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癌細胞長大關鍵在「糖」!清大研究開啟抗癌新方向

中央社
user

中央社

2024-12-08

瀏覽數 41,750+

清大研究發現透過基因編輯技術可讓腫瘤無法長大,開啟癌症治療研究新方向。取自國立清華大學官網
清大研究發現透過基因編輯技術可讓腫瘤無法長大,開啟癌症治療研究新方向。取自國立清華大學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國立清華大學生技所副教授林愷悌、生資所副教授鄭惠春發現癌細胞會釋放硫化氫氣體,讓癌細胞吃進糖分、加速腫瘤生長,研究發現透過基因編輯技術可讓腫瘤無法長大,開啟癌症治療研究新方向。

清華大學12/3發布新聞稿指出,生物科技研究所林愷悌專研癌症細胞生物學,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鄭惠春則專精蛋白質結構分析,2人大學時是清華生科系同班同學,回母校任教常一起研究,結合2人專長,終於找到截斷癌細胞增生方法。

清大破解「瓦氏效應」機制,發展抑制腫瘤新策略

清大表示,德國科學家瓦爾堡百年前即發現了癌細胞傾向以分解糖分為主要的新陳代謝方式,並從糖解作用中合成腫瘤快速生長所需的DNA、RNA及蛋白質,被命名為「瓦氏效應」。

新聞稿中,林愷悌指出,在缺氧的腫瘤環境中,癌細胞會分泌硫化氫,對四聚體蛋白質丙酮酸激酶(PKM2)發出訊號,讓丙酮酸激酶分解成分子較小的雙聚體或單聚體,改變活性,促使癌細胞攝取更多葡萄糖進行糖解作用、合成DNA,並迅速增生。

清大生技所林愷悌副教授(前右)與生資所鄭惠春副教授(前左)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抑制癌細胞增生的關鍵機制。取自國立清華大學官網

清大生技所林愷悌副教授(前右)與生資所鄭惠春副教授(前左)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抑制癌細胞增生的關鍵機制。取自國立清華大學官網

鄭惠春表示,研究團隊透過基因編輯技術,成功阻止硫化氫在丙酮酸激酶的特定位置做記號,讓丙酮酸激酶維持較大分子的四聚體結構,就能引導癌細胞恢復有氧呼吸,不靠吃糖吸收養分,腫瘤就無法長大。

林愷悌表示,團隊用此方法在小鼠體內進行實驗,乳癌腫瘤生長果然受到抑制,這套新的抗癌策略若進一步發展為藥物,就能應用於癌症治療。

清大表示,這項研究還有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王雯靜提供關鍵蛋白質材料、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教授王慧菁協助顯微鏡分析,研究成果日前登上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為癌症治療開啟新的研究方向。

本文轉載自2024.12.03「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遠見39週年超值回饋 | 現在訂《遠見》最划算,再享限量贈品!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