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全年最低訂閱優惠全面啟動!只要 2.5 折起

「光引謐徑」復刻百年日式風情,指南宮竹柏參道(千階步道)光環境營造靜謐暖光,夜間漫步更美!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4-11-01

瀏覽數 20,100+

指南宮竹柏參道(千階步道)經過光環境的改造,以低尺度、指向性的佈光,並以帶狀連續性的安全照明,將步道、石燈籠、涼亭用光帶串連起來,開創夜遊健行的登山步道新體驗。
指南宮竹柏參道(千階步道)經過光環境的改造,以低尺度、指向性的佈光,並以帶狀連續性的安全照明,將步道、石燈籠、涼亭用光帶串連起來,開創夜遊健行的登山步道新體驗。
00:00
00:00

臺北市第一條都會型長距離健行路線「臺北大縱走」,吸引眾多遊客造訪,從不同角度的山林魅力認識臺北。其中,位在臺北大縱走第七段木柵貓空的指南宮竹柏參道(千階步道),被公認是最平易近人的一段登山步道。今年在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沁弦築影照明設計團隊與國際照明大廠昕諾飛合作進行光環境大改造,讓這條富含人文歷史、宗教及自然生態的步道充滿靜謐暖光,開創夜遊健行的新體驗。

夏末初秋的傍晚時分,徐徐涼風吹拂下,從指南路三段33巷入山門的石階拾級而上,隨著日頭西下,樹叢間點點微光亮起,指南宮竹柏參道步道兩旁、成對的石燈籠散發出柔和的光芒,一路向上延伸,更遠處的日式涼亭浸潤在溫暖的光暈間,似乎正在等待著走累了的遊客前來歇腳。

指南宮竹柏參道是木柵地區最富景觀與歷史文化意涵的登山步道,全長約1公里,2020年由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進行改善,將石燈籠修復,改善石階步道階梯、重造竹柏林道;在此基礎下,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公園處)規劃光環境營造計畫,低調而優雅的設計讓夜間漫步在竹柏參道上的民眾,更能感受參道的古色古香及都會中難得的靜謐。

指南宮竹柏參道以低尺度、低色溫的暖黃光降低對周圍生態干擾,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光環境。

指南宮竹柏參道以低尺度、低色溫的暖黃光降低對周圍生態干擾,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光環境。


夜訪指南宮竹柏參道(千階步道) 靜謐暖光安全伴你行 

「當我第一眼看到參道上特有的百年日式石燈籠時,第一個想法就是:我要讓它們重新亮起來!」負責光環境改造的沁弦築影照明設計總監林靖祐分享,「接著我一步步登階的過程中,石燈籠、涼亭等大小節點錯落,讓上千階石階步道充滿節奏感,因此,我也想在夜間,用光影重新梳理同樣的流暢感與空間節奏。」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處長藍舒凣也笑著說,「我們管理全台北市17萬盞路燈,一向以安全與照明為最優先考量;竹柏參道的光環境改造,讓我們發現,原來在安全的照明之餘,還有城市美學的新可能,讓遊客白天晚上都能安全舒適的遊憩漫步。」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處長 藍舒凢表示,竹柏參道的光環境改造展現安全照明之餘,還有城市美學的新可能。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處長 藍舒凢表示,竹柏參道的光環境改造展現安全照明之餘,還有城市美學的新可能。

點亮竹柏參道 「光引謐徑」打開夜間健行新可能 

光環境改造前,竹柏參道入山門意象不明,步道旁照明採用傳統泛光型路燈,泛白的強光一打,步道明暗落差極大且充斥著冷峻的氛圍;遊客在登高過程中,一抬頭就會接觸到刺眼的白光,令人不適;此外,路燈高尺度高色溫的光線也影響到周邊的生態作息,對環境造成干擾;而且最具特色的石燈籠和涼亭黯淡無光外,重要的指引路牌也缺乏照明,不易閱讀。

