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案,台北地方法院上月5日宣判柯文哲羈押禁見,隨著2個月羈押期將滿,北檢今(25)日再向法院申請延長羈押。北院指出,法官會在羈押屆滿前決定是否延押。為何專家指,延押也可能是偵查手段?到底將如何牽動未來案情與政治生態?
北檢表示,柯文哲共涉違背職務收賄、主管監督事務圖利等罪嫌,依本案搜索後調查獲悉的事證,足認其有勾串共犯或證人的事實;加上本案重要關係人許芷瑜(柯文哲秘書)目前仍滯留境外,且仍有柯文哲於市長時期的舊屬及相關證人尚未傳喚到場說明。
北檢:柯文哲雖卸任,仍有影響力
北檢說,柯文哲雖已卸任,但仍具有一定的實質影響力,亦足證其有勾串尚未到案共犯或證人之虞,「故若未予延長羈押,恐使案情隱晦不明之危險升高,難以有效追訴。」
除了柯文哲外,北檢此次也一同向北院聲請延押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並對出境到日本的許芷瑜發布通緝。北檢說,許芷瑜出境至日本後,迄未返國,且經檢方透過其友人策動並呼籲其返國說明案情,一無所得,「足認其有逃亡或藏匿之事實」,已依相關規定,函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廢止其護照並註銷。
目前京華城案已有 20 餘人被列為被告,依羈押禁見日期排序,其中包括:台北市議員應曉薇、應曉薇助理吳順民、威京總部集團主席沈慶京、柯文哲、彭振聲、北捷前董事長李文忠、鼎越開發前董事長朱亞虎 7 人被押。北檢數日前已向北院聲請延押應曉薇、沈慶京,吳順民則具保停押。
找不到證據再繼續延押,實務上並不罕見
特別是柯文哲秘書許芷瑜,檢方懷疑其有經手柯文哲和民眾黨的政治獻金,認為其掌握多項關鍵證據,日前已將其身分改列被告。律師黃帝穎分析,許芷瑜滯留日本,且已改列被告,代表檢廉有相當證據顯示,許芷瑜隱匿柯文哲犯罪所得、共犯政治獻金法等,串證滅證風險高。這是柯文哲延長羈押的致命事由。
不過民眾黨立委黃國昌砲轟,柯文哲被押了兩個月後,這段期間媒體報導的金流版本至少在 10 種以上,這 10 種版本裡面隨便找 2 條就可以起訴柯文哲了,「押了兩個月找不到證據,現在要繼續押人取供喔?」批評政府辦案有兩套標準,呵護自家人,但對政治對手就追殺到底。
不過律師王至德指出,儘管有些人認為,柯文哲案查了兩個月都找不出關鍵證據,因此檢方打算再押兩個月「聽起來很荒謬」,但事實上這種找不到證據再繼續羈押的狀況,在實務上並不罕見。
也可能是偵查手段
雖然說羈押是在避免串證、湮滅證據、預防犯罪等等目的,並不是拿來當偵查工具的,但是實務上卻常常被檢察官用來當作偵查的手段,一方面給予被限制自由的心理壓力,讓被告比較容易說實話,另一方面還可以隨時提來問話,比起平常還要訂時間再開庭的模式,簡直是方便的不得了。
另一方面,他也認為,假如檢方不申請延押柯文哲,也不代表柯文哲就安全了,因為這代表檢方可能已掌握到關鍵證據,判斷不需要再繼續羈押,避免又引起更大的關注與爭議,所以放人。
這起震驚全台、牽動台灣政治版塊的京華城案,後續狀況如何,《遠見》將持續關注。