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詐騙導致家庭關係破裂,甚至因不堪畢生心血付之一炬走上絕路,台灣的詐騙問題究竟有多興盛?專家舉例,最近有人以深偽技術,透過AI偽造劉德華影像,與粉絲視訊通話,騙走超過200萬元!犯罪手法已經層出不窮。根據內政部打詐儀表板統計,今年(2024)11月,全台因詐欺犯罪導致財產損失金額便突破126億元。到底如何防詐騙?資安大廠趨勢科技推出面向消費者的防詐產品,利用人工智慧對抗詐騙,他們怎麼建議民眾小心防詐?
看到社群媒體上的假對帳單,向發文者索取投資標的,進入群組和同好討論,沒想到多人聊天室裡面,只有自己是真的對投資感到好奇,其餘成員皆為詐騙集團假扮。
許多金融詐騙受害者,剛開始只是追逐高於定存、ETF的投資報酬率,沒想到就此陷入萬丈深淵。「當詐騙已經進行到尾端,民眾被洗腦之後再去教育他,這是非常困難的。」趨勢科技台灣區總經理洪偉淦如此分析阻詐的困難之處。
在他眼裡,若能夠在受害者接觸詐騙訊息開始之際,便以偵測與提醒的方式介入,因為物質和心理上都尚未累積起期待與壓力,還有機會攔截成功。這便是趨勢科技針對一般民眾推出的服務「AI防詐達人」的解法。
詐騙技術升級,AI防堵也要提升
根據趨勢委託市調公司調查,社群媒體是台灣民眾最常接觸到網路詐騙的管道,接著則是電話和一頁式網站詐騙。即便政府攜手網紅宣導,並透過警方與銀行等資源與民眾溝通,因為世代差異與數位能力落差,民眾仍時常上當受害。
趨勢科技產品行銷經理朱芳薇指出,臉書上的投資廣告、LINE上的購物訊息、電商購物的簡訊,還有電話與視訊會議,每種管道,都可能出現詐騙案件。
「不止如此,很多新形態的AI詐騙手法不斷增加。」朱芳薇舉例,今年就有以深偽(deepfake)技術,透過AI偽造劉德華影像,與粉絲視訊通話,騙走超過200萬元。這次趨勢推出的服務,便是鎖定Deepfake、釣魚簡訊、假投資廣告等新形態詐騙。
洪偉淦分享,趨勢本來就有搜集惡意網址、簡訊和詐騙案例,藉此建起資料庫,因此訓練包含文字、圖像和影像在內的分類模型時,有基礎可以依循;判斷後再以大語言模型生成回應,告訴使用者通話與訊息內容為詐騙的可能性,希望扮演守門人角色。
就流程來說,當使用者接收到訊息和圖像時,可以複製文字或者自螢幕擷取圖片,接著會抽取出特徵(feature),例如是否有詐騙訊息常見的用字遣詞、假投資貼文的版型等,再交由模型判斷詐騙的可能性;判斷視訊會議的原理也相同,使用者開啟螢幕錄影後,交由模型確認是否有人工合成的可能性。
在防堵詐騙的各個環節之中,串接最新詐騙案例、成功分類當然重要,但洪偉淦認為,向消費者溝通、藉此讓人放心,更是重中之重,「解釋AI的判斷,讓大家理解為什麼這是詐騙。」
終端應對、根源遏止,關鍵在建起生態系
除了自行累積資料以外,趨勢科技也和數位發展部合作更新資料,例如9月數發部公開測試的「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就是重要資料來源,透過業者與公部門合作,彼此整合資訊。
「公權力角度希望讓詐騙廣告下架、惡意網站停止解析,⋯⋯但比較不能去干涉私人手機、檢查上面的內容,這牽涉到隱私。」洪偉淦強調,詐騙訊息的生命週期非常短,在下架之前有一段空窗期,這正是民間業者可以發揮作用的空間,向政府提交檢舉時可以先行阻擋,待驗證後政府會再以公權力處理,他認為雙方是互補關係。
他也表示,趨勢會延續過往在消費者市場推廣防毒軟體的作法,但將生態鏈擴及金融、電信與執法單位。
除了趨勢之外,市場上也有不同類型的防詐解方,例如刑事局曾宣傳過防詐工具與社群Keeptruths,民眾會發文詢問自己是否遇到詐騙,Keeptruths會尋找過往相應回答,利用AI摘要後嘗試解惑。
主打「信任科技」的Gogolook,其來電辨識暨防詐服務Whoscall也內建AI辨識詐騙功能,使用者上傳圖像後就能比對網址、號碼或者內文,同時提供回報機制。Gogolook回覆《遠見》詢問時表示,已經有針對偽冒聲音的企業級解決方案,只是尚未放入消費者端產品裡;另外也有與數發部合作規劃詐騙通報服務,正在開會研擬具體作法。
再往問題根源走,簡訊發送服務商互動資通董事長郭承翔曾分享,在發送簡訊之前,系統會以AI檢查內容是否包含可疑訊息,尤其針對有網址、短網址和電話號碼者,藉此阻擋詐騙簡訊。
雖然商業模式不同,但科技公司們都在嘗試以AI回應市場甚至是社會的痛。以AI生成內容來說,雖然學界與業界致力以浮水印(watermarking)與來源驗證(source verification)等方式防守,但進攻者卻總能找到新的惡意用途。
防止詐騙並不只是衝刺技術,也不僅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如同洪偉淦所言,需要整個生態圈都來合作,才有可能讓台灣褪去詐騙之島的惡名,並且讓民眾免於在暗夜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