對此,林靖祐表示,首先將沿線39座石燈籠,置入耗電量僅3瓦的LED點光源,再加上外側的照明,讓石燈籠亮起來;接著,設計有機造型燈桿,巧妙融入兩旁的自然景觀,燈桿上每顆耗電量僅6瓦的投光燈除以防眩罩減低眩光,其指向性的佈光亦更有效率的為步道提供照明與減低溢散光害;並擷取指南宮圖騰意象,在三座涼亭前後的連續階梯,設計低尺度、葫蘆造型支撐架的線性燈具,以帶狀連續性安全照明,將石燈籠、涼亭等大小節點用光帶串連起來,無聲但明確地為遊客指引出一條光之謐徑,復刻出百年前信徒們步上參道,沈澱心緒、上山參拜的文化與虔誠氛圍。低尺度、低色溫的暖黃光也降低了對周圍生物夜間活動的干擾,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光環境。

而當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不同節氣,參道沿線3座涼亭區域會開啟全彩投光燈,以預設的燈控(DMX)排程呈現不同的特色光效與氛圍。藍舒凣表示,「指南宮竹柏參道成功改造,讓晚上登山成為一種新選擇,遊客反應熱烈,也吸引其他公部門前來取經。」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總監林靖祐表示,國際照明大廠昕諾飛的協力完成前期現地調查、提供燈具選型、系統整合規劃等,才能讓設計落地實現。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總監林靖祐表示,國際照明大廠昕諾飛的協力完成前期現地調查、提供燈具選型、系統整合規劃等,才能讓設計落地實現。

昕諾飛開啟光的非凡潛力 助力指南宮登山步道光環境改造 帶動城市美學 

施工過程中,公園處、設計團隊與施工單位,克服石階山道、大型機具無法直接開到的挑戰,用人力搬運的方式,將所有設備運上山,進行施工。林靖祐指出,此次多虧了國際照明大廠昕諾飛的協力,共同完成前期十數次的現地調查,協助提供燈具選型、為案件訂製特殊規格需求、系統整合的設計規劃,才能讓設計落地實現。

昕諾飛也發揮照明科技實力,提供小瓦數投光燈,將原本39座高耗能的泛光式路燈,改為每座耗電量僅約30瓦的指向性照明,兼具節能與生態友善;並配合登山步道戶外耐候度需求,燈具完全防塵且可以承受強力水柱的防水功能;最後,則是包括每日照明的節能時段控制,以及四時燈光變化的控制系統,讓後續接手營運的單位能夠易於上手。

「照明廠商的專業,讓我們看到科技進步,對照明的想法也要跟著前進」,藍舒凣有感而發地說,「建設相對容易,維護才是辛苦,昕諾飛提供系統控制,幫助我們能長長久久的維運下去。」

造型典雅的日式石燈籠、石柱及休憩涼亭,讓夜間漫步在竹柏參道上的民眾,感受都會中難得的靜謐。

造型典雅的日式石燈籠、石柱及休憩涼亭,讓夜間漫步在竹柏參道上的民眾,感受都會中難得的靜謐。

現在,竹柏參道上造型典雅的日式石燈籠、石柱、石獅及休憩涼亭,兩旁夾峙著竹柏、櫻花樹、香楠、大葉楠等天然林木,經過光環境的改造,不再受時間限制,入夜後依舊清幽宜人。步道的終點連接著區內宗教聖地指南宮,以及貓空地區的茶產業與山區步道,構成了日夜皆美、別具特色的風景區。藍舒凣表示,歡迎更多的民眾,乘著傍晚的微風漫步上山,感受指南宮竹柏參道光引謐境的悠閒愉悅!  

你可能也喜歡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數位專題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07年在雪梨發起, 「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活動,已成為全球自發性公益減碳行動, 提倡在每年三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於當地時間晚上八點半一起關上「不必要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