故障,太空船已經不安全,無法如原計畫,在八天後將兩名太空人送回地球。最終,星際航線以無人狀態返回地球,而兩名太空人需等到2025年2月,才能搭乘SpaceX的飛龍號回家。
不僅開發進度落後,還需要依靠對手才能將太空人送回家,讓波音再次遭受一次重擊。
癱瘓性罷工,飛機生產全面停擺
9月,「國際機械師及航太工人工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chinists)約3.3萬名成員發起罷工,這導致波音737 Max和貨機的生產全面停擺。主要原因是,許多工會成員對波音的「四年內加薪25%」協議感到不滿,工會最初提出的要求是在「三年內加薪40%」。
根據專門研究罷工成本的安德森經濟集團(Anderson Economic Group)估算,這次罷工造成超過115億美元的損失,成為美國21世紀損失最重大的一次行動,罷工結束後,波音花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才恢復生產。在罷工期間,波音宣布為控制未來的損失和節省成本,將對全球17萬名員工裁員10%。
營運虧損連連,財報表現不佳
10月,波音公布近年來最糟糕的財報,第三季的虧損累積達到60億美元,預計將創下自2020年以來最大的年度虧損。
《CNN》分析,這季虧損的原因不僅是罷工影響,還包括下一代商用飛機777X的延遲交付,而產生的30億美元稅前費用。777X在測試飛行中遇到問題,交付時間已延遲到2026年。
自2019年初以來,波音已經累積損失393億美元,目前信用評級還首次接近被降至「垃圾債券」的邊緣。
濟州航空空難釀179死
最後,就是12月底發生的濟州航空空難,目前原因眾說紛紜,起落架故障、鳥擊和機長判斷失誤都曾被討論過。
《CNN》指出,發生事故的機型737-800,是全球最常使用的機型之一,有非常良好的安全紀錄,與其後繼機型737 Max不同,737 Max曾出現多次問題,包括2018和2019年的兩起致命墜機事件,共造成347人喪生,並因此停飛20個月,來修補漏洞。
報導分析,這次出事的班機擁有15年機齡,不太可能因為設計缺陷或波音的生產問題而出現故障,但目前判斷還為時過早,詳細原因仍待進一步調查。
曾經是「美國製造」驕傲的波音,在未來是否能走出困境、挽回外界信心,考驗波音高層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