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富比士》亞洲200最佳中小企業 新興航運 挺過半世紀風浪

高宜凡
user

高宜凡

2007-05-17

瀏覽數 62,950+

《富比士》亞洲200最佳中小企業 新興航運 挺過半世紀風浪
 

本文出自 2007 / 5月號雜誌 高感度人才崛起

專門運送各種大宗物資的散裝航運業,一向是全球經濟景氣的風向球,不僅運費漲跌如潮汐般瞬息萬變,也受到船舶租金、造船成本、中古船脫手價等諸多變數影響,經營的難度與複雜度極高。

但成立近半世紀的「新興航運」,卻能屹立不搖,不僅運能(可承載之貨物重量)與國內龍頭「裕民航運」並駕齊驅,股價也緊追在後。

這間公司甚至保有日式「終身雇用制」傳統,經營團隊很少變動,今年1月初,大家才剛歡送一位40年資歷的老同仁退休;在公司待了22年的業務經理李義仁,便笑稱自己還是個菜鳥。

去年底,新興入選《富比士》(Forbes)「亞洲200最佳中小企業」名單。五年來的營收一路從新台幣20餘億,倍增至近50億大關,2005年更創下每股盈餘(EPS)7.27元的高峰。

事實上,新興還是台灣航運業裡,外資持股比重最高的一家,已達政府規定的50%最高上限,可以說是同業中的外資概念股。

經理人掌舵,重視在地文化

帶著方框大眼鏡的新興航運董事長蔡景本,是公司一路成長的最佳見證。

蔡景本慈眉善目的外表,像是位國文老師,但低沉、有力的語調裡,卻藏著一股見過大風大浪的穩重感。

專業經理人出身的他,到新興也正好屆滿40年,讓創辦人許氏家族放心交給他掌舵。

1960年剛成立時,新興只有兩艘載重量1萬噸出頭的舊船,第一筆生意是運送台灣的砂糖到日本,再從日本運肥料回台。直到1963年,才花上230萬美元向日本訂購第一艘新船「美生號」。

當初交船時,日方送的船舶油畫,現在仍掛在招待客人的貴賓室裡。

而蔡景本到公司的第一份差事,就是到日本造船廠當監工,監督新船的施工品質。曾派駐日本八年的他,日文底子並不差,但他卻透露,和日本人商談時一定要用英文,「因為他們的英文不行,所以才會遷就你,不然客客氣氣地跟你講了半天,最後的結果還是不成。」

航運業的業務範疇遍及全球,必須跟各種國籍的人打交道,瞭解不同的民族性與商業文化,同時也是這一行的樂趣所在。

「有些人跟你談上幾百萬美元的合約時很豪爽,最後卻會為幾千塊的小錢吵翻天,」蔡景本笑著說。

看長不看短,長約業務占七成

「航運業,是一種世界性的事業!不可能光靠本地航線生存,」蔡景本開宗明義地強調,台灣不比日本、美國等大經濟體,有限的內需市場根本無法養活業者。李義仁也補充,「所以做這一行,眼光要看全球。」

因此,新興從1970年代起,便開始拓展國際業務。目前,來自國外航線的營收比重,已經高達93%。

而長約為主的經營風格,更是新興和同業最大的差異點。

散裝航運業送的是礦砂、煤炭、木屑等大宗原物料,業務模式可以分為「長約」與「現貨」兩種。

其中現貨的運費直接受市場供需狀態影響,起伏最為劇烈,行情大好時,營收數字即可迅速攀升,因此大部分業者都是追求高價的現貨訂單。

但在這種風氣下,新興卻著力於平均單價較低、約期又久的「長約」業務,而且比重還高達七成。有一次,甚至簽下15年長約的老客戶(每艘船平均使用年限為20~30年),在同業中獨樹一格。

雖然這種經營手法,會在景氣上升時損失獲利,但蔡景本卻認為,「長遠來看,我們覺得這樣比較保險。」表示公司關注的是中長期的穩定獲利,而非短期內的暴利。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避免「插蠟燭」,耕耘大客戶

這種特別的經營風格,是源自於20年前的低潮衝擊。

1980年代中期,全球景氣急轉直下,市場需求不振,加上美國祭出逾20%的超高貸款利率,造成全球航運業大蕭條,不少公司都在當時宣告破產。

為降低景氣波動的影響,新興亟思轉型,決定擴充旗下的工業原料用品船,轉為開發發電廠、鋼鐵廠等大型工業客戶。現階段公司旗下17艘船裡面,只有五艘是載重量17萬噸以下的小船。

蔡景本分析,「因為,這些客戶要的是穩定的服務,」而且必須確保原料的安全庫存量。例如,鋼鐵廠不會因為運費大漲,就故意停止鐵礦砂的進貨,讓高爐停擺。

但想和這些客戶維持長期關係,本身的服務品質與維修能力也要提高,否則一出差錯,可能就會被列為拒往戶。

李義仁笑著說,「如果常讓客戶在海上『插蠟燭』,是不可能拿到長約的。」

所謂插蠟燭,是指公司出租的船況欠佳,迫使客戶得在航行中維修,而船上發電機發出的亮光,就會讓船遠遠看來,像一根插在海面上的蠟燭。

蔡景本分析,船運業的基本造船費用都差不多,「最大的變數在於:維修費用與船員的人力成本。」因此只要將船保養好、減少修理頻率,自然可爭取更多的獲利空間。

20年耕耘下來,如今新興的客戶群不但都是國際知名的電力公司與大鋼廠,而且都有長期的合作關係。

景氣不穩,長約型態遇挑戰

經營走向確定後,新興也趁景氣低潮時大膽投資,為往後的復甦期累積了足夠的成長動能。

幾年前的網路泡沫,造成全球景氣崩盤,但過去一向以穩健、保守著稱的新興,這次卻抓準造船價格大跌的機會、逆勢投資,一口氣訂下六艘新船。

這三年,新興旗下已多出六艘新船,增幅高居同業之冠,預估到2010年,整體運能將從目前的258萬公噸提升至328萬公噸,規模可望超前同業。

如此一來,公司的平均船齡也會降到五年,與業界平均9~10年的水準相較之下,更具競爭力。近年國際公約也開始規範,未來船齡超過25年的舊船及單殼船體油輪,都將被淘汰。

近年,新興也開始投入專門運送原油的超大型油輪(VLCC,載重量30萬公噸以上),為公司尋找下一波的成長動力。2005年,來自油輪的業績比重已達到有16%,2006年前三季更成長到24%。

裕民航運財務處經理陳秀能觀察,新興著重長約的經營模式,的確能分散景氣起伏帶來的風險,達到薄利長銷的效果,但缺點是會對市場變化較不敏感。「他們的角色像是owner(房東),船一造好就長期出租,但我們是operator(經營者),」相較之下,裕民的長約期限頂多只走五年,希望藉以掌握較高的經營彈性。

事實上,新興主打長約的經營型態,的確開始遭遇瓶頸。

蔡景本承認,「現在景氣的起伏周期愈來愈短,大家都怕被綁死,」過去習慣簽長約的客戶,最近也逐漸要求改簽短約或現貨交易,讓新興航運不得不加以因應。

新興過去20年賴以成長的「看長不看短」模式,未來能不能繼續吃香,值得關注。

新興航運小檔案

成立時間:1960年

董事長兼總經理:蔡景本

業務內容:運送大宗散裝物資,如礦砂、煤炭、木屑、原油等

總運能:258萬噸(17艘船)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